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阴阳二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具有明显的哲学本体论意义,因为古人把“气”看成是构成万物的本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但它与西方人认识的原子、电子、夸克等物质实体不一样。“气”分阴阳,是阴阳二气的相互竞争、相互协同、相互转化决定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而原子、电子、夸克似乎不具备这些特性。就是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定义,也与“阴阳二气”迥然不同,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只承担构成“物体”的“真身”这一责任。所以,我们的祖先所说的“气”这种物质,既不同于原子、电子、夸克之类具体的物质基元,也不同于西方哲学本体论中抽象的物体的“真身”.  相似文献   

2.
使用基于混合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由Al12C原子集团立方密堆积构造而成的晶体的电子和几何结构.对所构成的晶体的晶格常数和集团中各原子在晶体场下的位置改变都进行了没有可调参数的从头计算.结果表明,这样构成的晶体将是金属而非半导体,Al12C原子集团之间在构成晶体时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晶场中的集团不再具有类似惰性原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阴阳二气及其相互转换的现代科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阴阳二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具有明显的哲学本体论意义,因为古人把“气”看成是构成万物的本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但它与西方人认识的原子、电子、夸克等物质实体不一样。“气”分阴阳,是阴阳二气的相互竞争、相互协同、相互转化决定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而原子、电子、夸克似乎不具备这些特性。就是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定义,也与“阴阳二气”迥然不同,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只承担构成“物体”的“真身”这一责任。所以,我们的祖先所说的“气”这种物质,既不同于原子、电子、夸克之类具体的物…  相似文献   

4.
张德安 《科技信息》2009,(18):301-305
本文提出了关于物质的从引力子到宇宙各个层次的形成、结构及它们相互子转化的试探性观点,主要有:1.引力子、光子、中微子、电子、μ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对π介子、重介质、核子、超子的结构提出了见解。2.小引子可形成引力子,引力子可形成多引力子体及光子,光子可形成多光子体及电子,电子可形成多电子体、μ子、π介子与核子3.预言了一些新粒子的存在,如多引力子体、多光子体、多电子体、多μ子体、中性电子、中性μ子、黑子、红子、篮子等。4,认为多光子体就是中微子,认为重介子应叫做多π子体,超子应叫做核介子体,原子核应叫做多核子体,分子应叫做中性多原子体,宏观物体应叫做多分子体。5.对原子、分子等重新进行了分类,例如认为原子可分正原子、负原子、中性原子三类。6.认为自然界不只存在“原子核反应”这一种核反应,还存在“光子核反应”、“电子核反应”、“核子核反应”等许多种“粒子核反应”。7.建立了新的宇宙模型-动态平衡宇宙模型。8.原子不是电中性的,它显正电性。9.物质(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不只有四种,一种力不一定只由一种粒子介导。并应用上述观点对粒子物理、结构化学、宇宙学等学科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中,不论是微观世界或是宏观世界,对称性是普遍存在的。一般说来,同一物质对称性越高越稳定,所以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尽量取高对称状态。这一点对于原子也是成立的。元素是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排列构成了元素周期表。由于原子具有对称性质,所以认识元素周期律不仅从原子序数(核电荷、核外电子)上,还应从原子的对称性上来理解。对称性可以利用群论的知识来描写。原子波函数是三维旋转群的不可约表示基函  相似文献   

6.
受泡利原理限制,确定同科电子组态构成的原子态较确定非同科电子组态构成的原子态要复杂得多.对比了四种确定同科电子L-S耦合原子态的方法.通过举例分析对两个同科d电子原子态的确定,总结了全部可能状态列举法、分析加列表法、Slater法、对称性分析法的最佳适用情况和繁简关系,便于在处理不同系统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确定同科电子L—S耦合原子态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泡利原理限制,确定同科电子组态构成的原子态较确定非同科电子组态构成的原子态要复杂得多。对比了四种确定同科电子L-S耦合原子态的方法。通过举例分析对两个同科d电子原子态的确定,总结了全部可能状态列举法、分析加列表法、Slater法、对称性分析法的最佳适用情况和繁简关系,便于在处理不同系统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粒子加速器     
一、引言1911年,法国物理学家芦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论。这种理论认为,一切元素的原子都是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而旋转着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后来,由于中子的发现,人们确定原子核乃是由中子和质子所构成,中子不带电性,质子带正电荷,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在原子核里,核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原子核成为一个稳定的结构,形成这种稳定结构的力,称为核子力,这种核子力,即不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也不可能是两个带电体间相互作用的电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粒子角动量藕合中的 Glebsch-Gordan 系数给出了等效电子构成的原子态的一般规则。在原子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个规则计算等效电子的原子态,极为简捷。  相似文献   

10.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与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硅原子链与Au(100)电极耦合构成纳米结点的电子输运性质进行了理论模拟计算.结点构型主要考虑了原子单链、原子双链(优化、未优化)分别与电极耦合的3种情形,计算结果得到3个纳米结点的平衡电导,分别为2.659 G_0,3.020 G_0,3.436 G_0(G_0=2e~2/h).电子传输通道主要由Si原子的p电子轨道电子构成,双原子链的电导明显优于单原子链;在-1.2~1.2V,随着外偏压的增大,原子链的电导几乎不变,其I-V曲线都表现出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用基于局域密度泛函近似的全电子线性缀加平面波(LAPW)薄膜方法计算了由7层面心立方Ca(100)原子面构成的系统的电子结构,给出了各类原子的Muffin-Tin(MT)球内不同轨道的价电子数、层投影价带态密度及3d、4s和4p带的重心位置。计算结果表明,表面原子的芯态本征能要比中心层原子的低0.56eV左右,可认为是表面层类s、类p电子外泄和表面原子3d带因配位数减少而窄化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企图寻找一种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石。大约2500年前古希腊的留基柏(Leucippus)和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就提出了朴素的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万物的基石,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我国古人认为一切物体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应该承认,这样一种寻求物质的基本组成的思想曾经大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到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对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导致近代物理学的诞生。本世纪末,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原子团簇和纳米固体材料的问世,业已引起物理学家和其他专家的浓厚兴趣,这势必对凝聚态物理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原子团簇指几个、几十个或几百个原子或分子的聚合体。纳米固体是由粒度为1~15纳米的超微颗粒组成的固态物质。两者位于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交界处,属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然而纳米固体又不同于原子团簇,它不仅在尺度上要大一些,而且组成它的纳米颗粒可以是晶态、也可以是非晶态。由于微粒尺度属纳米级,因而其界面原子的比例极大,一般占总原子  相似文献   

14.
Q&A     
《科学世界》2012,(1):92-93
Q:既然原子像细胞一样彼此分隔开,那么分隔原子的物质是什么?难道有一层"原子膜"吗?A:原子与细胞有很大的区别。细胞从本质上说是由原子构成的,形成一个独立的生命基本单元。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外围电子由电磁相互作用束缚在原子核周围。对于这样的一个束缚体系,现在人们已经能借助量子力学给出较好的理解。在量子力学中,电子的行为由电子的波函数(概率密度分布)描述。电子只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12,(1):92-92
A:原子与细胞有很大的区别。细胞从本质上说是由原子构成的,形成一个独立的生命基本单元。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外围电子由电磁相互作用束缚在原子核周围。对于这样的一个束缚体系,现在人们已经能借助量子力学给出较好的理解。在量子力学中,电子的行为由电子的波函数(概率密度分布)描述。电子只能处在不连续的能级之上,而不同能级的波函数反映了电子出现在空间不同位置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微小器件内杂质原子的存在是影响电流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电子波导中单个杂质原子对电流分布的影响.基于薛定谔方程,得到了电子在准一维电子波导中单个杂质所在界面处的精确的相位相干电子输运图像.描绘了电流密度的分布图.发现杂质势为吸引势和排斥势时对电流密度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杂质势为吸引势时,在杂质原子周围产生了明显的涡流,并且涡流强度随杂质势的强度而变化,但在杂质势为排斥势时涡流并没有出现.涡流出现是量子相干散射造成的,并与衰减模式的存在有重要关系.本文还研究了波导宽度以及杂质原子的位置对电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原子矢量模型提出确定同科电子原子态的一种方法.用该方法计算的原子和离子状态与其它方法的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8.
原子的基态光谱项是由原子外层电子的组态的耦合决定的,在L—S耦合时,对多电子体系,原子基态光谱项的确定分两种情况,一是同科电子的组态,二是非同科电子的组态,由于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限制,两种组态基态光谱项的确定方法不同.笔者介绍了相应的L—S耦合法和投影合成法.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共有若干个电子所构成,按其所涉及的原子数目来说,可分为双原子共价键和多原子共价键。共价键各键长是相邻两原子共价半径之和。在海特勒和伦敦用量子力学处理H_2问题之后,化学家受到了他们所得结果的启发,提出了价键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卤代苯胺和卤代苯酚对水生生物(Golden orfe)毒性、发光菌毒性、鱼毒性,抗菌活性.呆鲦鱼毒性和诱发浮萍萎黄病毒性等生物活性分别同其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卤代苯胺和卤代苯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