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甘南州牧业生产现状,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甘南州主牧区最优畜群结构模型,为畜牧业生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奈曼旗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并将农业产值、粮食单产和粮食总产量关于劳力、农用总功、肥料等3个主要生产因素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奈曼旗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多设备组成的混联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可靠度恢复因子描述不同维护方式下设备可靠度演化,建立了一种基于可靠度的以维护成本为优化目标的多设备混联生产系统的机会维护模型.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能够为复杂结构的生产系统预防性维护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NKK公司开发的ECOARC电弧炉的炉体结构设计原理的研究,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与物理样机相对应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大量的虚拟仿真实际制造的工艺性研究,得到了一套符合电弧炉炉体结构实际生产制造需求的指导性生产工艺文件,为电弧炉炉体结构的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设计的新型20 m桥梁检测车,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4种工况下整车结构的实体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静力和模态分析。开展对设计结构进行强度校核,找出了设计结构的危险部位,并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设计结构的加强建议。有限元力学分析为校核结构强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分析结果为桥梁检测车的结构设计与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转炉炉料结构优化及 BP 预报模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某厂50 t 转炉生产条件,构建了由优化配料、静态预测、过程控制、脱氧合金化和成本计算等模块构成转炉冶炼静态控制系统。以机理模型为基础、采用增量模型校正的优化配料模块,用以精确计算入炉料结构;以 BP 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了静态预测模块,对转炉冶炼终点碳和温度进行预测;以操作经验为基础构建了过程控制模块,动态给出冶炼过程控制的枪位曲线、加料时机和加入量;基于终点预测和全氧计算模型构建了脱氧及合金化模块,进而对转炉冶炼成本进行计算,构建了成本计算模块。通过本系统的开发,建立了全过程指导的炉料结构优化与冶炼静态控制,为现场生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实地调查并参加规划区国土规划协调工作基础上,运用土地科学理论、系统论方法及计算机手段,分析该区域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建立目标规划模型,规划出全区2000年农林牧生产用地最佳结构,为90年代该区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真空滤油机生产过程绿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真空滤油机的绿色度,为真空滤油机生产工艺的设计、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由一个矿山和一个选矿厂构成的采矿工业两级供应链中的协调生产计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特点是:①集成采选两个环节的生产计划;②将运输问题集成到生产计划中·模型的目标追求供应链总成本最小·模型适用于由一个矿山和一个选厂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或者采选联合企业,且能够较容易地扩展到多个矿山和多个选厂的供应链结构·给出了算例以说明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能够为矿山和选矿厂的协调生产提供决策支持,能够节省总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炼油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将炼油企业产品结构优化过程分解为变量、目标和约束三要素,通过在目标和约束下对变量进行求解,获得企业最优的产品结构;通过对炼油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了炼油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炼油企业产品优化进行了实际评价与分析,为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Bayesian多分支岩石可钻性值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智能优化控制过程中岩石可钻性参数估计存在非实时性和模型泛化能力差的问题,采用两层结构建立基于Bayesian多分支岩石可钻性估计模型。通过Bayesian分类器实现岩性分类以提高可钻性模型样本数据的相关性,细化可钻性估计模型;采用改进双链量子遗传算法优化的BPNN结构,根据不同的岩石类型建立相应的岩石可钻性IDCQGA_BPNN估计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算法优化网络模型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加快了参数的估计速度和估计精度,能够满足智能优化控制过程中岩石可钻性参数估计的实时性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达到均衡城市快速路网交通负荷,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的目的,提出了模型预测路由诱导控制方法,控制任务描述为一个动态的、离散时间、空间的、带有约束控制变量的最优控制问题.采用宏观、确定型的、离散时间、空间、适合基于模型预测交通控制的宏观动态交通模型来构建网络交通过程模型,通过在未来较长的时段内求解每一个控制周期的最优问题来实现反馈控制.仿真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路由诱导控制方法能够考虑时变的交通状态,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为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MATLAB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通过采用定直流电压、定交流电压的控制方式,建立了基于MATLAB的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以一个单机系统为例,分析了系统的控制模型。通过对三相接地短路的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物理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燃气发电锅炉主汽压控制系统存在非线性、模型参数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隐式广义预测控制策略。首先,使用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参数辨识,建立主汽压的离散数学模型;其次,在常规广义预测控制理论基础上建立主汽压的隐式广义预测控制系统,简化控制算法,通过在目标函数中增加PI结构,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串级PID和常规隐式广义预测控制,所提控制策略在模型适配时调节时间最多减少20 s,模型失配时超调量最多减少5.08%,调节时间最多降低36 s,系统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增强;工程应用表明,使用所提策略后主汽压控制偏差在±0.2 MPa之间,控制精度显著提高。改进的隐式广义预测控制较好地满足了工业生产中对主汽压的控制要求,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大变形、间隙碰撞和不确定性对机械臂动力学特性和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含区间铰间隙的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方法和该动力学模型的求解方法.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法对柔性部件进行动力学建模,采用混合碰撞力模型和Ambrósio摩擦力模型建立关节铰间隙,并且采用区间变量描述间隙尺寸和部件杨氏模量.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表明:部件柔性和间隙会显著地影响机械臂动力学特性和控制精度,而且随着部件弹性模量减小、间隙尺寸增大,影响将更加显著;考虑不确定性时,机械臂的控制精度将降低,而且参数不确定性会显著影响该机械臂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结构模态控制是结构振动控制的重要技术,通常利用控制前少数阶振型反应来达到结构振动控制的目的。但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产生控制溢出或观测溢出等问题。文中从理论上讨论了结构模态控制的稳定性问题。证明了未控模态或剩余模态的失控将影响控制系统的性能而导致整个系统的振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采用反作用飞轮作为执行机构的高精度指向卫星,卫星转动部件在运行状态下由于不平衡性出现的高频振动,容易引起星体抖动,严重影响卫星的指向精度。为了分析产生的高频抖动对高精度指向卫星的影响,星上转动部件以反作用飞轮为例,首先介绍了反作用飞轮的工作原理;其次在建立反作用飞轮扰动的经验模型和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为了克服前两种模型的缺点,又在分析模型中加入高次谐波,得到包含高次谐波扰动和轴承柔性的扩展模型;最后通过设计控制律,对卫星姿态机动进行控制,并进行了MATLAB仿真算例,得出在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中扩展模型是一种更有效的扰动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民收入随机模型的最小方差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希克斯(Hicks)一般模型的修正,建立一类关于国民收入的Astrom模型.由此讨论最小方差控制策略,同时结合我国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和控制理论方法相结合,对经济系统进行分析和宏观调控·具有状态积分不等式约束的确定性线性经济系统最优控制模型,是基于动态投入产出理论建立的·利用无约束条件的极大值原理,分析了最优技术与经济控制策略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使得产品的实际产出尽量接近理想产出,同时使能源、资金等消耗最小,并给出了最优反馈控制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建设阶段的不断深入,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模式目标、组成结构3个方面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模式转型进行了分析,认为模式转型上人以下方向:从封闭到开放;从治理米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从单一效益为主到综合效益提高,如何合理转型,应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和加强基础建设措施,模式转型的阶段性;合理设计开发措施;模工应与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及区域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