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青峰 《河南科学》2013,(11):2047-2051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考察了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发现有: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技术退步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企业规模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竞争和国有产权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而旅游产业融合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我国旅游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认为资源融合和技术融合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两条路径. 通过不同产业间的资源融合可以打破需求障碍,从而实现旅游产业创新;同样,通过不同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可以打破能力障碍,最终也能实现旅游产业创新. 最后给出指导旅游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四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调整为研究背景,在回顾产业升级与要素分工的路径依赖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福建省经济的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对模型的扩展解释,论证了不同要素在不同时期对产出的不同作用。全球价值链下的要素分工,要求未来区域产业政策从系统论出发构建区域产业链的要素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融合是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为基础与核心的产业发展趋势,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产业融合可能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广泛态势,其实质上是一种产业创新,并深刻影响着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我国政府、企业等主体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进我国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日盛之际,中国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从政策工具和产业创新需求要素2个维度出发,对中国地方政府出台的61份虚拟现实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分析。研究表明,在政策工具维度,需求面和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最为频繁,尤其集中在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应用推广方面,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偏少;在创新需求要素维度,大多数政策工具使用聚焦于技术研究和发展,在资金和人才资源要素作用方面较少,是制约虚拟现实产业进一步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日盛之际,中国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从政策工具和产业创新需求要素2个维度出发,对中国地方政府出台的61份虚拟现实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分析。研究表明,在政策工具维度,需求面和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最为频繁,尤其集中在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应用推广方面,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偏少;在创新需求要素维度,大多数政策工具使用聚焦于技术研究和发展,在资金和人才资源要素作用方面较少,是制约虚拟现实产业进一步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并没有按理论分析那样如期出现大规模转移现象,而是出现的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滞阻作用和中西部地区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与争夺产业转移的盲目竞争进而规模偏小、分散转移等现象,经过对两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推进中西部地区更好地承接东部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都有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学界定了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创新理论的内涵,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力图探索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产业创新之路,为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打牢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依靠创新促进传统经济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创新驱动的视角,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10年来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4个关键要素:市场需求、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其中,市场需求是导向,创新投入是条件,创新效率是关键,创新质量是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3点建议:第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尽早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第二,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的形成;第三,尊重市场选择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的区域集中分层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区域科技创新要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甘肃省科技创新主体要素、创新资源要素、创新环境要素的深入分析,指出甘肃省科技创新主体要素的创新能力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全国相比,仍存在创新产出少、科技活动人员不足、科技经费投入增长缓慢、创新环境不佳等问题;提出甘肃省应完善科技创新要素之间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科研机构、大学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并购具有财富效应,科技企业为了实现并购的财富效应,就必须研究并购。并购方式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不同的并购方式有不同的财富效应。外部技术获取方式包括技术购买、战略联盟和技术并购,适用于科技企业不同发展时期。技术并购整合的关键是技术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产业转移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勇  徐晓霞 《河南科学》2011,29(1):99-103
运用"区位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08年中原城市群各市的产业结构从19个细分产业进行测算,结合三次产业结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各市产业结构同构性不明显,各市主导产业已有初步分化.并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城乡间产业结构优化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沙德春  胡鑫慧 《河南科学》2020,38(1):119-127
高新区是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载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部六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国家级高新区整体的综合效率较低,仅三分之一的高新区综合效率为DEA运行有效;各省间国家级高新区创新效率存在较明显的省域差异,各省内部高新区之间发展也较不均衡;对于DEA无效的高新区,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出口总额与技术收入对创新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建议从打造代表性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运行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自主创新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因素;在西部地区自主创新面临多重制约的条件下,国家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因其风险分散效应、扶持效应和激励效应,是增强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增强传统产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是根本途径。通过对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提出应该在传统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内,建立有效的研发联合体(RJV)的方式和途径,以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促进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颖  刘欣 《科技促进发展》2016,12(5):621-626
本文首先对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现状、创新绩效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的研发状况和创新水平跟随整体经济的波动而变化,但并未体现出对整体经济的驱动作用。此外,技术获取的对外依赖性逐渐降低,但国内替代路径的发展不足导致依赖性减小的速度减缓。其次,本文对工业企业创新中最为重要的国有工业企业的创新现状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国有工业企业对我国基础性创新的贡献显著。最后,根据之前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态和方式。探讨我国当前关键信息技术缺乏所引致的现实问题,研究影响突破创新的制约因素,设计相应的跃迁路径和战略对策,以期我国加快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信息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演进的催化剂,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强力支撑。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在应对现代化和全球化冲击、提升自我发展创新力的过程中,积极寻求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以巩固和提升其文化权利和生存权益。民族节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节庆的科技创新,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民族文化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活力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创新科技》2018,(10):4-9
以两个时段上中部老工业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估计方法,对中部老工业城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产生的环境和能源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环境产生了正面效应,减小了老工业城市单位GDP的污染排放强度。(2)承接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产生了正面效应,减小了老工业城市单位GDP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等环境污染排放强度,而对老工业城市工业烟(粉)尘的排放缺乏显著影响。(3)中部老工业城市"倒U型"能源库兹涅茨曲线在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两个层面上存在。(4)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老工业城市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缺乏显著影响。(5)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均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简要解释了研究的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