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川达三是日本"社会派"的代表,他关注社会民生,大胆针砭时弊,写出了很多思想深刻影响广泛的作品。参与过战争的石川达三创作过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正因为这部作品使他被我国某些人视为"反战人士"。细究他在战争中的表现及战后的谈话,事实并非如此。他就是一位深受日本传统理念影响、拥有"狭隘爱国思想"并由此关注社会民生的日本作家。  相似文献   

2.
张君劢是现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立国之道》中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方案:修正的民主政治与国家社会主义下之计划经济。张氏现代化方案的理论要旨在于调和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其调和的现代化方案,在现代中国战争与革命的历史环境中难免其失败的命运,但他对现代社会的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问题的思索,仍不乏超越时代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士道与日本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士道作为日本古代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中,成为日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道既是"杀人与战争之道",又是"忠诚与献身之道",其破坏力和创造力同样巨大。纵观历史,日本现代化道路上两次美梦成真的惊人成就,既有浸透"战争之道"毒汁的赫赫"战功",又得益于"献身之道"精神强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明治政府加快侵略步伐,以武士道广泛进行战争教育.1899年,新渡户稻造在美国出版<武士道>一书,将武士道美化为完全可以和西方骑士道并肩而立的理想化道德.讴歌武士道培育了举世无比的忠君爱国的日本国民,赞美武士道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赋予的力量,公开为日本国家和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政策辩护.新渡户稻造片面拔高武士道的"忠诚与献身之道",刻意掩盖武士道的"杀人与战争之道",无论是对外国人全面、准确地认识武士道和日本国家,还是对日本人正确认识武士道和近代化的历史道路,都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德田秋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缩影》再现了二战前及战争期间日本下层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处于弱势群体的下层女性对当时混沌的日本社会的控诉,并生动展现了在面对多舛命运时,不屈不饶的下层女性艺术形象。以《缩影》为研究对象,拟对小说中主人公银子这一人物的艺术形象进行剖析、解读,探寻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康狄 《世界博览》2015,(4):19-21
他一直坚持说,他报道的只是战争发生地普通民众的故事。后藤健二一直用自已的钱来从事对战争地区的新闻报道工作,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世界上冲突最激烈的地区。在日本政府断然拒绝了ISIS两亿美元的赎金要求之后,被ISIS绑架的汤川遥菜和后藤健二先后被害。近日中西方媒体纷纷追述了自由记者后藤健二的生平,对其坚持关注战乱地区的平民和儿童命运的新闻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肯定。关注战乱国家民众的自由记者后藤健二1967年出生于日本仙台宫城县。他1991年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迫使东北人民信奉日本的天照大神,推行"惟神之道",在精神上奴化广大人民."惟神之道"的目的就是要把日本的祖宗变成伪满洲国的祖宗,把中国东北划入日本的版图,进而把其完全纳入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体系,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掠夺服务.  相似文献   

8.
关于日本战争责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也是日本战争遗留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右翼分子,企图为历史翻案,拒绝承担侵华战争历史责任。若槻泰雄作为一个具有理性与良知的日本学,针对这股反历史潮流之风,在其名的《日本的战争责任》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应正视历史的责任,战争根源于天皇与天皇制。此言既出,冲击了日本国内出现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使日本民众从更高的理论角度认识那段历史、去认知战争的性质与责任。  相似文献   

9.
本文原载於美国Nation周刊,作者最近出版有‘彷徨中的日本’一书。战争期内,曾任海军情报官员。拉铁摩尔讲到他时,称他‘足以代表美国专家中不为神话所迷惑的年青的一派,他於一九四五年春与美国国务部的几个官员(包括谢伟思)和几个编辑及记者,同时被控洩漏外交机密,但结果以证据不足,没有讼诉,但他因此而更著名。——编者  相似文献   

10.
正2014?2018年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100周年的日子。在西方,那场战争曾被称为"文明之战"。今天世界上仍有不少人,包括中国人自己,觉得那场战争与中国无关。然而事实是那场战争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实际上,早在1914年一战伊始,英国和日本即在青岛与德国军队激战,青岛在1914年11月落入日本之手。1915年日本利用列强身陷一战,无法分心,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意欲浑水摸鱼,置中国于日本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11.
从1931 年到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长达14 年的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但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人数众说纷纭, 有鉴于探求确切数字的困难, 本文将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的统计数和中共领导的解放区的统计数作为基础, 并尽可能地吸收近些年来有关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新成果, 考察了在这场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大致伤亡情况, 提供了一组中国军民最低限度的伤亡数目  相似文献   

12.
河村太美雄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反思》一书,以一个亲身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老兵的视角,叙述了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残暴,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日本极右翼势力日益猖獗的形势下,该书中译本出版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革命先驱李大钊早年留学日本时期思想的变化经历三个阶段。1914年前后,调和论深深影响着他,并成为他判断是非的工具;1915年后,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他在反日斗争中逐渐认清了袁世凯美国专制的立场,确定了再造中华的思想。到1915年底,在护国战争中他确立了崭新的政治观,从而达到了他青年时代思想发展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北一辉是日本最著名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家,他崇尚暴力,鼓吹战争万能,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是合理的,极力为日本的侵略政策制造根据。他还宣称,日本应当打败英、美、俄、中等国,缔建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北一辉的法西斯思想理论是日本对外扩张,特别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直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习作要求观察《废墟中的孤儿》这幅图,想一想照片上的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联系照片中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习作指导老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战争使许多家庭支离破碎。是的,战争给人类留下的除了无尽的伤痛,还是无尽的伤痛:只要是战争硝烟的弥漫之处,无不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于2002年8月16日至20日在中国重庆召开。来自10个国家的代表分析了本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这10个国家是美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根据代表们的发言,笔者在国际比较视野下对数学课程改革作了概述.讨论主题是:(1)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国家数学课程;(2)考试文化的影响;(3)减轻学习负担;(4)“数学战争”;(5)减小东西方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差距;(6)东西方交流的新动力;(7)学习技术的使用;(8)新世纪综合几何与演绎几何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武士道善恶观与军国主义战争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封建武士的利益和生存条件为基础形成的武士道善恶观,明治以后发展成了现代日本人的善恶观,将大和民族的利益置于其它民族的利益之上,以“日本的利益”得失作为衡量善与恶和自身行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种利己主义善恶观认同所有形式的对外战争,以掠夺为荣,将战争暴行看作为了“日本的利益”的正义之举,近现代军国主义战争中的民族疯狂,制造惨绝人寰的暴行而无丝毫罪恶感,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二战史观,都源自武士道善恶观。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汲黯有辅国之才却不为武帝所重视的一生,他一生信守黄老思想,与以武帝为代表的"革新派"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使其一生徘徊于政治中枢之外,他的命运也是当时一些黄老之士命运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中将古代兵法中的示形、造势、用术、谋攻、诡道、出奇等战争智慧充分贯穿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塑造了众多政治领袖和军事统帅人物的形象,其中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足智多谋更具典型意义。本文试图探索诸葛亮的谋略智慧,以期对人才科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