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豚鼠群中最普通的疾病是肺炎及有关肺的病灶。这种呼吸道疾病难于除去而严重地危及动物的质量。除急性肺炎外,有几种慢性病理性质的变化,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间质性纤维化(PIF),其肺泡壁间中隔纤维组织增生和有大吞噬细胞的浸润。另一种情况是血管外周淋巴样组织增生(PVL)。急性肺炎病灶中曾分出支气管败血波氐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氐杆菌,克氐肺炎杆菌及几种病毒。但这些病原体在慢性病变中的作用不明。许多豚鼠群中有RIF及PVL的变化,RIF常被认为肺的波氐杆菌慢性感染。现介绍二篇急性与慢性肺炎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盲肠蛲虫(S.muris)存在于野生大鼠和普通大鼠群中。在用悉生动物进行生长研究的实验中,常用普通大鼠作比较对照。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感染和未感染的大鼠是否有相同的生长速度?为了验证这一问题,作者做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实验。用无菌5周龄的 Lound-Wistar  相似文献   

3.
<正> 豚鼠的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肺炎。作者于5年内剖检、检查445支豚鼠,肺炎有87支(占19.5%)。这87支豚鼠全部分离出3株特异性细菌病原体,兽疫链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本文报导一种致死性、流行性肺炎。这个豚鼠群有200—350支,是作检查病料中有无抗酸性菌时接种用的。接种时豚鼠约五周令大,体重约200克。每个豚鼠留于群中约9周。结果这群豚鼠于皮下接种病料后出现死亡。大多数病啄鼠没有临床症状,只有个别有呼吸困难。本病致病低,只有0.7%,但致死率高,几乎100%死亡。传染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IF(prey influx)效应对于具Holling Ⅲ类功能反应的捕食者一食饵系统的影响.主要讨论了PIF效应对于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及两种群平衡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IF效应不仅可以增加捕食者种群的平衡密度而且能增加系统的稳定性,这里系统稳定性增加是指系统的正平衡点随着PIF效应的增强由不稳定状态转变为渐进稳定状态;而且PIF效应对食饵种群的平衡密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SPF级Hartley豚鼠核心群的生长体质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与清洁级豚鼠各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种群中雌、雄个体各10只,通过称重,记录0~8周龄体质量;豚鼠采血,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与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在SPF级豚鼠血液生理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 3项指标,在雌性与雄性间有显著性差异(P0. 05)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结论 绘制了SPF级豚鼠生长曲线。SPF级豚鼠血液学指标在性别间有差异,与清洁级豚鼠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А.Г.Курош在[2]中指出:关于模格、群或环的“不同直分解的同构问题通常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问题是一系列研究的课题,……”。Krull、Remak、Schmidt、Ore、Курощ、Baer、及作者(见[6]—[10],[12]—[14]等对于有主列的模格与多元算子群(包括群、环)的直既约分解唯一性问题都作了研究。然而,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豚鼠糖尿病膀胱病(DCP)在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后所引发的Cajal样间质细胞(ICC)电位活动的改变。方法购买健康雄性豚鼠90只,按照200 mg/kg单次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Z),正常喂养12周后,筛选出符合DCP模型标准的的豚鼠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经尿道灌注0.2 m L滴度为2×107IU的SCL基因重组慢病毒,阳性对照组经尿道灌注0.2 mL空慢病毒,空白对照组经尿道灌注0.2 mL PBS液。每组在转染后2、7、14、28 d这4个时间节点每次处死3只豚鼠,迅速摘取膀胱,选择胶原酶V消融法分离提取初代ICC并继续培养。72 h后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ICC自发及ATP诱发电位活动。结果体外通过胶原酶消融法可分离培养DCP豚鼠膀胱中ICC,运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到在无刺激条件下检测不到ICC的内向电流,而在ATP(100μmol/L)条件激发下可检测到ICC的内向电流。实验组2 d时与其他两组内向电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SCL慢病毒转染DCP膀胱7、14、28 d时可检测到ICC内向电流比其他两组高(P0.05),14 d达到峰值350.0±29.9pA,随后降低。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随着DCP膀胱持续受损,内向电流逐步降低(P0.05)。结论 SCL基因重组慢病毒经尿道灌注可成功转染豚鼠DCP膀胱,使受损的膀胱ICC电流幅度逐步增高,说明SCL基因对DCP膀胱中受损ICC功能有部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2014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市14家单位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病理学调查。方法采集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后经10%福尔马林固定,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绝大多数实验用鼠为健康状态,仅部分非健康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32.6%)、轻度肺脏病变(24%)、肾脏蛋白样渗出物和管型(13.2%)。本次抽检结果与前两年抽检结果相比较,肝脏脂肪染色阳性率(6.2%)低于2013年春秋季的17.1%和6.25%,以及2012年春秋季的26.7%和14.8%,有降低的趋势。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肾脏病变从2010年春季在小鼠(2%)和2011年春季在大鼠(20%)中偶发,发展至今,已经在小鼠(6%)、大鼠(12%)和豚鼠(20%)中普遍存在,从偶发病变发展成为常发病变,应加强防范。结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啮齿类实验动物基本为健康状态,少数动物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可能与饲养环境、饲料营养成分以及运输、处死时的应激有关,宜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避免应激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离乳一周及三周龄的地鼠,豚鼠,昆明小鼠人工感染绿脓杆菌,一周龄地鼠、昆明小鼠有急性死亡,解剖可见急性肺出血等,肠内容物呈流汁状,肠壁伴有充血;豚鼠不发病.离乳三周的地鼠、昆明小鼠、豚鼠不发病.豚鼠体内未分离出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10.
解螺旋酶参与几乎体内所有的DNA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从分子水平阐述人类PIF1解螺旋酶的生理功能,我们以HeLa细胞的cDNA文库为模版,PCR扩增得到PIF1基因5′端含有1~534核苷酸的cDNA序列-PIFΔC.在PIFΔC的 5′端引入六组氨酸标签后插入pET15b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ET15-PIFΔC.以此重组质粒转化RosettaTM 2(DE3)感受态细胞,使PIFΔC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在4℃通过快速液相色谱纯化系统,通过一系列色谱层析柱纯化了PIFΔC蛋白质.以纯化的PIFΔC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并检测了纯化的PIFΔC的生物化学活性.结果显示不含解旋酶模序的人类PIF1蛋白质的N-末端,具有使单链DNA复性的特性.PIF1解螺旋酶具有解开DNA双链和使双链DNA复性这一矛盾的特性,暗示了人类PIF1解螺旋酶可能参与损伤DNA的修复,包括断裂的双链DNA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正> 沙氏杆菌病是实验动物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肠炎沙氏杆菌及鼠伤寒沙氏杆菌常对小鼠有致病性,而其他种沙氏杆菌对实验用小鼠常被认为比较无致病力。本文作者从22个研究及生产机构的小鼠群,取样4000余份小鼠粪便,分离出三个品系沙氏杆菌。(S. agona,S.anatum及S.oranienburg)作者用4~5周龄大的无病DBA/2NCRK小鼠来测定这些分离杆菌的治病力。结果19只接种S.agona的小鼠(由胃内灌入10~9个菌落形成单位)全部存活,没有临床症状,到实验终了,即接种后28日扑杀时,均未见眼观病变。镜检时三只小鼠有轻度灶形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准确确定豚鼠性周期各个阶段。方法利用阴道组织涂片法,对16只12周龄的雌性豚鼠连续20 d 进行阴道涂片。镜检,观察阴道涂片中细胞的变化以及豚鼠性周期各阶段的持续时间。结果在发情间期,阴道涂 片以白细胞为主;发情前期,以有核上皮细胞为主;在发情期,以角质化的上皮细胞为主;发情后期白细胞中混有部 分有核上皮细胞和少量角化上皮细胞。结论阴道组织涂片法是有效区分豚鼠性周期各个阶段的一种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超氧自由基(O2)动态变化与寄主组织病变的关系,对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与松材线虫互作中的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松树在接种早期(接种后4 h)O2含量增幅和SOD活性大小依次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且抗性松树上升幅度大,抗性松树受害较感病松树轻;至接种后期(接种后72 h至120 h)3种松树体内O2含量和S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火炬松病程发展较黑松和马尾松慢(马尾松慢于黑松),受害轻.这表明不同抗性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其体内O2和SOD酶活变化与寄主组织病变密切相关,超氧自由基可能是松树受松材线虫侵染后介导抗病信号转导的重要信号物质.  相似文献   

14.
离乳一周及三周龄的地鼠,昆明小鼠人工感染绿脓杆菌。一周龄地鼠,昆明小鼠有急性死亡,解剖可见急性肺出血等,肠内容物呈流汁状,肠壁伴有充血;豚鼠不发病,离乳三周的地鼠,昆明小鼠,豚鼠不发病,豚鼠体内未分离出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周龄和性别对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不同周龄和性别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值背景资料。方法离乳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12、24、48周龄4个实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统计并分析同性别周龄间和同周龄性别间指标差异。结果 4周龄与12、24、48周龄大鼠的生理指标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嗜碱性细胞数(BA#)、嗜碱性细胞百分比(BA%)及生化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总蛋白(TP)、血糖(GLU)、肌酐(CRE)、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周龄大鼠血液BA%和24周龄大鼠血液BA#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WBC、RBC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8周龄大鼠血液MCH、PCT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龄大鼠血液CRE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龄大鼠血液AST、CHOL、BUN和48周龄大鼠血液GLU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ALP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同性别不同周龄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周龄不同性别的SD大鼠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用~(13)CNMR 研究聚异丙烯基二茂铁(PIF)的立构规整性,证明在同一催化剂的作用下,PIF 的立构规整性与聚合时间和单体的转化率无关,显然,聚合反映中的链增长过程按 Bernoulli 构型进行。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7周龄、10周龄、12周龄和16周龄的腔上囊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和12周龄是腔上囊及其淋巴上皮滤泡发育的3个代表性阶段。26日胚腔上囊组织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胚后3周龄腔上囊进入发育高峰。胚后12周龄腔上囊出现退化。综合分析光镜和电镜的观察结果,以及不同分化阶段淋巴细胞的数量统计,表明胚胎后期及胚后腔上囊发育过程中,分化早期的前淋巴母细胞和淋巴母细胞在细胞群中的优势逐渐被分化晚期的中淋巴细胞和分化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的优势所代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系统研究四角长周期相Al_5Ti_3和r-Al_2Ti的弹性各向异性及声子聚焦,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对表征弹性各向异性的数值参数及三维图形、慢度表面和群速度表面进行研究。压缩和剪切的百分比各向异性、最大与最小剪切波速的平方比、"普适弹性各向异性指数"以及弹性模量的三维空间图形表明,Al_5Ti_3和r-Al_2Ti是各向异性的,而且Al_5Ti_3的各向异性更为显著。三个声子模式慢度表面的拓扑结构及曲率表明,纵向声子并不会产生焦散线,而两个横波慢度表面则具有焦散线,慢横波慢度表面尤为明显。慢度表面和群速度表面都呈现为非球形,其中,慢横波模式的各向异性最为明显,快横波模式次之,纵波模式具有最小的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慢度表面和群速度表面的平面投影图表明,在ab平面r-Al_2Ti比Al_5Ti_3的各向异性更为显著,而在bc平面则是Al_5Ti_3的各向异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测定 R26-hSCARB2 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性别和周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方法 分别取 20只 4 周龄和 8 周龄的 R26-hSCARB2 小鼠,雌雄各半。 取静脉血后,测定 22 项血液生理指标和 12 项血液生化指标,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在性别和周龄间的差异。 结果 检测的 22 项生理指标和 12 项生化指标中,4 周龄的R26-hSCARB2 小鼠雌雄之间在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 、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 NEUT% )及尿素( BUN)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 P<0. 05) ,白细胞计数( WBC) 、总胆固醇( CHO) 及甘油三酯( TG) 指标上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1) 。 8 周龄的 R26-hSCARB2 小鼠雌雄之间在 WBC、LYM、单核细胞百分率( MON% )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AS% ) 、总蛋白( TP) 、磷( P)及 CHO 指标上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1) ;在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UT)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 EOS% ) 、白蛋白( ALB) 、碱性磷酸酶( ALP) 、葡萄糖( GLU) 及 TG 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 P<0. 05) 。 不同周龄的 R26-hSCARB2 小鼠在 WBC、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PLT、LYM、单核细胞绝对值( MON) 、淋巴细胞百分率( LYM% ) 、MON%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TP、ALB、ALP、BUN、肌酐( CREA) 、葡萄糖( GLU) 、钙( Ca) 、P、CHO 及 TG 指标上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1) ,在血小板压积( 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NEUT 及 NEUT% 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 P< 0. 05) 。 结论 性别和周龄都会影响R26-hSCARB2 小鼠的 血 液 生 理 生 化 指 标, 但 周 龄 对 该 小 鼠 的 血 液 生 理 生 化 指 标 的 影 响 更 显 著。 本 实 验 为R26-hSCARB2 小鼠的研究应用提供了基础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3日龄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150只3日龄(P3)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和r EPO治疗组.于造模后1、7、21 d对各组大鼠脑质量损伤百分比进行检测,造模后3、7、14、21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GFAP表达情况等来研究EPO对3日龄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VL组和r EPO组的脑质量损伤%在各取样时间点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r EPO组明显小于PVL组(P0.05).HE染色示PVL组术后7 d胼胝体结构疏松,术后21 d可见侧脑室扩大明显;r EPO组术后7 d胼胝体结构基本正常,术后21 d侧脑室仅稍微扩大.术后3 d PVL组GFAP阳性表达增多(P0.05),术后7 d r EPO组和PVL组GFAP阳性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且PVL组增多更为明显(P0.05);术后14 d r EPO组与PVL组GFAP阳性表达开始回落,但仍多于对照组(P0.05),PVL组阳性表达数仍然比r EPO组多(P0.05),术后21 d各组GFAP阳性表达数基本回落至正常水平.结论:脑白质损伤时GFAP阳性表达增加,r EPO能减少脑白质损伤后GFAP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