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表明,在针刺镇痛机制中,神经体液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可能是这些因素是的一个环节。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已表明,应用脑内激素埋藏技术阻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以后,肾上腺皮质萎缩,针刺镇痛的效应下降,反之应用激活剂激活下丘脑——垂体——肾  相似文献   

2.
刺激或损毁下丘脑的中部及视上核等某些核团能影响痛觉的改变。但是,关于下丘脑的前部,特别是前脑发展来的视前区以及下丘脑后部的乳头复合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尚没有一致的看法。为此,我们在清醒的家兔上,通过亚急性埋藏电极方法,分别刺激下丘脑的视前区和乳头体,并在电针诱导下,同时刺激上述部位,观察对痛阈的影响,从而探讨视前区和乳头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脑内激素埋藏技术阻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以后,肾上腺皮质萎缩,针刺镇痛效应下降;反之,应用激活剂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肾上腺皮质活动加强,出现大白鼠痛阈的提高及针刺镇痛效应加强。这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针刺镇痛中所起的作用。针刺效果好、坏的病人,其血液中所含致痛或抗痛物质是不同的:效果好的,血液中致癌物质少;效果差的,血液中致痛物质较多。组织胺作为一种致痛物质,在一定  相似文献   

4.
大量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表明,机能调整可能是针刺镇痛的基础。即在针刺作用下,机体内发生一种生理范畴的积极主动的调整过程,通过神经——体液系统,改变机体的原有机能状态,使之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影响痛阈,起到针刺镇痛效果。针刺作用下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及其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已有不少报导。我们用脑内激素埋藏技术,在大白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埋藏氢化可的松,可以阻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并发现这样的大白鼠动物模型,其针刺镇痛效应下降。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能否激活这一系统,同时观察动物痛阈及针刺镇痛效应的变化,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阐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而且从临床实践角度来看,通过机能调整探索克服针麻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是有意义的。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环一磷酸腺苷(CAMP)与三磷酸腺苷(ATP)合用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因此,我们应用这一方法希望激活大白鼠这一系统时,观察动物痛阈、肾上腺抗坏血酸及针刺镇痛效应等的变化,以便进一步了解这一系统与针麻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针刺麻醉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而创造成功的新型麻醉技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明针麻原理是一项迫切、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许多研究工作说明,机体机能的调整是针麻原理的基础。在这种机能调整过程中,神经和体液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对疼痛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痛阈。我们在研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时发现,在大白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埋藏氢化可的松可以明显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机能活动,使肾上腺皮质萎缩,而明显削弱针  相似文献   

6.
关于针刺麻醉中某些内分泌因素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麻醉的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神经体液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体液因素中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物(激素)是否参与,近几年来已就下丘脑视上核及腹内侧核和它们分泌的神经激素、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些临床及动物实验观察结果,出入很大。现根据国内外对这一系统与镇痛有关的生理机能的研究,作一概括的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下丘脑是较高级植物性神经系统整合作用的中枢,控制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刺激或损毁下丘脑,可使体内水代谢、糖代谢、脂代谢、内分泌及体温调节等发生变化。过去已知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近些年来又了解到,下丘脑还能分泌一些具有调节脑下垂体前叶促激素分泌的激素,控制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目前已肯定下丘脑可分泌9种对脑下垂体前叶促激素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其中有4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下丘脑Sonic hedgehog(Shh)阳性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发育去向,利用特异性的增强子SBE2(Shh brain enhancer-2,SBE2),构建了SBE2-Cre转基因小鼠,并结合Rosa26-m TmG和Rosa26-LacZ报告基因小鼠,对SBE2+细胞进行了谱系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小鼠胚胎期E10.5,SBE2+细胞开始出现在视前区(preoptic area),然后沿下丘脑前侧区到下丘脑后侧区形成条带,覆盖了腹侧间脑大部分区域;胚胎期E12.5,SBE2+细胞主要出现在视囊,前侧下丘脑,腹侧下丘脑上皮细胞,乳头体外侧核,乳头状核,外侧下丘脑,在腹侧下丘脑有着较强的表达.胚胎期E16.5和出生后第10 d,SBE2在下丘脑大部分区域表达.对比内源性Shh表达,SBE2+细胞特异性的代表下丘脑Shh+细胞,是分化形成下丘脑神经核的主要细胞来源,而SBE2-Cre小鼠可作为研究基因在下丘脑区域功能的重要工具鼠.  相似文献   

9.
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在空间学习记忆时突触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间学习记忆时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突触素的变化。方法:用水迷宫训练大鼠21d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随后停止训练,分别停止3、7及14d,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下丘脑、背侧丘脑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突触素的表达较强,免疫反应产物叶点状颗粒,在下丘脑的上部和下部分布较少,中部较多。在背侧丘脑颗粒大小比较一致,发布较均匀。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的突触素颗粒大小都较均匀,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停止训练时间的延长,突触素的表达也未见减弱。结论:提示空间学习记忆可能未导致下丘脑、背侧丘脑区突触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调节物质有肾上腺皮质分泌的GC,垂体分泌的ACTH,下丘脑分泌的CRH,主要功能是调节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及水盐代谢,它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一起构成复杂精细的内分泌-神经-免疫网络,共同协调机体的功能,维护内环境稳定。[1-3]下丘脑-腺垂体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调节:下丘脑室旁  相似文献   

11.
应激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激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后发生的 ,以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和垂体 -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反应 .本文综述了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HPA)轴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HPT)轴 ,下丘脑 -垂体 -生长 (HPS)轴 ,下丘脑 -垂体 -性腺 (HPG)轴等神经内分泌轴系在各种应激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及其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12.
朱高风  赵明星 《科技信息》2009,(34):I0080-I0080,I0081
一、生长抑制素概况 生长激素轴是指动物体内从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由一系列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生长激素(GH)的分泌受到下丘脑两种激素的调控。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刺激GH释放、而生长抑制激素抑制GH释放。GH还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生长抑制素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母草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11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益母草总黄酮组和雌二醇组,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益母草总黄酮组、雌二醇组分别用益母草总黄酮、雌二醇给药4个月,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雌二醇治疗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升高,下丘脑和海马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益母草总黄酮治疗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子宫湿重无明显改变.结论益母草总黄酮对切除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有防治作用,对子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野生黑线仓鼠为材料,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GnRH在下丘脑和部分生殖器官(睾丸、附睾、储精囊、卵巢、子宫)中的表达量,并分析个体间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GnRH在黑线仓鼠的下丘脑、睾丸、附睾、储精囊、卵巢、子宫中均有表达,其中在下丘脑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生殖器官则表达量较低;②在雄性个体中,GnRH在下丘脑、睾丸、附睾、储精囊四种组织中表达量的比值为1∶0.166∶0.189∶0.073;③在雌性个体中,GnRH在下丘脑、卵巢.子宫三种组织中表达量的比值为1∶0.304∶0.040.研究结果显示,GnRH在不同组织和不同个体间均存在差异性表达,提示GnRH既可以通过下丘脑直接影响生殖功能,又可以直接参与生殖系统功能的调控,但其调控机制可能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将为研究GnRH在黑线仓鼠的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为探究野生黑线仓鼠繁殖动态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保障,并为农田鼠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观察了用谷氨酸单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选择性地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后,大鼠在开阔场地上活动和活动方式,以及对训练棒的攻击和自卫行为。结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损毁后,大鼠在开阔场地上的活动量明显减少,呈现长时间的“冻结”现象;大鼠对训练棒触体时,无攻击和自卫行为,却出现了逃避或蜷缩的恐惧行为反应。这说明下丘脑弓状核损毁的大鼠,其活动量减少,但恐惧行为却有所增加。因此,我们推测下丘脑弓状核的功能之—可能与动物活动和恐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整肤疗法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以探索整肤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即分成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处死组、运动后自然恢复组及运动后整肤治疗组.除安静组外,其余组游泳运动至疲劳,即刻组立即处死取下丘脑,自然恢复组休息30min,整肤疗法组施以整肤治疗(提拉皮肤刺激)30min,两组均断头处死取出下丘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中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大鼠运动性疲劳后,下丘脑中的5-HT水平明显升高,DA水平则较明显降低;经过整肤治疗后,5-HT和DA水平虽然变化不明显,但是5-HT水平比自然恢复组低,DA水平已经比运动后即刻略有回升.[结论]整肤疗法在短时间内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中5-HT和DA水平的影响不明显,但能看出有促进疲劳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刺机理研究中的运用为科学阐释针刺效应的中枢机制提供了无创性、可视化的研究手段,但是由于脑功能成像和针刺操作的复杂性,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就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中样本量、受试者纳入和针刺操作等方面讨论其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异丙嗪对下丘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异丙嗪(promethazine,PMZ)对下丘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以酶法制备家兔下丘脑细胞悬液,运用钙指示剂Fura-2/AM作为细胞内游离钙的荧光探针测定下丘脑细胞[Ca2+]i。结果:1)PMZ(046mmol/L)使下丘脑[Ca2+]i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量效关系。2)事先向细胞悬液中加入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可明显抑制PMZ诱导的[Ca2+]i升高,但不能完全阻断PMZ的这种作用。结论:上述结果提示PMZ可引起下丘脑[Ca2+]i升高,钙通道开放导致细胞外钙内流是PMZ引起下丘脑[Ca2+]i升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正常状态下黑线仓鼠脑内前脑皮层、海马和下丘脑区c-fos的基础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c-fos蛋白在黑线仓前脑皮层、海马和下丘脑区的表达,以昆明品系小鼠为对照,建立足底电击急性应激小鼠模型。结果:正常生活状态下黑线仓鼠脑内前脑皮层、海马和下丘脑区c-fos蛋白广泛表达;其中海马CA1和CA3区c-fos阳性神经元相对数量较少,海马DG区、前脑皮层和下丘脑区c-fos阳性神经元相对数量较多;与正常小鼠相比,前脑皮层c-fos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多(P〈0.01)。应激小鼠各脑区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与正常小鼠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P〈0.01)。各脑区c-fos阳性神经元平均目标灰度值结果类似。结论:正常状态下黑线仓鼠脑内c-fos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动物的行为活动和内分泌、空间认知功能以及复杂运动的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在不同时间水环境应激过程中下丘脑、纹状体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MA)含量的变化,分析5-HT含量变化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安静组、一次水环境组和长期水环境组大鼠8周后下丘脑、纹状体中5-HT和5-mAA含量。结果:长期水环境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一次水环境组大鼠纹状体5-mAA含量显著高于安静组(P〈O.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水环境的影响可使上述指标较安静组有增高的趋势。结论:水环境刺激可使大鼠下丘脑、纹状体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5-H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增加,使机体处于中枢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