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2005年已有房屋400亿平方米,被称为“世界头号工地”的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16~19亿平方米,几乎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年建筑面积的总和。而在这些新建建筑中,只有10%~5%能达到国家制定的节能标准,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我国发展节能建筑势在必形。  相似文献   

2.
深圳:中国节能大厦落户 一座占地35000平方米、耗资1亿美元、全部采用绿色新能源、节能节电率超过80%的大厦将于2008年矗立在深圳工业园区内,届时,这座名为“中国节能大厦”的建筑将成为深圳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3.
政策     
强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目前,中国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也不足20%,而同时,快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建筑耗能,包括采暖,家用电器,用水等已经占到终端能耗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4.
石中涛 《科技信息》2010,(32):321-321
目前,在城市新建居住建筑中,沈阳、大连、抚顺等城市,已全面执行节能率65%标准,省内其他城市全面执行节能平50%标准,“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节能住宅1.7亿平方米,比“十五”期向节能住宅建设总量增长2.8倍。墙体保温技术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的趋势下,目前墙体保温技术发展迅速,新型保温材料及保温体系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墙体外保温工程中。  相似文献   

5.
牛颖兰 《甘肃科技》2013,(24):129-130,143
墙体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墙的耗热量约占建筑总热量损耗的20%~30%,因此,实现建筑墙体节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能环保型墙体材料具有能耗低、无污染、功能化、可循环再生利用等特点,是未来墙体材料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6.
1.建筑节能刻不容缓,尤其是高层楼宇设备节能。近年来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垒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据悉。在中国43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9%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即使是新建筑。也有95%以上仍是高能耗的。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国际上气候条件相近国家的两三倍。这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工作在当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已经是举足轻重、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贠浩  芦宁 《科技信息》2008,(13):304-304
节能建筑就是要求建筑物从外墙到内墙,从屋面到地面,从室内到阳台,从外窗到分户门;从楼梯到卫生间;从上下水、卫生洁具到家用电器要实现全面节能:目前我国要求居住建筑设计应达到第二阶段节能50%的标准,其中建筑物节能占30%;空气调节系统节能占20%,在保证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热环境符合小康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夏季室内温度低于30℃,采暖地区冬季室内达到18℃的基本要求。所谓建筑节能不仅是建筑本身的节能,且由城市的综合环境、气候条件、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形体变化、朝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门窗质量等许多综合性因素构成,因此,高层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  相似文献   

8.
建筑节能是全国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工程中采用有关节能方面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是一集中建筑美学、节能、暖通、给排水、智能等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工程。工程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影响面广,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1现状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对采暖居住建筑和建筑节能制定了设计标准和发布了强制性条文,使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进展很快。但是如何做好围护结构保温节能工作,这是目前国内外很难解决的一个课题。尤其是外墙外保温构造做法及施工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如外墙外保温层粉刷裂缝对节能效果影响很大,而“裂缝”的产生又与保温材料、保温层构造措施及施工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另外,与施工养护、人员素质等也有很大关系。2探讨居住建筑外墙节能施工的途径及措施2.1在严寒和部分寒冷地区,为满足节能50%的新节能标准,外墙外保温采用单一材料的墙体,则达不到节能要求。要做复合墙体,又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因此,需要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措施,降低工程造价,争取达到国家《节能技术政策》规定的能耗指标。2.2充分利用当地新材料、新技术的优势,积累新型节能技术在施工中的经验,锻炼和培养技术骨干。2.3减少施工中不利因素,如开展保温层固定件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筑节能工作自1986年起,经过30年的不断努力,已经完成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30-50-65”三步节能规划和设想。目前,推动建筑物迈向近零能耗是全球节能减排和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建筑节能的国际趋势和中国特殊国情,介绍了中国近零能耗建筑的应用实践和标准编制情况,分析了技术瓶颈,提出建筑节能标准2016-2030的新三步走设想,即“低能耗节能标准、超低能耗节能标准、近零能耗节能标准”。  相似文献   

10.
建筑供热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积极推进住宅建筑供热节能,是中国建筑行业科技发展与产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住宅建筑各种类型供热方式为研究对象,对住宅建筑的节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节能性建筑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一、节能性建筑有利于经济发展;二、节能性建筑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大气污染;三、节能性建筑标准有利于推广新材料,利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建筑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亿 《科技潮》2005,(6):1-1
我国目前城镇建筑消耗的能源为全国商品能源的23%~26%,而建筑能耗的比例还将继续提高,最终接近发达国家33%的水平。根据近50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能源界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黄新宇 《广东科技》2013,22(6):179-180
现阶段,我们普遍推行节能型建筑,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建筑能耗总量每年都在上升,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中国建筑能耗总量在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从10%上升到27.6%,占我国总能量的25-40%。在我国的大部分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和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比差很多,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都是他们的几倍,但是我国的单位建筑面积耗能高你并且能源利用率较低。所以,在全世界范围的能源问题越来越紧张的今天节能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一般要求和节能建筑施工的措施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尹大伟 《科技信息》2010,(17):J0125-J0125
在建筑能耗中,用于暖通空调的能耗占30%-60%,并且随人均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大而逐步上升。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在暖通空调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节能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建筑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建筑物外墙、墙体的保温隔热、门窗设计、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建筑物的屋顶节能以及建筑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在一系列的节能政策、法规、标准和强制性条文的指导下,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我国北方地区的砖混结构建筑中,外墙较多采用聚苯乙烯板内保温或聚苯乙烯板外保温的做法。结合工程实践,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保温效果优劣势,并重点探讨聚苯乙烯板外保温施工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居住建筑中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中屋面、外墙、外门窗、楼梯间等围护结构耗能部位的传热耗热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找出了居住建筑耗能症结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的传热耗热量随面宽、进深、建筑物总长度、建筑总高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除应注意上述影响因素外,更应注意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在屋面、外墙、外门窗、楼梯间等传热耗热部位采取可靠、便于实现的具体构造措施和性能好、便于施工的当地材料。还对节能住宅和非节能住宅的投资进行了经济分析和比较,在投资仅增加4.9%的情况下,实施该文中建议的围护结构节能构造措施,即可满足建设部要求的围护结构节能30%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郑文韬 《广东科技》2007,(11X):34-35
随着我国建筑耗能在能源总消耗量中比重的加大,建筑设计更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节能政策及节能标准来进行,因而设计节能型住宅是当代建筑师的使命。笔者从住宅屋面、墙体和外窗3个方面对住宅的节能设计进行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节能问题作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的特点,同时指出了暖通节能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暖能耗是我国寒冷及严寒地区既有建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能耗,而这些地区既有建筑约90%都是使用过程耗能大的所谓非节能建筑。因此,对寒冷及严寒采暖地区既有非节能建筑的节能改造是实现建筑节能和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的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既有建筑物的外墙保温构造类型、构造特点及保温要求,并提出几点房屋节能改造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