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肉搜索”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络传播、群体心理、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的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既要看到"人肉搜索"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意志的表达,同时又要重视对其进行科学引导,抑制其"网络暴力"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围观是网络时代新兴的社会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进而影响着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决策,给政府带来了严峻挑战。文章从社会冲突理论出发,阐述了处于社会冲突之下的网络围观现象,分析了网络围观与社会冲突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的应对建议,希望从理论最终回归实践。  相似文献   

3.
网络暴力现象是近年来出现在网络空间的一种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在梳理学界关于网络暴力现象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握近年来网络暴力研究的主要脉络及热点,提出网络暴力现象研究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走向,最后探索出网络暴力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来,我国的互联网事业飞速发展,但在点击率决定链接内容的客观环境下,一些网站仍然大肆传播不健康信息、刊载格调低下的图片,甚至传播"黄色"内容,这些行为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在网络新闻受到中国新闻奖的肯定之后,由博客引发的"谩骂风"和某论坛引起的"网络暴力和网络暴民"现象让人们开始对网络媒体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彭斌  黄立 《科技信息》2010,(20):188-189
校园网络暴力正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重大隐患,本文从校园网络暴力的概念着手,指出了其更甚于社会网络暴力的危害性.接着从学生和网络自身的特点、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暴力日益严重的原因,最后从加强网络管理、重视学生的人文道德和法律教育以及加强法治建设三个方面对遏制校园网络暴力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在大学校园中的普及与广泛运用,扩大和发展了大学生的社会关系,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也导致了大学生网络群体道德失范的现象日益严重。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游戏、虚幻的人际关系中日渐颓废,暴力倾向、不良信息的传播与渗透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群体的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其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其正确上网。  相似文献   

7.
付艳琴 《科技信息》2009,(29):280-280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技校学生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等等的负面影响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学校采取关注网络、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和制定规范、约束学生网络行为等系列措施,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培养健康的“网上一代”。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网络媒介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网络媒介进入到了群体时代,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频频发生的网络暴力。本文主要运用勒庞的群体心理学知识对网络暴力现象加以分析,并指出群体心理对网络暴力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群体性事件所具影响的差异性。为了有效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需要大力提高公民的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邓国萍  赵庆 《科技资讯》2013,(11):33-34
网络技术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翻新。由于网络信息的内容良莠不齐,网络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也借助于网络新兴技术得以迅速传播,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本文将着重探讨P2P技术的信息传播机理以及其危害性特征,介绍如何针对其原理来进行有效查证。  相似文献   

10.
陶宏 《科技信息》2014,(8):143+153
引发校园暴力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就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较大影响。本文就网络对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的影响、可能引发网络暴力的原因、网络暴力的危害、网络暴力与现实暴力的联系、如何防控网络暴力等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初步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和学校的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网络的出现对信息的传播更是如虎添翼.但信息在网络传播中所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每一个国家内都普遍存在,所不同的是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所显现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本论述通过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介绍,分析了在网络传播由于信息接受者的因素、文化氛围的因素、不同文字的因素、国家的政治因素等造成的不对称现象,以及当前我国应对网络传播中信息不对称所采取的策略.确保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拥有“资源共享”的权利,使每个人都具备和享受这种权利.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传播的迅速发展,为鲁迅成为大众文化传播对象提供了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网络的虚拟性、实时性、互动性、隐蔽性和开放性,给大众对鲁迅的再认知、再定位、再塑造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进入网络时代的鲁迅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网络文化传播中,鲁迅往往被当作一种精神性的符号而广为流传.这样,随着网络文化传播的发展,大众将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了解这位民族的文化伟人,领悟他的思想风采,从而促使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鲁迅现象,成为鲁迅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社交网络中存在着许多暴力话题,暴力话题识别对网络舆情的精准干预和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网络暴力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负面情感计算、暴力用户识别等领域,缺乏对网络暴力组织构成研究,无法在复杂网络环境中精准识别网络暴力的附着载体。方法 通过分析网络暴力在话题内的聚焦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LDA模型和卡方检验的网络暴力话题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LDA模型识别网络语料库中的话题,并用相似度计算方法对话题文本进行分类;然后运用卡方检验筛选话题文本中的暴力特征;最后依据情感词典计算各话题内的暴力值,按照暴力密度判断话题的暴力属性。结果/结论 在真实的网络语料库上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暴力话题识别性能(F值)均值为80.64%,优于对比方法,达到了良好的网络暴力话题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包括非法信息、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等,这些不良信息通常以电子邮件、网页浏览、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传播.文章以自主研发的网络内容监测系统(IRCMS)为实例,分析了IRCMS存在的系统网络性能瓶颈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了一套IRCMS多核平台性能优化策略,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当有7个核心处理器同时进行计算时,网络内容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吞吐量可以达到优化之前的436.10%,真正提高了系统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好处不言而喻.然而,手机网上信息泛滥,泥沙俱下.一些不法网站和手机运营商为利益所趋,在手机上链接情色网站,这些内容涉黄涉毒涉暴力,极易使青少年模仿、效仿、中毒,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严重污染社会风气.手机网络上好的内容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坏的内容,亦能误人一生.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坚决遏制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势头.政府重拳出击,社会合力监管,学校正面教育,家庭悉心引导,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规范市场网络环境,为青少年营造一方网络净土.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引发的话题常引起网络受众、社会公众的关注,并最终"发酵"而演化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和对象。从伦理学角度来探析会发现,同情心是人肉搜索传播行为产生的诱发伦理动因,正义是直接伦理动因。在人肉搜索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把握"人肉搜索"传播行为界限,避免正义界限遭到突破而演变为"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7.
传染病在小世界网络中传播的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传染病在小世界网络中传播的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了小世界网络中传染病的传播行为,观察到了相变现象.使用Watts等提出的小世界网络模型以及传统的SIR模型作为传染病模型,分别模拟了在固定传染概率Pi、改变构建小世界网络的无序参数Ps以及固定无序参数Ps、改变传染概率Pi两种情况下的传染病动力学行为.研究了以Pi和Ps为变量的传染病在小世界网络中传播的三维相变行为,并讨论了传染病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相变行为与传染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行为都会有明显的相变发生,可以观测到在传染病稳定期传染人数从收敛态向振荡态的相变.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其传播的及时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海量性、交流的互动性、表达的自由性、空间的开放性,迅速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人去关注它、享受它、偏爱它甚至被它所俘虏.在这个无边的世界内,人们犹如在海洋中自由邀游,仿佛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然而,这样一个虚拟的自由美丽公共空间并非尽善尽美,它又宛如一条大河,在向我们奔腾而来时,不免夹杂着大量的泥沙.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丑陋现象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不及时制止,不仅会扭曲互联网的功能、玷污互联网的形象,而且有可能危及互联网的美好前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网络民意表达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网络舆情会经历舆论潜伏、网络围观、争辩聚合和影响消退4个阶段,变化过程中集聚效应明显.从量变到质变,网络舆情可以通过“关键词”的计算来确定网络舆情各阶段临界值.同时,根据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可绘制出不规则锯齿型、金字塔型、冰川型3大类曲线图.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对于降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概率,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民风时代──网络歌曲特点及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批广为流行的网络歌曲,形成了一种新奇独特的文化现象,让世人关注.现在进入了网络的"民歌时代",新的大众歌唱时代到来了.网络歌曲在音乐表现、内容表达、制作传播上有自己的特点.网络歌曲有正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