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考察和分析“越A越B”格式的语义关系:该格式中的“越”是有关联作用的比较级程度副词,具有标示量变、形成倚变的语义功能。“越A”和“越B”之间存在倚变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条件关系、因果关系;从人们心理预期角度分析,“越A”和“越B”之间既有正向倚变关系,也有反向倚变关系。  相似文献   

2.
"A得不能再A"格式是语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形式,很值得探讨.文章将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A"的准入条件及该格式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篇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总结这一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没A没B”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一种固定格式.从A、B的语义聚合关系看,该格式的语义内涵分别是“既没A,也没B,也没……”,“既没A,又没B,而是C(C是A、B的中间项)”,“不分A、B”,“不管A、B”,“没有一点儿A、B”等;其语义特征可归纳为[+否定]、[+适中]、[-区分]和[-分寸].从语用上看,该格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该格式结构精练、内涵丰富,符合会话的经济性原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能产性.  相似文献   

4.
“爱A不A”固定格式蕴含着[十选择]的语义特征,即:爱A,就A;不爱A,就不A,它的语义与 语境、信息密切相关。爱A不A在句中有凸显焦点的作用,它有两种变式。  相似文献   

5.
“爱A不A”固定格式蕴含着[ 选择]的语义特征,即:爱A,就A;不爱A,就不A,它的语义与语境、信息密切相关。爱A不A在句中有凸显焦点的作用,它有两种变式。  相似文献   

6.
语义与语用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概念范畴。语用意义借助于语义结构,但结构并非全然决定其语用意义。“A是A”结构是语义结构中一种特殊现象,其语用意义取决于其使用的语境。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语义结构的几种可能性语用解释,尤其是当主位与述位相同的情形下,本结构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分析“V个A”格式:1.格式中的形容词是否“名物化”;2.“个”的词性及其用于格式中的特殊语用价值;3.格式中动词和形容词的语义特征。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格式中的动词与形容词之间的关系是述补关系,形容词在格式中仍然作补语,因而质疑“形容词是动词的程度宾语”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8.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半A不B”“不A不B”“非A不B”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三种格式,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异同。并列结构的“不A不B”与“半A不B”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换。偏正结构的“不A不B”与“非A不B”近似,三种格式共用的语用价值:凸显焦点,突出强调。  相似文献   

10.
“A不AB”是现代汉语正反问句中常用的一种正反对举格式。“A不AB”是受到格式本身的语言条件、人们的语用习惯、语言文化心理、语言发展和方言渗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字比较句和“比”字句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于”字比较句的句法结构和成分比较单一,语义语用功能较为狭窄;“比”字句对各种复杂句法结构的容纳性强,语义语用表达功能更加灵活多样;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体分布也不一致。两种比较句各有独自的语义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越X越Y"构式义,可以看出其构式义不能简单地从各个组成部分的语义中完全推知,而应该从组成部分的语义互动关系中提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术界对“巴不得”和“恨不得”有一定的研究。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通过收集大量的例句,分析这对同义词的不同.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两语法上的差异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不大+V/A"格式作一简单探讨:(一)"不大"的性质;(二)"不大"的两种格式意义;(三)"V/A"的进入条件;(四)语用否定的问题;(五)与"不太"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讨论“由”作介词时所构成的句式 ,即“由”字句 ,主要考察“由X”位于句首的格式及与“由”字相关的固定格式。在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 ,分析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6.
援引王骥德“吾越故有词派”为越中派立论有待商榷。从地域、理论这两个角度看,“越中曲派”并不具备成为一个独立流派的条件;从理论主张、内容取向两方面看,不宜将越中曲家作为“吴江派”的对立面树立;越中曲家与“吴江派”曲家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辽北方言中有一种表示祈使语气的构式"A[性质]+儿+的",我们从构式高度在语音、语义和语用几个方面探究了此类构式的特征。从人类认知方式角度考虑,这类构式与普通话中的"A[性质]+点"式是两类不同的构式,通过对二者加以对比分析,从而深入缓和的语气,提醒、叮嘱对方通过一定的动作过程,实现某种说话人主观期待的性质状态。  相似文献   

18.
“因为A,所以B”是因果关系的基本格式。本文试图从语用平面分析这种格式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完整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或全部关联词语,什么情况下前边小句可以倒置,而关联词语的是否出现或省略,在具体的句子里都是要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因素的制约的。  相似文献   

19.
"非常"与"特别"作为绝对程度副词时,其基本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虽然有很多共性,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对这两个意义和用法相近的程度副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形容词带趋向动词,构成“A+趋向补语”格式.这一格式在句法和语义方面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本文试作一考察.一1.1 我们考察发现,能够出现于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的趋向动词只有“·起来”“·下来”和“下去”,换句话说,形容词带趋向补语的格式只有三个:S_1:A+·起来S_2:A+·下来S_3:A+·下来1.2 A+趋向补语,或表示状态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