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民生新闻迅速兴起与发展,但是涉及农民的报道内容较少,且涉农信息当事人缺席,存在农民媒介话语权缺失的现象,这是由于农民处于经济弱势地位、媒介定位偏向、以及"知识沟"拉大等原因而导致的。媒体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农民搭建话语平台;树立媒体责任,提高农民媒介素养,重建民生新闻农民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闻媒体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出现了三个新变化:一、力争及时、全面、真实传播灾难新闻,使媒体成为稳定剂、镇静剂;二、媒体也可成为救灾的组织者、激励者;三、媒介也是灾难的悲剧审美者。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从媒体在灾难发生时的缺席、失语到目前能够及时全面报道,一个新的机制正在形成。作为政府快速反应机制的一部分,中国媒体终于开始有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机制。这是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中国媒体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廖冲 《科技信息》2013,(17):150-15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最重要的渠道。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们对媒体也更为依赖,所以媒介素养自然而然就成为新闻传播者的重要素养之一。但是我国的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还依旧存在着不少素养问题,同时专门分析传播者媒介素养的研究也很少。因此,本文选择在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活动和媒介素养上立论,从"神舟六号"升空这一媒介事件入手,研究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媒介素养状况及其影响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新闻传播者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F省新高考改革主流媒体报道的分析,新高考改革的媒介话语主体主要来源于政府、高中、高校、媒体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与社会部门。这些话语群体多数为新高考改革的确定型、预期型以及潜在型利益相关者,是新高考改革政府利益、升学利益、招生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相关者,拥有主流媒介所赋予的定义权,意在通过媒介沟通协同治理新高考改革的公共事项。各类新高考改革利益相关者参与媒介议程建构,在媒介议程设置、政策议程设置以及公民参与技术层面体现出合理性,但利益相关者共同体内部的媒介话语权分配却呈现出明显的职权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学校差异。究其本质,新高考改革赋予不同主体身份的科层制权威、魅力型权威等判定权威类型是其诱因,其中科层制权威是形成沉默大多数和固化身份秩序的关键。为促进新高考改革利益相关者媒介话语权分配的内部均衡,需要关注的均衡策略主要是促进媒体层面新高考改革媒介话语权的赋权增能,以及促进新高考政策利益相关者参与媒介议程建构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煽情主义广泛存在于我国新闻媒介的平民化报道浪潮中。对于受众而言,媒体报道的煽情化妨碍了受众的兼听权并且使他们在认知世界、形成道德观念、实施行动中发生错位,最终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同时也使媒体偏离了应有的中立态度,是其职能的错位。这样会降低媒体在受众当中的信任度,最终不利于媒介自身的发展。但从新闻媒介的发展历史上看,我国平民化新闻中的煽情主义倾向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6.
灾难报道最能体现一个新闻媒体的伦理道德准则。我国媒体十分重视灾难报道,在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标准,报道手法逐渐成熟,报道效率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也存在着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如传播虚假信息、不择手段报道等,导致新闻失真、客观性不足、人文关怀不够,对我国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对此,应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大监管力度,加快新闻媒体立法进程,促使我国新闻媒体沿着法制化、规范化、伦理化的轨道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闻媒体在灾难事件中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13篇《纽约时报》(2010-2011)有关人民币汇率报道的新闻语篇作为语料,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新闻语篇的对话性,认为大部分新闻语篇都有不同的、异质的声音,都有一定的对话性,然而代表西方立场的声音数量显然超过中方的声音,体现了西方主流媒体对新闻话语权的操控。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传播中,女性常被媒介忽视其作为社会人的主体价值.通过对重庆四家都市类报纸的分析可以看出,女性被媒介集体无意识地视为"附属",其表现在新闻用词和新闻版面设置等多个方面.而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女性报纸<新女报>同样在忽略女性,女性俨然成为报纸商业化利润追求的"商品".本文旨在通过重庆报纸女性媒介话语权缺失现状的阐述和分析,积极探讨幕后原因及实现女性媒介话语权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始,随着电子媒介易用技术的普及,纸媒体、电子媒体等大众媒体海量化的传播趋势日益厚重,如何改进、强化媒体的传播形式,加大视觉冲击诱惑力度,以满足受众快速攫取信息的需求,已经成为当代媒介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为了填补由于摄像机无法触及的新闻现场画面而造成的新闻信息空洞贫乏的缺陷,极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数字虚拟技术模拟现场,给观众呈现一种亲眼所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凭借其亲民个性化、内容碎片化和意见集群化等特点迅速普及发展,造成了话语权中心的转移,新闻传播不再被传统主流媒体和专业记者所垄断.然而,话语权下放所导致的失范现象频发也使得各种思想在自媒体空间加剧碰撞后导致挤压和弱化.本文紧切时代焦点问题,通过说明自媒体环境下话语权的特点、列举自媒体话语...  相似文献   

11.
从批评话语分析框架下的互文性角度分析了美国媒体对中国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除了说明主观性同样存在于貌似中性的灾难性新闻语篇中,也揭示了美国媒体意图塑造中国负面形象的意识形态及其形成原因,并再一次论证了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存范式,信息化时代是电视民生新闻诞生的外在环境,公民社会公众话语表达空间的扩展是公众争取在电视新闻传播中主体地位的内在需求,而媒体竞争的加剧则是催生民生新闻的直接因素。认为民生新闻不是表面上的新闻视角的转换和新闻形态的转向,而是电视新闻机构价值取向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小进 《科技信息》2008,(2):180-181
作为公共话语的新闻,其结构与社会实践和新闻制作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本文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为主要理论依据,借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并参照Van Dijk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对新闻话语实例进行分析。因而进一步了解到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辨证关系: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话语表现出来,新闻话语同时有助于建构现存的意识形态。这将有利于我们在阅读新闻报道时提高自身的批判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意识形态相伴二行,它们共同服务于权力,帮助建构、维持或瓦解社会权力关系.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从名物化(nominalization)、被动化(passivization)、新闻来源的角度,揭开VOA新闻语篇里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探究社会权力的不平等是如何在语篇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阅读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英语新闻语篇的构建与解读也越显必要.系统了解主住及主位推进模式的特点以及功能语言学派关于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篇分析的研究方法,为新闻语篇的阅读提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生新闻的定位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以民为本和大胆披露的节目风格使其有着比其它新闻体裁更大的作为潜力。为更好发挥作用,民生新闻应强化其媒体和社会意识,在内容风格和话语倾向上进行准确地定位。民生新闻包括公共新闻报道、矛盾纠纷报道和一般性报道三种类型。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制作时,应根据报道的类型侧重选取报道的重点,选择报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阅读英语新闻语篇的过程中,因英语新闻语篇丰富的题材,独特的语言特色,多样的文化形式等特征导致对词汇、句式、文化等局部信息的过度处理,从而忽视了宏观层次上的信息链。vanDijk的新闻语篇宏观结构理论认为语篇的“宏观结构”包括了语篇的宏观语义结构和宏观图示结构。试图运用新闻语篇宏观结构理论来分析教学实践中的一篇报刊范文,指出新闻语篇的宏观结构理论有助于学生阅读时获取更多新闻语篇的宏观信息,从而有效提高英美报刊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安徽大学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的论文或围绕新闻、报刊本体进行历史学的探讨,或对新闻业务、职业发展历史进行深入考证,或探讨历史人物的报刊思想与活动,或将报刊舆论、媒介话语与社会历史关联研究。会议讨论突出以下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新闻史的研究视野、视角问题,新闻史研究的立足、主体问题,以及新闻史学研究如何走进历史现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失实报道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对舆论的导向起了负面作用。本文针对失实报道,从理论上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倡导新闻打假,并进一步阐述新闻真实性与建设和谐的舆论氛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增强,军事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科技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的软实力明显弱于硬实力,软实力建设远远落后于硬实力建设。本文立足于问题意识,就“构建文化软实力,需要做什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