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写人的深度。陀氏走过了唯物主义的社会人、弗洛伊德的本我人、启蒙主义的理性人、尼采的超人 ,甚至托尔斯泰的道德自我完善的人。他以基督教的方式和情怀去探求人之谜 ,其作品跟《圣经》一样充满了神秘的多义性和神圣性。  相似文献   

2.
在俄国和世界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独树一帜的。他注视着人类的问题和理想,考虑的是善与恶、生与死、爱与恨等永恒问题。其作品几乎都是在人类心灵的新大陆上进行创作耕耘的成果。他把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屹立于两之间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3.
鲁迅曾大量接触过陀氏的作品及研究资料,对国内陀氏的介绍与研究工作给予过热情的帮助与支持,鲁迅许多文章与译作中都有过对陀氏的专门评论,他对陀氏风格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鲁迅对陀氏有独到而深刻的体悟,后期态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有一类精神现象颇为引人注目,那就是精神自渎,具体表现为精神上自我蔑视、自我折磨和自我嘲笑,并且在这种自轻自贱中体验到一种难以言传的快感.精神自渎现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主要表现在三种人物形象上:一类是以自嘲为乐的"贵族老爷",另一类是在屈辱的褶皱里体验出快感的"穷人"和"小丑",第三类是以"地下室人"为代表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5.
在展现自我一生思想历程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人的精神自由如何影响世俗生活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而宗教大法官的传说作为本书重要的一部分则揭开了这一回答的庄严本质,再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政治哲人对个人与社群关系的深刻论述。  相似文献   

6.
儿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其毕生哲学思考的总结,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本文以《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作品为例,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形象分成三类:早熟儿童形象、受苦受难的儿童形象、美好的儿童形象,并对其进行解读。陀氏对人性的审察包括对儿童天性及其成长环境的关注,是其深度人道主义的体现,其引发的思考在当代社会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对社会现实状况与矛盾危机作了极其精细、准确而且深入的描写和揭示,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人的内心深处,醉心于描写下意识和非理性活动,颠覆了主流小说的许多传统作法,而他的“复调结构”的小说样式,更使叙事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因而被现代派作家奉为鼻祖。本文拟从美学理想、复调小说和叙事方式三方面论述陀氏小说世界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创造的人物体系中,对自由的无私热爱和狂热追求是其明显的特征。在他的艺术世界中,个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其任性的反抗坚持着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他们固守于自己的自我意识,既表明对现实的不妥协态度,又为之疯狂。所以,自杀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这种死亡成为一种对生的超越和向自由的飞升。  相似文献   

9.
双重人格是俄国19世纪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重要的特征,它主要反映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状态的细微的矛盾变化。双重人格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焦虑和矛盾;双重人格既是作家自身的影子,更是作家自觉的艺术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红字》:罪与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与罚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可以将之追溯到有关原罪的传说。不同的人对之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勇敢地承认罪恶。并公开地接收惩罚;有的人掩藏罪恶,而私底下接受惩罚。每一个团体都有其纪律,每一个人都有其内心的道德法则。这两个方面决定了人们对待罪与罚的不同态度,而他们的不同态度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一部为人类感到伟大的隐痛的书",笔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股悲哀与绝望的同时,尝试着对主人公拉斯科利里尼科夫身上的"罪"之成因与"罚"之终果做出剖析。  相似文献   

12.
Let γ(t) be an even function extended by the evil ladder (tri-adic Cantor function) γ(t). Denote the curve Γ(t)= (t,γ(t)) ( -1≤t≤1). It is shown that the Hilbert transform along this curve Γ is bounded on L2 (R2).  相似文献   

13.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社会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也给道德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但对这种负面影响不应当采取传统的纯粹善、恶二分的方式去看待,而应当充分认识和肯定市场经济与道德的一致性,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促进道德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罪刑要适应是我国刑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的社会进步意义在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得到了广泛赞同,但对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司法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目前尚缺乏一个清晰的思路,笔者试图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吴晓群 《科技信息》2008,(30):248-248
本文探究职业教育中班主任的角色转变以及如何把素质教育贯彻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学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康心理素质。通过三年的职高教育,使学生成功踏上自己的岗位,而在这期间离不开他们的良师益友――班主任。  相似文献   

16.
王贤文  曾芬芬 《山西科技》2005,(6):79-80,86
有组织犯罪是当代世界各国最严重的犯罪形式,我国也不例外.有组织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与现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组织犯罪的手段随现代化的程度提高不仅组织严密,犯罪能量大,职业化、智能化、跨国、跨地区作案,成因复杂,涉罪广泛,而且有组织犯罪也随社会的现代化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伊斯坦布尔是帕慕克小说的主角,在不同的作品里带着共同的忧伤,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示了它丰厚的内涵。细读文本可从帕慕克作品中提炼出贴近伊斯坦布尔灵魂的关键词:博物馆、雪、暴力,展示从“圣城”到“罪都”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模糊地带,阐释伊斯坦布尔城市形象,理解它交揉错综的文化、宗教与种族,并探索传统失落与文化困惑之谜:  相似文献   

18.
《尚书》等文献所记录的象刑作为尧舜时代的主要法律制度,体现了早期以教化为上的法律观,其特征与原始社会的德治方式及耻感文化类型相吻合,且其初始精神影响到后世法律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是切实履行反腐倡廉责任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反腐倡廉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需要。各级党委、纪委和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把握构建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体现战略性,在服务发展上下工夫;要体现实效性,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要体现系统性,在整体构建上下功夫。同时,为确保惩防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要抓主体:奠定组织保障;抓落实:严格责任考核;抓创新:提升构建质量。  相似文献   

20.
罪刑相适应原则作为体现刑法基本精神内涵的原则,由来已久。但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应是报应刑与目的刑的结合,已经成了现行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念,而此为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所不能完全概括,故应在新刑法修订的基础上将其演变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通过对"刑事责任"概念的分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应为:刑不等于罪,责不等于罪,刑等于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