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从妇女解放与延安的家庭结构、妇女解放与民族革命的矛盾两方面,来分析当时延安妇女的性别压抑,从而使我们对丁玲的女性意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纵观丁玲的整个小说创作,政治话语逐渐强化,启蒙意识逐渐为政治话语所遮蔽,但是这不是一个直线的发展过程.延安时期,在革命中心、革命热潮中,创作中反而会出现政治话语下启蒙意识的再一次崛起.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出现政治话语下启蒙的特殊现象,根源在于延安当时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在于创作主体自我实现、自我冲突的心境与人格,在于以独特的艺术感受指导写作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40年代的整风运动中,丁玲和王实味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丁玲及时承认错误,接受政治改造,成为延安时期小资产阶级改造成功的作家;而王实味坚持己见,成为了拒绝改造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六年底,经鲁迅、宋庆龄、蔡元培等人营救获释的丁玲,毅然放弃了赴法留洋的机会,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初到陕北,丁玲就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领导的盛情款待,毛泽东还填写了《临江仙》词一首赠予丁玲:  相似文献   

5.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为丁玲赢得了文学声誉,但她在延安时期创作的作品如《夜》等,极其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以后新的政权建立而女性命运仍然没有改变的现实,体现了她一以贯之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书写。从这个角度说,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代表了她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随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完成,女性主义作家丁玲彻底转变成了一个无产阶级作家。  相似文献   

6.
丁琦延安时期的生活与创作,有着深刻的悲剧意蕴,原因主要有三点,即“文学与政治的歧路”、现代意识与封建思想的冲突、孤独感和忧患感为主导的悲剧心态。丁玲的悲剧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事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文艺整风中,与丁玲等人放弃知识者的主体性、主动完成各自的思想转变不同,萧军则在调整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前提下,秉持鲁迅的文学精神,保持着思想上的独立,文艺整风并未真正实现对萧军的改造。应当说,鲁迅的深度影响和萧军的游侠性格成就了他在延安文艺整风中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8.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妇女形象的变迁则体现了妇女解放的程度。延安时期,中共在推进妇女运动过程中塑造了一批典型的妇女形象。探析《中国妇女》可以发现,整风运动前的妇女形象主要有模范女英雄、女劳动模范、模范母亲和模范女干部。与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相呼应,以《中国妇女》为载体出现的妇女形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作家因人生阅历以及创作经验的不同,在奔赴延安前心态各异。洞悉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道路嬗变的脉络和原因。在艾青、丁玲、萧军等奔赴延安的中国现代作家中,何其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追求报告文学写作,想通过奔赴抗战前线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文学,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战;另一种是追求进步的心态与精神。这种体现是他抗战前作品中蕴含着“激进力量”和追求进步的热情。再加上吴伯箫、杨吉甫等革命友人的影响,加速了何其芳奔赴延安的过程。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中。这也说明,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前的文人心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中国妇女在追求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对生活哲学的苦苦思索和对自身价值的勇敢探寻,从而揭示了妇女解放的本质规律:无论是追求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还是追求精神生活的更新,都要经历艰苦的斗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对女性形象所蕴含的美质的开拓与表现,也构成了作家创作的基本思想基础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文学创作充满着一种深沉的妇女解放的忧患意识。它承担着历史留下的许多精神重担,承担着女性在特定时期生存的许多苦恼和时代的忧虑,表现了中国妇女求发展、求自由、求解放过程中的迷惘、焦灼与彷徨。但同时又体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对人生的热爱,包孕着抗争、呐喊、搏击的热情和追求,始终闪耀着妇女解放思想的光芒,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一生有50多年的岁月与编辑工作结缘.她1929年与沈从文、胡也频合办《红黑》、《人间》月刊;1931年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1936年又在延安创办我党党报第一个纯文艺副刊--《红中副刊》;1941年她主编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6年主编《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20世纪50年代,她又先后担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报》、《人民文学》的主编;20世纪80年代复出之后,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又创办了全国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  相似文献   

13.
我所认识的丁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和周扬、沈从文三位中国现代文坛巨擘,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恩怨不断。丁玲与周扬的怨恨不了,丁玲与沈从文的失和成仇,都在丁玲的从艺活动和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并影响了丁玲复出当代文坛后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中的女主人公给人带来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苦恼。丁玲当时的创作心理说明了"时代的懊恼与压抑"既是丁玲的创作心理,也是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茅盾的《女作家丁玲》、《丁玲的〈母亲〉》、《丁玲的〈河内一郎〉》三篇评论为基础,评介了茅盾论丁玲创作的时代意义和审美分析,以及丁玲创作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为我们呈示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对社会的反叛与抗争、对自由的渴望与追寻是她们的精神内核。她们共同造就了丁玲小说的创作成就,并以自身的个性特征给丁玲小说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中探寻他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从他的幼年、青年时期的经历,探讨他关于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的形成过程。通过周恩来在各个革命阶段心系妇女解放运动的活动,研究他为妇女解放运动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丁玲与同时期的女作家一样,在创作上多选择女性抗争的情爱婚恋题材,可在具体的性别叙事中又明显不同。这体现在:(1)透过对男权的反对和对情爱的抗争描写,写出精神上的突围心理与围城悖论;(2)丁玲敏锐地察觉到正视男性的存在是男女发展的最终阶段,而对于父亲形象的再描写就不能不说是丁玲性别书写突围之后的迂回,这是同时期其他女作家写作中所没有的,从而形成了丁玲女性写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丁玲与莎菲 丁玲与冰心、庐隐是现代文学史上鼎足而三的女作家之一,而丁玲又是其中著名的革命左翼文艺战士的党员作家。而《莎菲女士的日记》就是丁玲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显示了她勇于冲破封建樊笼的藩篱,写出了“五四”觉醒新女性叛逆封建礼教、不与世俗相浮沉的震人心魄的抗议呼声。同时也以细腻揭示女性内心秘密的卓越技巧,表现了她初登文坛的惊人的写作才华,令人耳目一新,的确是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20.
以丁玲1930年前后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知识分子的革命诉求与现代个体自我发展的关系角度,力图重新阐释30年代丁玲“向左转”前后的内在思想动力和创作脉络。其间的对立和统一、得失兼具和瑕瑜互见清晰地呈现在丁玲的文学活动中,成为考察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以及文学与政治之间复杂关系的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