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DFT与TD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讨论了发色团均二苯代乙烯冠醚衍生物与Li+荧光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均二苯代乙烯 4对Li+有强荧光响应.与Li+作用后,两种异构体呈现出不同的荧光效应:顺式的荧光光谱发生了蓝移,并伴随有荧光增强效应;而反式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生了红移,且伴随着荧光猝灭效应.此外,配合物的光谱发生了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相似文献   

2.
以2,6-二氯苯甲酰氯、2-氯-3-吡啶甲酰氯为主要原料经多步骤反应,合成了三种不同的1-芳甲酰基-3-芳基硫脲,产率为56.8%-74.3%;测定了其紫外、荧光光谱性质,发现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都在282.0nm左右,其中两种有良好的荧光;它们的结构经IR和1H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及三维荧光光谱等技术研究了戊唑醇水溶液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在紫外可见区域有三处特征吸收峰,峰值分别为221,326,566 nm,并在三个峰值处拟合出了戊唑醇的浓度值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图,得出在特征波长326 nm处两者的线性关系最佳;在不同激发波长下,戊唑醇共有两个荧光区域,在345~380 nm范围内,最大荧光峰值为366 nm,激发波长为225 nm,在580~640 nm范围内,最大荧光峰值为604 nm,激发波长为470 nm;同步荧光光谱的形状、带宽和峰值强度与波长差的选择有关,随着波长差的增加,戊唑醇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且出现红移,在波长差为40 nm时,荧光峰由一处变为两处.  相似文献   

4.
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过程,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水合肼比率荧光探针—2-(苯并[d]噻唑-2-基)苯基-4-氧代戊酸甲酯(HBT-RCO),通过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进行了结构表征.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水合肼存在下,探针HBT-RCO的荧光光谱显著红移,且显示出比率荧光光谱特征,最大荧光强度比值(I483/I385)增强约14倍.利用I483/I385与水合肼浓度的比例关系实现对水合肼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藏红T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荧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阳离子染料藏红T(ST)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存在时溶液状态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S单体与ST形成离子缔合物时,荧光发生淬灭,而AS胶束与ST作用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此外,荧光淬灭和新荧光的产生也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和荧光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还研究了反应体系的荧光特征,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紫外光谱技术和黏度法研究了Ca2+对硫酸长春碱与DNA的结合模式、结合常数的影响.荧光数据表明,硫酸长春碱与DNA反应的结合常数随Ca2+浓度增大而增大,说明Ca2+对硫酸长春碱与DNA的结合起促进作用,黏度实验和紫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Ca2+加入前后硫酸长春碱与DNA均以沟槽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皖北小麦三个生育期土壤腐殖质组成和含量特征。结果显示,四个功能区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样品紫外-可见光谱表现出相同的特征,吸光度随波长的增加而下降。小麦生长过程的三个时期,皖北农业区、居民区、交通区土壤总有机碳(TOC)均高于工业区。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图可以看出,皖北地区小麦苗期土壤DOM样品中在紫外可见光区有类富里酸峰和类蛋白荧光峰,但除工业区以外的三个功能区仅含有类富里酸峰,说明土壤中富里酸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多。各功能区小麦三个时期土壤样品中富里酸的含量随着小麦的生长而下降。苗期阶段交通区富里酸所占百分比小于其他三个功能区;抽穗开花期阶段农业区富里酸所占百分比大于其他三个功能区;成熟期交通区富里酸所占百分比大于其他三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8.
荧光性含硫羧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两个含硫羧酸配体与过渡金属锌(Ⅱ)、镉(Ⅱ)、钴(Ⅱ)络合的四个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差热热重分析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能的研究,紫外荧光光谱显示它们都有荧光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聚(甲基环己基硅烷)(简记为:PMCS)溶液或膜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紫我光照时间的增加,PMCS溶液和膜的荧光光谱峰位依次蓝移,荧光强度依次降低,并用GPC,XPS及IR光谱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PMCS溶液或膜。结果表明,其荧光光谱峰位蓝移及荧光强度降低,与聚硅烷发生了光降解和光氧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水、乙醇溶液中及各类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麦塔喇红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1.
提出催化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Hg2+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100℃反应1.0min和pH=4.0HAC-NaAC缓冲溶液的条件下,NO2-先与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离子,后者再同α-萘胺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而发射荧光,Hg^2+能催化红色偶氮化合物致使其荧光激烈猝灭,Hg^2+的含量与△If成正比的实验事实.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10.00(pg/ml),线性回归方程为△If=45.02+47.62C Hg^2+(pg/ml)(n=7),相关系数r=0.9992.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15 g/mL Hg^2+.对0.020和10.00(pg/ml)的Hg^2+进行8次平行测定,其RSD分别为3.1%与4.6%.本方法成功用于水中痕量Hg^2+的测定,同时探讨了催化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Hg^2+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二水合-[N,N′-双(2-苯胺基)乙二酰胺]合锌(Ⅱ)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材料,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等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其荧光性能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壳聚糖小球吸附废水中的腐殖酸,探讨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壳聚糖小球用量、腐殖酸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壳聚糖小球吸附腐殖酸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腐殖酸的速率很快,5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pH值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壳聚糖小球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显著;在30℃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中羧基官能团的封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酯化的方法 ,对腐植酸中的羧基进行封闭 ,并找到最佳封闭条件为 :腐殖酸与甲醇反应量比例为 1 g∶1 2mL ,且在 1mol/L酸度条件下回流 4h .  相似文献   

15.
腐植酸复合肥在育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鹤北林业局植物园内对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新播苗及换床苗进行施用腐植酸复合肥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过腐植酸复合肥的苗木生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区的苗木.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对常见金属离子的荧光识别性能,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OP-10对Hg~(2+)呈现出高选择性荧光猝灭响应,猝灭常数为Ksv=2 112 L·mol-1.在OP-10浓度为2.0 mmol·L-1,p H值为4.1的BR缓冲溶液中,等浓度的Hg~(2+)使其在320 nm处的荧光强度降低86%.基于上述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Hg~(2+)荧光检测方法.OP-10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0.1×10~(-4)~4.4×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 8.检出限为49 nmol·L-1.该荧光试剂OP-10可用于水样中Hg~(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从合成介质角度考察钐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红外光谱等表征,确定了不同合成介质(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下钐-间苯二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A、B、C、D的组成和可能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间苯二甲酸的两个羧基氧和邻菲罗啉的氮原子及合成介质均与稀土离子配位。不同合成介质下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值顺序如下:A>B>C>D;2K~300K的变温磁化率曲线表明,四种配合物的磁学性质均相似,表现为顺磁性。  相似文献   

18.
荧光猝灭法研究溶菌酶与白藜芦醇苷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溶菌酶与白藜芦醇苷的相互作用,白藜芦醇苷能显著猝灭溶菌酶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在298 K和308 K的温度下其结合常数,结合位点相近.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白藜芦醇苷对溶菌酶的构像有影响.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溶菌酶与白藜芦醇苷的作用力以疏水力和氢键为主.白藜芦醇苷与溶菌酶的能量转移效率与结合距离分别为0.062 0和3.71 nm,其作用机制为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9.
首次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β-环糊精(β-CD)与表柔比星(EPI)的超分子包合行为.考察并讨论了温度,时间和β-CD浓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PI与β-CD形成1∶2的超分子包合物后,包合物荧光强度相对于EPI增大近一倍.在36℃,pH=7.4时,包合常数K=8.14×103(L/mol)2.最后通过改变pH值考察了表柔比星从β-CD空腔中的释放速率,当pH分别为5和7.4时,5h内EPI的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了36.1%和26.1%,该研究结果对于表柔比星的缓释临床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