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辉彬 《科技信息》2013,(13):261-261,241
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面对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偏低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  相似文献   

2.
王大灵 《科技信息》2013,(16):268-26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要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就必须重视计算机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广泛普及,社会对信息化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而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重任,应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计算机基础作为培养各专业学生信息能力的基础课程,对其进行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原则、实施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冯宪伟 《科技信息》2007,(31):257-257
本文由计算机人才需求的不平衡现象引出论题,然后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抓住一点,那就是依托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真正培养出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实操课程比例少、教学与就业相互脱节、实践型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直接造成大多数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计算机教育的内涵和真正目的,也无法准确说出学习计算机知识对其未来的择业就业有何意义。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化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该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分别探讨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为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分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提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以就业为目标,完善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法、更新调整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实用型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当体现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实践环节要体现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计算机实践教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创新,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创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创新,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才有可能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当体现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计算机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学目标要突出创新性;其次,课堂教学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后,实践环节要实现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创新,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创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创新,并认真抓好实践环节,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才有可能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需要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符合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是高职教育院校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不断改革,根据高职院校结合课程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互助性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堂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当前已经有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也是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田杨 《科技信息》2009,(30):174-174,173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了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指出只有立足于本课程的实际,建立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出大量的、真正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形式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应用型”特征面貌。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对案例分析型课程及教学模式的现状的分析,从情景教学、模拟企业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六个方面探讨案例分析型课程及教学模式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对高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诸葛燕 《科技信息》2008,(9):262-262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素质为目的,课程设置注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与能力标准一一对应,将学科教学转化为能力的培养。而真正实现能力本位最根本的元素就是有一系列能够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出发.点,努力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推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对课程项目具体实施及其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实践,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目前属于我国教育研究热点领域,由于长期以来以同质化为特点的精英教育传统,使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到理论型、学术化的影响。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向能力本位回归,其突破口应当是能力培养与养成。  相似文献   

15.
段薇  金征 《新余高专学报》2009,14(2):119-121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展开探讨,从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考核方法的改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促进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提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对中职接高职学生工作创新能力教育的观点,并阐述教学中渐进培养工作创新能力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主要教学目的是针对社会需求,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此,高职计算机教育,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着重加强实践训练,使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主张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和实施岗前实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和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以知识体系配置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例,探讨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问题,研究了"上手快,后劲足"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改革提出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方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态势更加明显,迫使劳动者要求具备跨职业、跨行业、跨产业的不断适应劳动市场变化的本领。针对这样的现状,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获得社会认可的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在德国学习和国内教学实施心得,我们对比传统教学方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阐述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又一教育层次,发挥着普通高等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革新教育理念,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高职教育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等。是高职教育应着力的方面。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实现由“以教师为核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应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实现从“以专业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从“灌输式”、“填鸭式”到“启发式”、“互动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