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合理性问题是随着近代科学一同产生的。当伽利略把“实验方法和归纳法与数学演绎法结合起来”创立近代科学时,科学就面临了合理性问题:如此建立的理论何以是可接受的?面对来自宗教和哲学的攻击,作为科学家的伽利略自然而然地对科学合理性作了如下辩护:1.科学是可经验的;2.科学是合逻辑的。稍后形成的近代西方哲学和19世纪后半期形成的实证论哲学,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按照伽利略所设定的“经验和逻辑”框架来对科学合理性进行哲学层面的论证。但是,无论是从笛卡尔、洛克经莱布尼茨、休漠到康德的知识论哲学,还是孔德、马赫的实…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哲学到科学社会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从科学哲学到科学社会学这一元科学研究发展趋向作了评析。认为:传统的科学哲学的定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难以将社会历史的观点贯彻到底;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弥补科学哲学的局限性,而且也为整个元科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科学社会学(特别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也有其自身的限度,并不能取代科学哲学对科学内容本身作深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劳丹之后,科学哲学似乎沉闷了一段时间,但现在终于出现了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从次协调逻辑的视角来解读,作为科学哲学中心问题的合理性、进步、真理三者统一于协调。科学的直接目标是增强理论的协调力,间接目标是真理。科学是在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运用中发展的。冲突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进步。进步在于理论协调力的不断增强。合理性在于协调性,协调是进步的理想状态,是间接逼近真理的手段。一个理论被称为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协调力。因此,合理性标准、理论进步标准、真理标准三者实际上可以统一于一个标准,即协调力标准。这就是次协调逻辑的哲学精神,也是协调合理性模式的精髓或本质。  相似文献   

4.
《社会背景中的科学》(Science in Context,缩写为SiC)是一本今年(1987)刚刚创刊的半年刊杂志,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SiC杂志的宗旨是从科学知识的比较认识论和历史社会学方面来研究科学,力图使科学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近年来学术的发展已经清楚地表明:人为地将科学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互相割裂开来,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是十分不利的。通过对科学理论本身的逻辑分析,可以说明科学发展的认识条件及其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科学价值论转向过程中“科学→价值”的科学进步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这一模式所面临的困境,首先是“科学进步”概念的混乱;其次是这一模式从科学认识论到社会价值论的不可通约;再有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被动性及其价值的隐性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和专家不能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后果负责。这种转向过程中所面临的疑难不仅迫切要求科学哲学走出传统狭隘的认识论研究视野,还应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史学、科学社会学等元科学进行合理的裁剪与整合。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解释学批判--追问SSK理解科学的先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恩以解释学为特征的范式理论解构了科学的特权地位,凸现了科学的历史与境性,这使科学知识社会学赢得了合法的学术地位。而强纲领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其核心是以控制为目标的因果型解释模式。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本体论的解释学蕴涵和方法论的工具理性共同构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先见,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张力是导致科学知识社会学一方面取得许多成果,另一方面又面临巨大的理论困难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系统科学的观点,对达尔文革命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透视:(1)作为达尔文革命的功臣,华莱士确实受了许多委屈,对这种科学史中的"异化"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来进行解读。(2)达尔文的思想历经四次革命的飞跃。(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纲领可以用系统科学观点得到合理解释。(4)作为达尔文纲领的对立面,"宇宙完美设计"纲领仍包含合理内核和启发性。(5)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解模式,进化论的科学语言与自然神论的宗教语言之间通过转译,有可能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8.
迪昂-奎因论题的提出暴露了传统科学的重大缺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出现是传统科学哲学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劳丹理论虽然顺应了科学的发展,但仍有保守性的一面,他用“不合理性假定”试图规范科学知识社会学,但科学知识社会学根本没有顾及到这条戒令,并显示出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艾战胜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89-93,122,128
20世纪70年代伊始,默顿科学社会学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判,其中,爱丁堡学派可谓是最激进的代表。爱丁堡学派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默顿科学社会学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其一,极力批判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知识进行“黑箱化”处理,倡导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其二,质疑默顿科学规范理论,不仅直接批评了默顿科学规范的独特性和有效性,还强调与默顿科学规范相悖的科学中的利益和权威等因素;其三,对同行承认作了本质上不同于默顿的解读。与默顿迥异,爱丁堡学派认为,同行承认只是科学奖励制度的一个中介环节,激励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最终因素是包含利益因素的科学家个人的特定要求和需要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六十年代中期,在库恩一手导演下,科学哲学界爆发了一场科学合理性危机。自此,科学合理性问题,或曰科学活动、科学信念的合理的可信赖性问题,便取代“科学系统的逻辑结构”问题而成为科学哲学的中心议题。时人对科学合理性的研究,大都致力于建构各种科学合理性模式,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于科学的合理性辩护问题的专门研究。我认为,合理性辩护是科学合理性的题中应有之意,科学合理性问题可看作是对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