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苏皖地区二叠纪孤峰和大隆组放射虫硅质岩中的有孔虫属国内首次报道,通过这两个硅质岩相区有孔虫组合特征的分析,它们可与同时代碳酸盐岩相区的有孔虫组合进行比较,根据生物组合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这两个组的含有孔虫的放射虫硅质岩可能是由于上升流作用形成的沉积。  相似文献   

2.
硅质岩是指主要由隐晶或微晶质自生SiO2矿物所组成的一类分布范围极广的沉积岩。本文在对硅质岩传统研究方法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硅质岩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南石门、澧县一带的茅口灰岩顶上有一套厚10至20米的硅质岩层,以往的区测和勘探资料都把它置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的下部。1973年,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第三室煤组在总结鄂西及邻近地区二叠纪地层时曾提及,湖北建始至长阳一带以及湖南石门、澧县等地茅口灰岩顶上的硅质层产有Altudoceras化石群,是茅口组上部的同期异相沉积,冠以引号称之为“孤峰组”,但同时指出,时代上尚有争议。1980年,孟逢源等在澧县火连坡同一地层中采获头  相似文献   

4.
下扬子地区宁国凹陷大隆组-孤峰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宣页1井为对象,研究皖南宁国凹陷二叠系深水陆棚相黑色硅质页岩储层特征,探讨宁国凹陷二叠系页岩的成藏条件。对二叠系大隆组和孤峰组页岩开展有机地化特征、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成分、含气性以及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大隆组和孤峰组有机碳含量高,大隆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71%~9.28%,平均为4.13%(29个样品),孤峰组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8.02%;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Ⅲ型;R_o值为1.23%~3.03%(大隆组平均为1.35%,孤峰组平均为2.83%);泥页岩中普遍发育原生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等次生孔隙,以及微裂缝,内部孔隙连通性好,有利于页岩气的赋存;页岩内石英和黏土矿物等含量高,大隆组脆性矿物指数为37%~51%,孤峰组脆性矿物指数为71.8%~85.8%。宁国凹陷大隆组和孤峰组具备页岩气富集的基本条件,是勘探的有利区域。孤峰组在生烃条件、脆性矿物指数、含气性等方面都优于大隆组,应该是宁国凹陷的主探层位。  相似文献   

5.
王昱翔  顾忆  傅强  王斌  于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506-11513
为明确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在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产状硅质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硅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开展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成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硅质以灰黑色条带状、团块状和灰白色条带状分布于灰岩之间,与基质灰岩粒屑镶嵌发育。岩心断面局部可见贝壳类和介壳类生物碎屑。硅质岩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平均仅0.3μg/g,整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两者分异明显且具有明显正Eu和正Ce异常,指示热液流体对硅质岩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且硅质岩颗粒Ni/Co值为6.53~55.45,平均值23.7,表明硅质岩主要形成于相对还原的成岩环境中。不同产状硅质岩δ~(30)Si‰值分布范围0.6‰~2.74‰,平均1.74‰,指示交代成因为主。综合分析认为,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富硅流体,流体在颗粒灰岩发育相带交代围岩形成硅质岩,但改造作用使原岩颗粒孔隙降低,整体表现为破坏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苏皖地区二叠系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通过对苏皖地区二叠系页岩的野外露头地质剖面及有机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苏皖地区于海相深水环境条件下沉积的二叠系孤峰组、龙潭组和大隆组发育有3套优质高碳暗色页岩,此3套页岩出露范围广,厚度大,埋藏深度适度,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适中,孤峰组和大隆组页岩干酪根以ⅡB型和ⅠA型为主,龙潭组煤系地层暗色页岩干酪根以Ⅲ型为主,各层系页岩中的脆性矿物含量高(质量分数≥50%),微裂缝发育。孤峰组和大隆组具备优越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而龙潭组兼具页岩气和煤层气成藏条件,可列为近期非常规能源规划的首选勘探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探讨右江盆地泥盆纪盆地演化。对盆地东南缘六强、那洋地区泥盆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硅质岩的SiO_2质量分数为88.40%~97.89%,具有较高的硅化程度。多数样品具有较低的Eu/Eu~*值和较高的Al/(Al+Fe+Mn)值,指示硅质岩主要为非热液成因。上泥盆统榴江组有较明显的Ce负异常(Ce/Ce~*值为0.37~0.57),中下泥盆统平恩组和坛河组具有中等Ce负异常值(Ce/Ce~*值分别为0.55~0.57和0.55~0.71)。3组样品均具有明显的Y正异常。除去SiO_2稀释作用的影响后,榴江组硅质岩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REE+Y含量相当于PAAS组成的2~5倍),暗示其形成于相对远离陆源供应的环境。综合其他地区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泥盆纪右江盆地具有逐渐伸展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川东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条带状硅质岩.对重庆武隆县江口、石柱县打风坳2个发育硅质岩的茅口组削面进行野外剖面观察、室内薄片研究和主元素、稀土元素分析,A1-Fe-Mn三角图解显示武隆茅口组硅质岩受到热液和生物的双重影响,而石柱的茅口组硅质岩则主要受生物来源的影响,少量受热液影响.δCe值和Y/Ho值表明,武隆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而石柱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广海平原;Fe2O3/TiO2-Al2O3/(Al2 O3+Fe2O3)和(La/Ce) N-Al2O3/(Al2O3+Fe2O3)图解也得到类似结果.结合上扬子地区中二叠世沉积环境演化,认为武隆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台地环境,而石柱硅质岩形成于台间凹陷,并推测峨眉山玄武岩是该区热液硅质的主要来源.中二叠世晚期,峨眉山玄武岩尚未喷发之前,岩浆上涌形成穹窿,岩浆热液经过齐岳山等同生断裂运移至川东南地区海底与海水混合成为硅质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9.
张勇  李锁成 《甘肃科技》2007,23(5):125-127
成县南康一带锰及多金属矿产于志留系白龙江群卓乌阔组,地层主要由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组成。矿区含矿岩石为碎裂铁锰硅质岩,矿石自然类型是以氧化锰为主,伴生钴、镍、铜、锌、金、银等多种成矿元素的氧化矿石。矿石的矿物形成具有多期性。  相似文献   

10.
乌当大、小麻窝断裂中的红花园组硅质岩呈团块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产出.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鉴定表明这些硅质岩可能为交代作用形成.常量元素分析表明硅质岩以SiO2为主,其他含量较低.通过岩石显微镜下研究、化学全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初步推测:该区硅质岩的形成是含大量硅质的热液活动作用于红花园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发生...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寒武-奥陶系地层中发育层状硅质岩和硅化岩,野外露头发育良好,出露完整。层状硅质岩发育于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深水沉积相区,一般黑色、灰黑色,薄层状,岩性致密,水平层理发育,常与硅质页岩、碳质页岩伴生;硅化岩发育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的碳酸盐岩旋回界面及层间岩溶附近,见硅质条带,顺层分布,受层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分布于宁镇山脉、皖南一带的孤峰组是一套硅质岩系,其中所含的软体动物化石虽有所报道,但缺乏系统的描述。笔者于1975及1976年期间带领学生在贵池县潘桥,灌口两地实习时,在该组下部浅褐、棕褐色的含锰泥岩中采集了一些软体动物化石,经鉴定,这批软体动物化石归属于三个纲,12个属(其中一个新属),16个种(其中三个新种)他们是:Mourlsnia(Pseudobaylea) freneyensis,Amphiscapha(Cylicioscapha) aff.grada,Subenchondria pangiacensis(gen.et sp.nov.),Euchendria guankouensis(sp.nov.),Euchondria of.jingxianensis,Acanthopecten sp.,Palaeclima anhuiensis(sp.nov.),Wilkingia sp.,Tainoceras of. hunaense,Metacocera~s sp.,Erinoceras aff.lincaium,Erinoceras aff.ellipium,Erinoceras sp.,Altudoceras of.zitteli,Altudoceras sp.,Paraceltites hoeferi.与其共生的化石有腕足类:  相似文献   

13.
对发现于淮北煤田上石盒子组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分析。认为硅质岩的形成与海侵作用有关,硅质的来源以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湖南城步地区铺头黄铁矿含矿层主要岩性为硅化硅质岩、生物残余含钙硅化硅质岩、含生物屑微晶灰岩、含炭泥质灰岩及黄铁矿。湖南省418地质队(1980)确定含矿层隶属晚泥盆世早期淡化泻湖成矿;湖南省地科所湘中组(1981)提出为余田桥组。笔者通过对城步地区洪水洞、老屋里、茶山里及土桥等地剖面的古生物组合研究,在矿区  相似文献   

15.
硅质岩由于受后期风化作用及成岩作用影响较弱,其地球化学特征常被用来讨论硅质岩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本文分析了硅质岩的成因以及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下硅质岩的主元素、痕量元素、稀土元素、Si同位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在总结硅质岩成因与构造背景研究方法和进展的同时,指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错误理解和硅化作用过程中SiO_2稀释剂作用的影响是造成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判别硅质岩成因和构造背景时产生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而对硅质岩成岩机理的再认识表明:硅质岩成岩过程中,SiO_2对主元素和稀土元素起稀释剂的作用;TiO_2、Al_2O_3、MgO、K_2O作为陆源组分,受成岩作用的影响比Fe_2O_3、MnO、CaO、Na_2O、P_2O_5弱;成岩作用对页岩或泥岩主元素的影响强于硅质岩;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除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外,还受硅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的贵州铜仁坝黄剖面留茶坡组层状硅质岩和湖南张家界柑子坪剖面留茶坡组穹隆状硅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Ge/Si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两种硅质岩的成因。层状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96.06%~99.61%, 穹窿状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98.62%~99.56%, 平均值为99.13%; 其他元素含量很低, 两者均为纯硅质岩。坝黄层状硅质岩的ΣREE为20.14~248.56 μg/g (平均100.62 μg/g), Eu/Eu*值为0.90~1.10 (平均1.06), 无明显异常, Ge/Si值为0.13~0.98 μmol/mol (平均0.50 μmol/mol), Al2O3与ΣREE明显正相关, 表明硅质岩成分明显受陆源输入的控制。柑子坪穹隆状硅质岩的ΣREE值低, 为3.75~7.24 μg/g (平均5.73 μg/g), Ce/Ce*值为0.46~0.66 (平均0.57), 具负异常, Eu/Eu*值为2.28~11.07 (平均4.60), 具明显正异常, Ge/Si值为1.09~1.43 μmol/mol (平均1.25 μmol/mol), Al2O3与ΣREE的相关性较差, 表明硅质岩为海底热液成因。Al2O3与Ge/Si的相关性强弱也可以反映硅质岩的来源。结合古地理环境, 推断层状硅质岩可能形成于盆地内部, 而穹隆状硅质岩可能发育在台缘同生断裂处, 因海底热液喷流而形成。以1 μmol/mol 作为Ge/Si的临界值可以为示踪硅质岩的物质来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华南地区前寒武系至二叠系地层广泛发育硅质岩,开展不同时代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对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华南地区前寒武系至二叠系硅质岩主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数据,结合岩石学、古生物等资料,对华南地区元古代和古生代7个层系中硅质岩开展了对比分析及成因探讨。结果表明:(1)震旦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远洋盆地,热源受南华裂谷等张裂事件影响;(2)寒武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远洋盆地和大陆边缘过渡带,热源受到地壳张裂作用影响;(3)奥陶纪—志留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环境,热源与地壳的张裂作用有关;(4)泥盆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海盆环境,热源与广西运动造成火山活动有关;(5)石炭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海盆环境,热源与地壳张裂作用有关;(6)二叠纪时期,华南地区硅质岩沉积于海盆环境,热源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有关。震旦纪—二叠纪时期,华南地区与构造运动相伴生的热液活动为硅质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硅源,是该地区硅质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且硅质岩清晰记录了华南地区震旦纪—二叠纪时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18.
尕林格铁铅锌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弧后裂陷盆地中部。通过近几年大规模开展工作,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分析表明:矿体主要分布在滩间山群下岩组(∈Οta)大理岩与硅质岩界面附近产矽卡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闪锌矿,局部地段共(伴)生黄铜矿、金矿、钴矿。在寒武—奥陶纪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热水喷流—沉积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套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硅质岩、碳酸盐的含铁建造,成为本矿区多金属矿的矿源层。华力西期和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使侵入岩与围岩发生双交代,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富集,形成了火山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皖中南地区下二叠统发育8种不同的沉积相带。栖霞组下部主要发育滨岸细碎屑岩相带和半局限海台地相带,中上部发育开阔海台地相带、较深水台凹相带和台棚内带;早中孤峰期发育台棚外带、台棚内带和台地边缘缓坡相带,晚孤峰期在宿松地区发育了台地边缘生物滩相带。研究区下二叠统成岩环境划为海底-浅埋藏、中埋藏、深埋藏和表生成岩环境。并阐述了这4种成岩环境内的成岩作用类型组合标志。  相似文献   

20.
余宪红 《汉中科技》2007,(5):17-19,23
安康地区鲁家坪组为一套变质极低绿片岩相的“黑色岩系”,岩性主要为黑色炭、硅质岩。铜矿产于下岩性段碎裂炭硅质板岩中。该带已被陕西省列为铜矿勘查重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