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陆卓宁主编的《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2006年5月在民族出版社出版。20世纪的台湾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其文学的发展始终贯穿着对抗强权、文化坚守、民族回归的文学精神,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及其优秀作品,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用通俗的文笔系统而客观、全面而简约地介绍了20世纪(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末期)的台湾文学的历史发展和多元的风貌以及与祖国大陆文学的渊源关系。内容丰富、脉络清楚,呈现出一幅20世纪台湾文学发展的全景式图案。定价:20元。(唐海琴,巴音)《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出版@唐海琴 @巴音…  相似文献   

2.
认识文章、文学、语言三者间的关系,是语文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之一。语言训练,要以文章为依托;文章教学是全局,文学教学只是一个局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文章教学和文学教学统一于语言训练之中,是处理三者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词作为"艳科"、"小道",起源于宴乐,流行于舞榭歌场,以艳情柔媚的风格作为叙事方式,取代了诗歌的统治地位而成为鼎盛一时的文学主流.这样一种文学形式的流行和兴盛,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符号系统对欲望的妥协.在这场语言的集体狂欢中,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游戏在社会角色规则、性别规则以及语言本身的规则之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一朵盛极而糜的奇葩,也为今世之人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4.
大陆和台湾对峙初期,政治性在文艺领域占据了前所未有的至高地位,大陆文学尤其具有代表性.大陆文学进入新时期之后,台湾文学进入1970年代后,文学的政治性都呈现出一个逐步淡化的过程,文学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学转向、人类表演学兴起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表演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存在,表演性也随之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文学模仿论传统中存在着大量关于文学表演性的认识。语言与行动之间关系的变化催生出不同的文体,虚构成为语言重建行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语言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对行动的重建是人们理解文学表演性的关键,也是文学表演性区别于人类表演学及其他艺术表演性的关键所在。对文学表演性的探讨实质上就是对文学本质属性认识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从金荣华游学外国考察外国民俗,钻研中国古籍,访问大陆探索大陆民间文学,采录台湾卑南、鲁凯、泰雅、阿美和金门、澎湖故事与民俗,介绍金荣华比较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采录台湾民间故事民俗的成果,撰写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成果,以及培养民间文学硕士、博士生,对中国台湾民间文学学会工作的热心关注,得出结论:金荣华教授是中国台湾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耕耘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台湾学者陈益源博士的《民间文化图像——台湾民间文学论集》一书已于2001年12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陈益源博士现任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在古典小说、民间文学、民俗学和域外汉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民间文学图像》一书是作者最新结集的一部专门研究台湾民间文学的专著,收有《明清时期的台湾民间文学》、《中国大陆整理出版的台湾民间文学》等10篇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在近年新作。该书作为由徐杰舜、周大鸣主编的《人类学文库》之一种,为读者了解台湾民间文化及其研究现状打开了一个通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陈 益源 ,男 ,196 3年生 ,台湾省彰化县人 ,文学博士 ,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兼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台北县县政顾问、嘉义县文化艺术发展咨询委员 ,现兼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彰化县文化局文学咨询委员 ,以及《彰化县民间文学集》、《云林县民间文学集》总编辑等职。长期投入台湾各县市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工作 ,并在中国大陆、越南等地从事田野调查 ,且多次参与海峡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规划与执行。在台湾、香港、大陆、越南出版有《剪灯新话与传奇漫录之比较研究》(中、越文本 )、《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9.
方华 《海峡科学》2007,(9):66-67
台湾现代派文学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程对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断的诠释、论争,因此了解台湾现代派文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进程对进行台湾文学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及潍坊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期比较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于2008年6月2日-4日在山东潍坊召开,有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美国、英国、捷克、埃及、孟加拉国的中外专家、学者代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散文化倾向是迟子建中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特色,它主要体现在情节淡化和语言诗化两个方面。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东北地域文化背景以及女作家本人的文学自觉是形成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新文学中,鲁迅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他在此类小说中所坚持的创作倾向,对台湾作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台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不仅在民族灵魂的发现上沟通了与鲁迅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而且显现了一种深深的"鲁迅情结".这种"鲁迅情结"既影响了台湾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风貌和主题流向,有力表明了两岸文学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又从海峡彼岸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学杂志的出版传播与文学生产同源同质。《文讯》是台湾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办刊近三十年为台湾文学写史,是台湾当代文坛的镜像。它以书评的动态方式塑造文学经典、记载文学生产,以"每月新书"等栏位铺陈文学出版,兴递文脉传播文化智慧为人文出版社立传,策划专题研究文学出版,推出文讯丛刊、承接专案为文学出版增值增量、积累经验,是台湾文学出版的亲历者、推动者,文学传播范式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人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中国作品水平不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将中国作品翻译成英语之后,西方读者,尤其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者们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去体会该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又缘于文学翻译中难以跨越的语言审美差异、语言转换障碍以及语言地域倾向.  相似文献   

16.
刘恪的《现代小说语言美学》开启了从语言角度研究文学的新视角、新路径,从而使中国的文学理论切近到当下文学实践的内部,对中国文学理论摆脱当前困境给出了可行的出路:可以解决文学理论与当下文学现象脱节的问题;“语言诗学”为承认文学的独特性、探索文学奥秘提供了可能性;“语言诗学”是沟通“审美诗学”与“文化诗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他不仅是台湾白话散文的开拓者,同时也是台湾新诗的开拓者之一,而且他还捷足先登地正式揭开了台湾白话小说创伤的序幕,他的伤口充分体现了反对奴役、反对压迫、反对榨取的反抗精神,为台湾新文学树立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并启示了台湾文学社会定实的方向,奠定了台湾新文学的基石。作为中国新文学一部分的台湾新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赖和的创作十分明显地受到鲁迅的影响,在写实方法、创作主题、文体形式、讽刺笔调诸方面,都可窥见鲁迅作品对赖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22日至24日,文学人类学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启夏苑召开。有来自台湾的中兴大学与佛光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60多位学者参与研讨。开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党怀兴、文学院院长李西建、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社长刘东风先后致辞,党怀兴、叶舒宪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揭牌,开幕式由中心主任李永平主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和文学观念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进程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维度。这一点又集中体现在时代命题从"言意之辨"向"言文之争"的转换上。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出发点从言意矛盾到启蒙国民,二是解决方案从立象尽意到言文一致,三是立足点从工具观念到本体意识。语言意识嬗变的得与失,也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人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中国作品水平不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将中国作品翻译成英语之后,西方读者,尤其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者们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去体会该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又缘于文学翻译中难以跨越的语言审美差异、语言转换障碍以及语言地域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