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气运动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球表面特性的影响,除海洋以外。高原是影响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又高又大地形复杂的高原,天气变化剧烈,具有独特的天气气候特征。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天气系统,不少产生于青藏高原。东亚和世界各地的天气气候,也要受到青藏高原的制约。国内外气象科学工作者对青藏高原的研究已在多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的目的是把  相似文献   

2.
太阳活动强紫外线、X射线等短波射线强,对高层大气的影响强,对对流层大气影响不大,对天气和气候的作用微小;而太阳活动强时可见光、红外光等长波辐射减弱,对地球热辐射减少,使大气环流减慢。反之太阳活动弱时,使大气环流加快,两者从而使洋流发生改变,大气环流和洋流的改变,对短期天气影响不立即显现,而对于气候则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大气中光学现象的变化,直接反映着大气层的结构和物理状现的变化,这种变化,实质上就是天气变化;一个地区的大气光象变化过程,也就是该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所以,很早以来,大气光象与天气的关系,就为人们所注意和重视。大气中的光学现象是多种多样的。除掉虹、霓、晕、华等等之外,最为常见的就是霞。根据我们几年来观察的结果,霞与天气的关系至为密切,用霞来协助判断未来天气,提高目前天气予报的准确率,确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循环过程加速,日趋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等带来严重损失或损害,引发政府、社会公众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降水是水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气象学、水文学和生态学的关键参数,也是与天气和气候研究中的大气环流相关的最重要和活跃的变量。  相似文献   

5.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大气监测自动化项目的实施、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发展,提高测站业务类报表的预审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翰  应俊  刘婷 《前沿科学》2021,15(4):20-24
全球平均温度持续上升、山地冰川明显减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全球变暖与我们息息相关. 台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烈的天气与气候现象,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及气候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一直是海洋与大气科学研究的焦点.台风和厄尔尼诺对气候系统有哪些影响?人类预测极端天气的水...  相似文献   

7.
王云涛  柴扉 《前沿科学》2021,15(4):37-41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台风、暴雨等极端大气天气事件频发,酸化、低氧等极端海洋生态事件增多,海洋灾害成为人类社会未来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对各类极端天气气候和海洋极端事件做到早期发现、准确识别、精准预报,是各国的共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海洋与大气观测能力和数值预报水平已经...  相似文献   

8.
对大气气溶胶的辐射效应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流近似辐射模式,应用半球常数法近似,采用累加法和倍加法,计算了不同月份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加热率和减温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从气候角度而言,气溶胶浓度的差别使得即使是在6月份,气溶胶层既可以是冷源也可以是热源;从天气尺度而言,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和浓度对层结稳定度有着重要影响,并由此从物理上指出了沙尘暴天气过程中辐射效应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全球气候状况正经历着全球增温、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一些列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气溶胶和云相互作用因对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水循环和能量循环有着重要影响而成为气候和天气预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缺乏对其辐射过程、与大气环流作用等的深入了解,也使其成为了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9—2010年冬季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发现:①混合厄尔尼诺年西太平洋高压减弱,东亚大气经向型环流的加强,冬季冷空气活跃气温降低,北方雨雪偏多,是渤海冰情加重主要原因。②极涡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北极涛动负相位将极地冷空气挤向中纬度地区;对渤海气温降低及海冰生成起着直接作用。③混合厄尔尼诺和"拉马德雷""、冷位相"加强了北半球的经向环流,使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导致极地冷空气长期影响东亚地区;1月渤海有负距平中心,冷空气长时间控制渤海地区,导致渤海严重冰灾。  相似文献   

11.
云南5月旱涝的天气气候成因及预测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影响云南5月旱涝的大气环流背景、天气气候成因以及外界强迫因子,提出了云南5月雨量的长期天气过程的物理概念模式和用于旱涝预测的秩序统计量最佳子集回归模式。  相似文献   

12.
鉴于近10多年来运用地球转速的变化做长期灾害天气预测取得的较好效果,试图运用地球的章动、地球转速和大气变化的关系,探索 重大灾害天气的深层次原因。仅就2006年发生在四川、重庆的高温干旱问题,讨论了副热带高压与东风层的关系,进而对地球的章动、转速的 变化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球大气的重要灾害天气的发生,不只限于大气本身的原因,而确有可用于天气预测的星体运行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新疆戈壁地区沙尘监测,为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和局地卫星遥感精度验证提供地基观测依据,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在博斯腾湖地区2010年4~12月测得的太阳直接辐射数据,应用消光法反演了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Ångström波长指数α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550 nm AOD平均值为0.33±0.22。当α>0.5时,550 nm AOD日均值小于0.25; 当α<0.5时,550 nm AOD日均值大于0.3。AOD日变化在非沙尘天气时有3种类型:平稳型、上升型和下降型。沙尘天气时有3种类型:上升型、早晨傍晚高且午时有低值、早晨傍晚低且午时有高值。AOD季节变化是春季最大,冬秋次之,夏季最小。当地年均大气透明度较好,气溶胶成分单一,沙尘天气是影响当地大气浑浊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地表辐射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的变化规律,并对该区地表辐射特征、地表反照率的年季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全年太阳总辐射较强,年平均值为204.2 W/m2,受地表状况和天气过程等因素影响,年变化表现出不规则或区域性特征.大气和地表对太阳辐射加热的响应需2个月,它们对地表辐射年变化的相对变幅达44.6%和38.9%,比干旱区的(100%)小,这说明该区云量年变化比干旱区的小,且大气和土壤对地表辐射变化的"缓冲"作用更强.反照率的年平均值为0.2432,比荒漠区小;其高值正好对应降雪过程和偏干旱时段,而低值则与降水、连绵阴雨的天气吻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继文献[1]的研究之后,进一步对大气臭氧层活动与东亚大气环流及天气季节转换之间的关系所作的探讨。我们从天气和动力上简要阐述了大气环流与臭氧层活动的一般关系、对东亚上空的臭氧总量分布和季节变化。臭氧层活动与东亚天气季节转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付臭氧总量变化与自然天气季节转换资料作了初步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东亚上字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在纬向和经向上存在着差异。东亚西部中高纬地区上空的臭氧层变化与东亚季节转换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市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资料,分析近50a来南宁市的气温变化特征,通过气候变暖前后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对比,分析南宁市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05年南宁市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温度变率为0.3C/10a,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秋季增温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位居第三,春季增温最小。年平均最高气温呈较弱的增暖,变率为0.13C/10a,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趋势比年平均最高气温明显,为0.36C/10a。年平均日校差的变化则呈递减的趋势,变率为-0.23C/10a。在全球气候增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南宁市的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极端强降水有增加趋势,高温天气明显增多,持续高温天气加剧,雷暴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减少。南宁市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城市化可能是造成南宁市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夏季,汉中市发生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本文利用汉中市11个测站的实时和历史资料,对汉中市2006年6月中旬到8月中旬出现的高温异常天气出现时间偏早,高温干旱日数持续时间长,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的气候特点、时空分布、年际变化的成因作了综合分析,结论是:2006年夏季的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成因,与全球变暖和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双重控制、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是导致汉中市严重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PMF模式的北京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PMF模型对北京大气污染进行源解析,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大气污染特征.针对2000~2005年北京大气污染变化趋势,文章选取了3个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因子代表北京大气燃烧源型污染,主要污染物为NOX、SO2、CO,污染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以秋、冬季较为严重,年际变化大,整体来看,从2000~2005年,燃烧源型污染有减轻的趋势;第二主因子代表地壳源型污染,以极端气候条件下地壳运动产生的大气颗粒物为主,北京春季容易发生沙尘天气,污染最严重,地壳源型污染年际变化复杂,2000~2002年北京沙尘天气频繁发生,地壳源型污染严重,2003年北京沙尘天气少,污染比较轻,2004和2005年,北京地壳源型污染较2000~2002年减轻;第三主因子代表光化学二次污染,主要特征污染物为O3,北京光化学二次污染夏季最严重,年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气候正在持续变暖,这是不争的科学事实。关于气候变暖,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必须把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区别开来。什么是天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有天气预报,是短期的天气现象,包括刮风、下雨、温度等。什么是气候?气候是个比较长时间段内天气的平均状态。世界气象组织明文规定以30年为一轮,1961~1990年的平均状态我们称之为平均气候。气候变化并不仅仅指温度升高和温度降低,所谓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变化,包括大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地处云南东部的沾益、中部的昆明、西部的大理为例,分析了云南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标准、类型、路径和30年的变化趋势,经过统计和个例分析,总结出倒春寒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