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语通称称谓语及其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从汉语普通话中社会通称称谓语的共时发展上考察了一般交际场合下的社会通称称谓语的数量,并从语义内容和语用制约两方面论述了汉语通称称谓语数量不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的使用是中国社会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制度、人际关系、交际场合、说话人的态度等语言外因素对语言本身的影响,并直观地体现了交际双方身份角色、职位、年龄、亲疏关系等的差异。《爸爸去哪儿》是时下火热的真人秀亲子档节目,其中涉及的人物众多,包括主持人、嘉宾、剧组工作人员、拍摄地的村民等。他们在节目录制期间的日常交流中展现了十分丰富的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本文对《爸爸去哪儿》出现的称谓语进行拉网式的槽集.对其主}}行分拳并分析了觫谓语的弯蚀碍苴声肚柏皋傅  相似文献   

3.
蒋华  夏宏钟 《科技信息》2007,(31):152-153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语言称谓语的选用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结构、血缘关系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中称谓系统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称谓语的选择方略、语用机制以及英汉语言中不同的称谓语系统所反映出来的各自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靳晓红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14-117
称谓语的超常规使用是指交际主体出于不同的交际动机,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主观态度上,故意偏离常规的称谓语使用,或者出于传情达意的需要,或者谋篇布局的考虑,有意违反言语社团的行为规范,使称谓语呈现出与话语角色不相称的非规约性的使用。称谓语的超常规使用在人际交往中的调整功能分三种情况:拉近、疏远、保持。  相似文献   

5.
称谓语是发话人用来称呼交际对方的用语。但其功能远不止于此,称谓语是社会关系在语言中的表现,它不单纯是语言的称谓系统本身。称谓语的选用能为整个交际活动定下基调,能清楚地反映出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他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社会称谓语的选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中的社会称谓语进行分析,给出汉语社会称谓语的选择因素和选择模式。研究发现,汉语社会称谓语面称的选择受社会身份、关联因素、情景因素和最小化原则等制约;背称的选择受共享知识、关联因素和最小化原则等制约。在具体语境中,交际者根据选择因素,寻找相关的选择路径,恰当地称谓对方。  相似文献   

7.
杨丹 《科技信息》2010,(10):165-165,167
称谓语是构成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社交礼仪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中西方学者对各自语言的称谓体系的研究持续且深入。本文从称谓语语用功能的角度,来阐述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中西方称谓语的语用差异,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社会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不仅具有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指称功能,还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主要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称谓语的变化及发展,并分析了社会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刘莉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6):166-167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本文采用语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英语称谓语的语用特征即它的社会指示作用和所传递的不同语力以及语境因素对称谓语使用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10.
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称谓语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1517个称谓语(手工统计)为对象展开语用考察。论文认为,称谓语是对被称谓人身份的一种认可,包括一般称谓、从儿称谓、亲属称谓语泛化等。称谓语的使用受汉语文化积淀、复杂社会关系、交际双方心理距离、交际时空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制约,反映出农耕认知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人际交往心理等深层动因。考察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称谓语运用,对丰富称谓语理论和指导人际交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称谓语是社会交际中用来相互称呼的表达方式,交际活动参加者的地位、身份等权势关系通常蕴含其中。这使得语义上等值的称谓语翻译更难实现。《茶馆》中人物角色较多,且人与人之间的权势关系多变,选择英若诚译本和霍华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考察译文是否考虑权势关系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劲松 《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42-242,244
本文从"美女"称谓语的流行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特点的探究,说明"美女"称谓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由此引发对社会称谓语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口语中,运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这种拟亲属称谓语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等级性、礼仪性、时代性和群众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淡化,但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基因,还有其积极因素,在民众中仍会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仲方方 《科技信息》2010,(16):148-148,151
作为家庭成员称谓语的一类,夫妻称谓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古今不同的夫妻称谓语中寻找个中规律,探索夫妻称谓语古今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称谓语是汉语基本词汇中的重要部分,现代汉语称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即亲属称谓语简单化,拟亲属称谓语泛化与简单化并存,称谓语男性中心观念淡化,身份类社会称谓语时尚化,通称称谓语多元化与缺环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16.
熟悉中西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顺利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说话者不但要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要注意当时的语言环境。这种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决定中英话语日常交际语用的区别。本文就称谓语对中英话语语用做出对比并分析其原因及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称谓语不仅具有一定的语义特点,而且还具有一些普遍的语用功能.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英汉称谓语所含的普遍语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了英汉称谓语的明显差异.指出尽管它们在语用功能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它们在表达方式和实际使用的方面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8.
称谓语使甩的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然而称谓语造成的尴尬相当普遍。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人们在面对陌生年轻女性时,不知如何称呼,存在着称谓缺环。“小姐”、“大姐”、“姑娘”、“美女”等几个称谓语都不能弥补这个缺环。汉语中称谓语缺环现象是新旧观念的撞击造成的,解决的途径是要转变人们的伦理观念,建立一种开放的新型的语言交际观。  相似文献   

19.
林佳 《海峡科学》2012,(10):78-80
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一种文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该文从书信出发,以小见大,归纳总结书信中各类称谓语的用法,并且从语言、文化等角度分析地道汉语日常常见称谓的英文表达方式,便于学者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称谓语、使用称谓语,引导他们在交流中检验自己的称谓语,逐渐学会正确地使用称谓语.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的缺位现象比较普遍。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三种具体表现,即通用称谓语的缺位、专用称谓语缺位和不对称、零称谓现象,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寻求解决社会称谓缺位问题的补偿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称谓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