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铜绿微囊藻营养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铜绿微囊藻是中国湖泊,水库及其他水域生太系统发生,形成富营养化危害的主要藻类。营养盐磷含量及不同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氮含量20mg.L^-^1条件下,该藻的内禀增长率和生物量随培养液中磷浓度0;0.0018;0.018;0.18和1.8mg.L^-^1的升而增加。同时,实验也揭示了细胞内和细胞外高浓度磷营养盐的促进机理。这些结果较好地说明洋河水库的铜绿微囊藻种群从早春到晚秋持续  相似文献   

2.
磷营养盐对库湾暴发蓝藻水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蓄水后香溪河连续暴发水华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适合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磷含量区域为:0.14~0.616 mg/L.通过测量铜绿微囊藻在不同磷含量水体中的生长规律,为预测香溪河是否可能在磷营养盐丰富的条件下暴发铜绿微囊藻水华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氮(N)、磷(P)初始浓度的培养液中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进行培养.利用Monod方程分别计算铜绿微囊藻对氮、磷的半饱和常数(Ks).结果表明:以单一元素为限制底物时,满足铜绿微囊藻正常生长的氮浓度大于4.0 mg·L-1,磷浓度大于0.50 mg·L-1;铜绿微囊藻最适生长的氮浓度范围为32.0~64.0 mg·L-1,磷浓度范围为1.0~1.50 mg·L-1;以磷为限制底物时的半饱和常数Ksp远远小于以氮为限制底物时的半饱和常数KsN(KsN>Ksp),说明铜绿微囊藻对磷的亲和性高于氮.与铜绿微囊藻最大现存量(X)呈高度线性相关时的氮浓度范围为0.20~64.0 mg·L-1,磷浓度范围为0.02~1.50 mg·L-1.铜绿微囊藻比增长速率(μ)连续增加的氮浓度范围为0.20~1.60 mg·L-1,磷浓度范围为0.02~0.50 mg·L-1.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乌江回水区水环境将发生改变;为探明该水域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未来的生长情况,在实验室模拟不同季节条件即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氮、磷浓度,分析了该藻在静止水体中各环境条件下的比增长速率(μ)。研究发现,1)在相同氮磷初始浓度下,铜绿微囊藻μ值在夏季显著大于春秋季和冬季(p0.05),而在春秋季和冬季没有显著性差异;2)在相同季节,铜绿微囊藻的μ值随着氮磷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夏季各氮磷初始浓度下的μ值差异最大;3)本实验中季节和氮磷初始浓度对铜绿微囊藻μ值没有交互作用,但季节对铜绿微囊藻μ值的影响作用大于氮磷初始浓度。结果表明,静止水体中,铜绿微囊藻在夏季的生长好于春秋季和冬季,并且在高氮磷初始浓度下生长更好,本实验中季节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型,模拟了黄海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并量化分析了不同过程对该海域营养盐结构的影响。氮磷营养盐浓度春夏低、秋冬高,近岸高外海低,底层高于表层;氮磷比春夏高于秋冬季;根据营养盐季节收支计算,发现黄海内部生物过程在营养盐浓度及其结构的季节变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流、大气、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输入是营养盐的重要补充过程,不超过总氮、磷补充量的33%。黄海氮磷比由冬季到春季升高是由于磷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氮的下降幅度;夏季由于氮含量的上升幅度大于磷的上升幅度而继续升高;秋季由于氮含量下降,磷含量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生态幅在重庆嘉陵江主城段营养盐限制因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庆嘉陵江主城段营养盐与藻类的关系,探索富营养化发生的机理,笔者运用生态学中的生态幅原理对该段水体营养盐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磷是试验段水体的限制因子,随总磷浓度的提高,藻类现存量增加,两者成正相关;试验藻对磷的生态幅表现为单峰型,耐性限度0.005~100 mg/L,磷浓度0.005~0.150 mg/L为藻类增幅最大区间;氮磷比值在10.0~40.0内藻类增幅最快,13.5为藻类生长的最适氮磷比值;试验段水体总磷浓度年变化区间为0.065~0.128 mg/L,总氮年浓度变化区间为1.52~2.24 mg/L,氮磷比值年变化在17~28间;温度在5~30℃区间内,磷生态幅的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5~15℃增长缓慢,20~30℃增长迅速;4、5、6、7月为藻类快速增长期.分析藻类营养盐限制因子的生态幅能够更好的反映出藻类、限制因子、富营养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富营养化发生条件与机理的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亚热带水库中,水体的理化因子影响着浮游植物的分布和数量。然而,浮游植物也会对周围环境进行反馈作用。广东联和水库自2012年以来,每年夏季都会爆发密集微囊藻的藻华。为了研究周围环境与水华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爆发水华藻种的来源,对联和水库的物理和化学因子,以及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热分层时期,水体中的p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显著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也发生季节性变化。在冬季混合时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而在夏季热分层时期,优势种则变为密集微囊藻。同时,对水库周围河流与村庄池塘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爆发水华的密集微囊藻。但在坝前水库底部发现密集微囊藻的休眠种子。因此,密集微囊藻并不是来源于上游水体,而是来自于水库本身。密集微囊藻细胞被认为自建库以来就存在于库中,通过休眠来克服恶劣的生存条件。当温度和光照,以及营养盐浓度达到适宜条件,藻细胞开始大量分裂生长。此外,浮游植物的分布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总磷含量的垂直分布也起一定影响。在一年的水库氮磷收支中,均有一定量的氮和磷滞留在库区,氮的输入主要来自于大气沉降和河流,磷的输入则主要来自于河流与沉积物。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温度、光照、氮磷浓度条件下生长和产毒的情况.通过计算铜绿微囊藻细胞数来反应其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藻毒素-LR的浓度来反应藻细胞产毒变化.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30℃、1 000 Lux时生长最快,而在25℃、500 Lux时产毒最多;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和产毒量随着总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多;磷是一种限制性营养因子,较低浓度时就可以满足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最适合铜绿微囊藻产毒的氮磷比为100∶1.  相似文献   

9.
以衣藻和微囊藻的混合培养来模拟水体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群落,研究了Pb^2+不同质量浓度对水体生态系统中衣藻和微囊藻种问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优势种随Pb^2+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下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而在乙酸铅高质量浓度下衣藻变为优势种.测定了Pb^2+不同质量浓度对衣藻和微囊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以及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污染下生长速度较快,而衣藻对Pb^2+高质量浓度污染的耐受能力较微囊藻高,这可能是导致衣藻和微囊藻混合培养的培养体系结构随环境Pb^2+污染强度而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水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于微囊藻水华的治理和修复,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仍不能解决眼下的微囊藻水华暴发问题。另外,微囊藻水华的暴发与风浪扰动、营养盐、水体温度、光照及其他生物等诸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探讨微囊藻水华的暴发机理对于治理和修复微囊藻水华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坝拦截对新安江沉积物中磷、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安江水库及其相关河段为研究对象, 对沿程上游河段、库区河段、中心库区及坝后河段沉积物中的磷、氮地球化学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受上游颗粒物的沉积作用和水产养殖的影响, 库区河段的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总氮(total nitrogen, TN)分别比上游河段增加了37.3%, 34.2%. 受到大坝的拦截作用, 库区和坝后河段中的磷、氮含量明显降低, 坝后沉积物中的TP, TN分别比坝前降低了39.5%, 74.1%. 在磷的各形态中,钙结合磷(Ca-P)(13.8%∽31.9%)和铁结合磷(Fe-P)(11.5%∽26.2%)在TP中所占比例仅次于有机磷(organic phosphorus, OP)(48%∽69%). 受水库蓄水顶托的作用, 大量沉积的有机磷逐渐矿化降解, 并向铁结合磷转化, 导致坝前、坝后沉积物中的磷形态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 有机氮(organic nitrogen, ON)为TN的主要形态, 在上游河段中ON含量较低, 但在库区河段迅速升高, 而在下游河段迅速降低, 而氨氮(NH+4 -N)含量变化较小. 研究结果表明, 水库对磷、氮具有明显的拦截效应, 并改变了营养元素之间的化学计量比.  相似文献   

12.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福州市山仔水库水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山仔水库水质进行评价,得出了山仔水库近六年来的水质变化趋势,表明近年来由于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山仔水库的水质逐步地得到了改善。但是水库中氮、磷的含量还较高,所以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氮、磷的输入,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0、0.1、0.4、0.8、1.0、1.2 g/L)、磷(0、0.015、0.025、0.030、0.045、0.060 g/L)浓度下杜氏盐藻生长增殖的关系和特征,以及氮磷比(c(N)/c(P))变化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杜氏盐藻对氮、磷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浓度增大藻增长率增大,浓度继续增大反而抑制藻的增长,属于营养依赖型藻类。不同氮质量浓度梯度对杜氏盐藻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杜氏盐藻生长率K的影响不显著(P>0.05),最适宜的氮浓度为1.0 g/L;不同磷质量浓度梯度对杜氏盐藻的生长和生长率K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最适宜的磷浓度为0.025 g/L。当c(N)/c(P)为40时,最适合杜氏盐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密闭取芯以及大量加密调整井实钻显示,渤海SZ油田平面上水淹差异大,平面剩余油动用不均,而现行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手段难以满足下一步挖潜需求,基于减缓平面矛盾、释放平面剩余油潜力需求,开展了渤海SZ油田开发后期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表征研究。研究显示,现行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以地质统计学方法为主,其基础参数多为井眼处储层指标信息、以小层为测量单元,存在表征层次不足、无法有效描述井间储层内部结构差异等问题,通过开展储层构型研究,深化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程度表征层次,结合油田不同相带单元平面油水接触关系,统计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新指标非连通厚度,该指标以连井剖面为基本单元,克服了无法描述井间储层内部结构差异的局限,并通过绘制非连通厚度平面分布图,实现了储层内部结构差异程度半定量表征。将非连通厚度指标应用于渤海SZ油田小井距先导试验,指标预测结果与生产实际一致,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多数水生植物对于湿地土壤中氮磷元素的固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明晰芦苇与土壤间氮磷元素的关系,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溱湖湿地芦苇各器官氮磷含量、季节动态及其与各土层氮磷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芦苇各器官氮磷元素含量规律基本相同,即总氮含量叶>穗>根>茎,总磷含量叶>根>穗>茎; ②由于芦苇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溱湖湿地芦苇与土壤氮磷元素交互关联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说明土壤-植被系统固持水体营养元素过程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 ③植物生长相对旺盛的春、夏季,土壤-植被系统氮磷元素交互作用主要出现在土壤表层,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上升,≥45~60 cm土层也会对芦苇氮磷含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磷质量浓度对鳗池优势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4种鳗池常见优势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N、P质量浓度对4种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最适生长的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50~350mg/L和0.005~5mg/L,小球藻的最适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250mg/L和75~100mg/L,四尾栅藻的最佳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150mg/L和50~100mg/L.从实验结果来看,蓝藻和绿藻对N、P的需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鹊山引黄水库水质现状评价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鹊山引黄水库水质的基础上,考虑相关因素选取总氮、总磷、氨氮、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作为水库主要水质指标,采用灰色理论对鹊山水库水质进行现状评价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目前鹊山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氮,其含量常年处于Ⅳ类或Ⅴ类水平,其他水质指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通过建模预测,计算得出鹊山水库2011年度丰水期水体总氮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需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对佛山市高明区的部分中小型水库进行富营养化情况调查与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水温、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硝酸盐氮、总磷、透明度、叶绿素等.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所监测水库进行富营养化状态评价.由评价结果得知.低地以及库容较小的水库(如官迳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相当高.而海拔相对较高的山谷型水库(如西坑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汾河水库是引黄工程的供水调节水库,通过对汾河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评价与探讨,指出氮、磷是影响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控制富营养化物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流域非点源氮磷流失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实测水文水质数据,采用SWAT模型与SUFI2算法,以滦河潘家口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模拟了不同水平年下流域非点源氮磷流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丰水年的TN负荷是平水年的1.68倍,是枯水年的2.12倍;TP负荷是平水年的1.52倍,是枯水年的2.21倍.从空间上看,TN、TP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