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为探究柔性材料对蜻蜓滑翔时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杨氏模量为3800 MPa,泊松比为0.18的三维柔性蜻蜓后翅模型在不同雷诺数和迎角滑翔时的气动效能和气动力作用下的结构变形.结果表明:柔性蜻蜓后翅在气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明显的弯曲扭转变形,且变形程度随着雷诺数和迎角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该扭转变形会使蜻蜓滑翔的实际迎角减小;由于产生了使迎角减少的扭转变形,使得在迎角为5°~30°滑翔时,升力系数减少了9% ~45%,失速迎角增大10°以上;小迎角滑翔时,升力系数随速度增大而减小,大迎角滑翔时,升力系数与速度无明显相关性;大迎角滑翔时,在气流分离和柔性蜻蜓翼大角度扭转的作用下,上翼面的负压区向后缘移动,增加了负压区面积,增大了失速迎角,有利于提高蜻蜓飞行时的机动性.可见虽然柔性材料虽然会牺牲蜻蜓滑翔时的气动效能,但有助于蜻蜓高速大迎角飞行,提高了蜻蜓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2.
蜻蜓滑翔时前翅褶皱的流固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翔是蜻蜓常见的一种飞行模式,为探究蜻蜓滑翔时气动力对前翅的影响,选取蜻蜓前翅横截面的褶皱,建立适当简化的二维数值模型——褶皱翼型,对二维褶皱翼型进行了单向和双向流固耦合分析。结果表明:褶皱的变形和应力随着攻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且在同一攻角下,越靠近蜻蜓身体部分的横截面褶皱,变形和应力越大,越靠近前翅展向的外沿,变形和应力越小,褶皱的存在使蜻蜓前翅在受载荷后力学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形变的形态测量学DBM方法是通过提取脑结构形变大小和方向等形变信息来分析生理性脑结构变化、病理性的脑部组织缺损.对DBM技术在脑图像处理中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研究综述,有助于利用DBM技术对脑结构图像进行分析发现脑疾病的病程演进.  相似文献   

4.
形态测量学是生物形态定量研究的重要部分,广泛应用于分类鉴定、系统发育、形态变异研究。本文阐述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分析方法与流程,即标点法与轮廓线法、薄板样条分析与傅里叶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模块集成分析,并总结几何形态测量学常用分析软件及其主要用途,同时介绍几何形态测量学在直翅目中的应用,以期为直翅目昆虫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显微观察并描述了斑翅蝗科六种蝗虫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六种蝗虫雄性外生殖器发生变化最为明显的部位是冠突、前突、后突、桥及色带基支和色带拱,在种问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比较。在探讨蝗总科分类和系统发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形态测量学方法,以蚁属中形态十分相近的84头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标本和140头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全部标本的8个形态特征(头长、头宽、复眼最大直径、柄节长、并腹胸长、前胸背板宽、结节宽、体长)进行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值频数分布、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形态测量学分析方法能将2种蚂蚁分开,为形态分类学研究提供了量化标准,因而可以作为形态分类学研究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志明  洪雪 《科技咨询导报》2011,(13):221-221,223
现代家具设计给予人们的是对生活体验的一种遐想,也是对传统家具设计思维、手法的颠覆.本文主要探讨以几何形态为设计语言及其在现代主义家具设计中的重要性、表现手法、寻找可遵循的现代家具几何形态应用的系统化设计规律,让现代家具中的几何形态成为一种感受,一种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及其在脑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是一种基于像素对脑结构图像自动、全面、客观的分析技术,可定量检测脑组织成分的密度,从而进行不同群体间局部差异的比较.对VBM方法的提出、发展和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阐述了VBM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该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磁共振图像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发现了有意义的差异;并指出VBM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利用该方法进行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6种蜻蜓雌性成虫触角上的感受器,其中差翅亚目:蜻科4种(黄蜻、竖眉赤蜻、秋赤蜻、白尾灰蜻);束翅亚目:科两种(长叶异痣、二色异痣)。蜻科(Libelulidae.)的4种雌性成虫都具有4种类型的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板状感受器和缶云状感受器。科(Coenagridae)的两种雌性成虫具有三种类型的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和组合腔锥感受器。这些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及排列方式在科属之间具明显的区别,同属内种间区别也是明显的;同种内不同性别间的有些种无明显区别,有的种雌性感受器的数量较雄虫多  相似文献   

11.
钻石背弹翼外形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定义了描述钻石背弹翼平面形状的2个几何参数,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了一组风洞实验模型,进行了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了前、后翼条高度差及其间距对钻石背弹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翼条高、后翼条低配置的钻石背弹翼的升力、升阻比比前翼条低后翼条高配置的钻石背弹翼的升力、升阻比大;前后翼条间距对钻石背弹翼气动特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6个民族的面部特征,采用人脸图像测量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各民族面部的二维几何特征,筛选出若干测量指标和计算指标。通过比较多种聚类分析的结果,发现蒙古族、朝鲜族和汉族在面部五官上具有相似的民族特征,而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族特征差异较大。族群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可为多民族人脸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人机机翼承载变形,传统测试系统只能提供离散、有限个数据点用于有限元模型验证的局限性,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方法,测量某无人机机翼在压缩载荷作用下蒙皮表面的挠度场和应变场。基于MATLAB最近点迭代算法,实现数值模拟与180 000个DIC数据点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组试验测得翼尖最大位移分别为92.8 mm、89.5 mm和87.5 mm,模拟结果为86.2 mm,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两段分析区域的展向正应变场,平均试验结果与模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7,两者吻合度良好,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合理。  相似文献   

14.
褚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695-3698,3702
本文主要对动量法翼型阻力测量的飞行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动量法测量原理和试验飞机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对两种测试设备:尾流探头和尾流耙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飞行试验方法和测试难点。最后初步给出了数据处理方法和不确定因素分析。在国内尚未开展翼型阻力测量方面的飞行试验下,可为今后的飞行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以飞行参数为变量的机翼结构载荷模型是飞行安全监控及飞机疲劳寿命估算的重要技术基础.首先将机翼燃油质量对其结构载荷的影响分离,在此基础上依据飞机结构载荷与飞行参数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低维数且互不相关的建模参数,并采用高斯-伯努利受限玻尔兹曼机预训练的BP神经网络方法实现了模型建立.以飞机...  相似文献   

16.
 探讨折叠翼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特性,设计一种全尺寸折叠翼飞行器.利用Abaqus软件对该飞行器不同折叠角度状态的模态和动态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折叠翼的折叠角度小于90°时,其第3、第4阶模态表现为弯扭组合变形,容易在亚声速条件下发生颤振现象.利用实验方法,设计、制作了试验机并进行试飞,结果发现该试验机后掠角较大,机翼展开后飞行器焦点也相应前移,因此该飞行器在机翼折叠状态下飞行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为样本,针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抽样调查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图形聚类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信息化基本设备配置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东部沿海地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远远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应针对各自不同特点有重点地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飞行器的结构可靠和飞行安全,开展近空间飞行器机翼结构动态可靠性分析和寿命预测是十分必 要的,基于近空间飞行器机翼受力分析,在考虑随机载荷和强度变化下给出了机翼动态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 首先分析了飞行器机翼截面的剪切应力、拉压应力和相当应力的计算; 然后考虑气动载荷作用次数用泊松随机 过程表征; 在机翼强度干涉理论的分析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提出截尾正态分布描述气动载荷的新方案,建立了 机翼动态可靠性模型,给出了可靠性指标; 分析了强度退化和飞行动态对可靠性的影响,以给出保证飞行器结 构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为结构可靠性控制器设计提供参考。仿真结果表明,在实际飞行中若要保证飞行器的结 构可靠性,应尽量避免飞行速度过快增加及负迎角和大迎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飞行高度。  相似文献   

19.
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是结构力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学者总感到抽象难懂。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的分析技巧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些让学生容易掌握的成功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实体建模和几何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曲面包络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学,讨论了包络环面蜗杆的实体建模方法,并在实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装配模拟及配对齿面的间隙和干涉分析,考察了加工和装配参数的调整对齿面啮合与接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