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牧交措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建国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经济产业带,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农牧产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工作,按照典型剖析、专题研究、总结提高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农牧交措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与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获自NOAA/AVHRR和SPOT VEGETAN遥感影像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1989,1994和1999年三期地表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10年来该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并建立了土地利用格局模拟模型,以此进行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优化模拟研究.试验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开展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为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草地资源与新山区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山区指生态环境质量与人口分布高度重合,形成人口-生态-资源-发展之间良性循环的格局,与平原区互补和互利的高地区域。它包括山地地区、丘陵区和高原区,具有富足、生态文明、特殊价值和人口容量适度四个特点。目前四川的山区仍然以贫困、生态脆弱、丘陵区发展受限和少数民族众多为特征,同时,作为我国主要江河的上游,生态安全地位突出,其草地资源也是民族地区和丘陵区摆脱发展困境,建设新山区和生态文明的关键性资源。最后,我们提出山区聚落重构、生态屏障建设、草地生态经济示范区、草地农业和草地产业化等新山区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以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为例,构建了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的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通过综合考虑环境需求、水土流失、治理成本等若干因素,对三江源区4个州的超载畜牧面积、草地修复面积进行优化分析,对超载带来的损失、修复带来生态效益增加及成本增加进行了核算,为三江源区的生态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超载畜牧面积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随着随机水平的增加而减少.此外,三江源区的生态经济收益将随着风险因子值增加而减少,决策者所持风险态度对生态恢复方案的制定起着决定性影响.优化结果有助于决策者在经济效益与系统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建议将减少牲畜总量作为草地恢复和治理的主要目标,同时发展生态畜牧业以促进草地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同时,建议相关地区进一步完善畜牧业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好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旱河谷及其所在的横断山区是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单元,是我国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异质性以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西南经济最为落后、交通偏远、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干旱河谷以其较好的光热等条件成为整个横断山区人口和城镇分布集中的核心地带,但是由于干旱河谷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的交错带分布格局,决定了干旱河谷具有低阈值生态安全和高风险生态退化的特点。近几十年来在干旱河谷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个别区域生态恢复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农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受到关注,经济资源植物引种和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地方特色的产业逐步得以兴起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干旱河谷研究方面还存在研究区域过分集中、人地关系研究缺乏、生态恢复模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加上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干旱河谷治理和开发的选择有限,使整个干旱河谷区次生干旱化仍然在发展中,生态环境退化状况仍在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威胁本地和下游安全,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干旱河谷进一步的研究应立足发展的需要,着重从干旱河谷本身演变机制的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河谷响应特征及规律、干旱河谷人地关系与上下游利益协同关系、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演变规律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区分干旱河谷的自然和人为过程,全面制定整个干旱河谷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战略,实现整个干旱河谷区域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单元制图及其在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全面振兴的世纪伟业,也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在国外城乡环境保护中,生态单元制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阐述了生态单元制图的概念,以及国外历史及现状,详细介绍了德国生态单元制图的方法和程序,并建议将其有选择性的运用到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单元制图在生态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把各种生态单元类型落实在地图上,并建立生态信息数据库,为西部规划提供基础的生态数据,为西部环境保护、生态监测提供依据。此外,本文还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其他对策,如生态功能区划、制定西部环境保护规划等等。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地位和恶劣的生态环境现状上看,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经济的区域分工合理化原则上考虑,从维持和改善民族生存发展环境的高度和大局着眼,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出发,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西部大开发的首位。为了确保这个首要地位,必须破除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开发现。一是要树立生态优先观,消除“先破坏后治理”的错误倾向;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资源优势观,克服盲目的自然资源大开发;三是树立适度开发现,避免过开度带来的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开发与防灾减灾战略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西部开发“热”,本文从防灾减灾及生态安全等视角提出了西部减灾的新世纪战略。本文认为,西部开发建设起点要高,必须有相应的安全保障及良好的生态相对应,特别应避免继承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发展不成功的建设经验。据此,本文的论述重在科技创新及综合减灾管理的区域性战略。  相似文献   

9.
西部生态安全建设要释放社会经济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安全建设已成为西部发展的主题,但长期以来的坚圈是误认为抓了生态建设就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认为,正是由于长期不重视西部的生态安全建设及其资源保护,才导致了西部的生态赤字。为此,必须统一规划西部生态建设,用科技产业化思想和方法使西部生态安全建设释放出社会经济能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特殊的自然环境及恶劣的生态格局,决定了西部有较为严重的地方病,而西部自然地理的特殊分布,又决定了西部十省区各有不同特征的地方病。虽近二十年来,多发群发的地方严重病症有所遏制,但作为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西部地方病仍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等。本文不仅从区划角度出发对地方病予以描述,还进而给出基本的综合减灾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世界农业型态变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世界农业型态和农业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内涵进行了初步概括,提出了现代农业是由“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全程构成的现代产业的观点;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特点,提出了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就是对一个国家的未来投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创新既包括对农业未知领域扣新科学方法与知识的探索,也包括对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支撑。由于农业在一国的经济中往往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在建设与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从法律、宏观科技管理、科研体系设置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等方面均拥有十分有力的制度保障。本文对国外支持农业创新的制度保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从立法、科技管理和成果推广三个方面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库区陆域与水库之间生态过渡的缓冲带,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也是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地区之一。保护三峡水库,使三峡工程有效运转,是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消落带为研究对象,依据消落带功能及生态环境特点,论述了植被恢复与重建对消落带固土护岸的重要性,总结了固土护岸的植被技术及其与小型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消落带分区固土护岸模式,以期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为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经验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技术措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治理的长远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失败教训,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的具体对策和工程技术,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的发展是世界关注的问题,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研究主题。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从个体农业到集团农业到产业化农业的发展,二是从种粮农业到经济作物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三是从农业到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四是从传统农业到信息农业和科学农业;五是政府和和农业科研院所联合体发展;六是政府 公司 定单 农户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七是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PAS domain kinase PASKIN, also termed PAS kinase or PASK, i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potential sensor kinase related to the heme-based oxygen sensors of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In yeast, the two PASKIN homologs link energy flux and protein synthesis following specific stress conditions. In mammals, PASKIN may regulate glycogen synthesis and protein translation. Paskin knock-out mice do not show any phenotype under standard animal husbandry conditions. Interestingly, these mice seem to be protected from the symptom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when fed a high-fat diet. Energy turnover might be increased in specific PASKIN-deficient cell types under distinc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model, binding of a putative ligand to the PAS domain disinhibits the kinase domain and activates PASKIN auto- and target phosphorylation.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be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e nature of the putative ligand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ownstream signalling by PASKIN. Received 2 November 2008;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10 December 2008; accepted 5 January 2009  相似文献   

17.
Several toxins are known which account for the ability of some bacteria to initiate or promote carcinogenesis. These ideas are summarised and evidence is discussed for more specific mechanisms involving chymotrypsin and the bacterial chymotryptic enzyme subtilisin. Subtilisin and Bacillus subtilis are present in the gut and environment and both are used commercially in agriculture, livestock rearing and meat processing. The enzymes deplete cells of tumour suppressors such as deleted in colorectal cancer (DCC) and neogenin, so their potential presence in the food chain might represent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diet and cancer. Over-eating increases secretion of chymotrypsin which is absorbed from the gut and could contribute to several forms of cancer linked to obesity. Inhibition of these serine proteases by Bowman–Birk inhibitors in fruit and vegetables could account for some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a plant-rich diet. These interactions represent previously unknown non-genetic mechanisms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tumour suppressor proteins and provide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contributing to both the pro-oncogenic effects of meat products and the protective activity of a plant-rich diet. The data suggest that changes to farming husbandry and food processing methods to remove these sources of extrinsic proteases might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veral cancers.  相似文献   

18.
高水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高水效农业是指同时追求和实现单位耗水的高水分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种具有高新科学技术体系和经济市场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体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我国目前粮食生产下降的问题和节水农业发展,分析了我国粮食减产的原因主要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重工商业轻农业,因此粮食生产不足。因此,提出了我们不但要重视北方节水农业的发展,更要重视南方高水效农业的发展,以解决北粮南运的状况。从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及水安全,南北方农业资源,农业结构调整,农艺抗旱节水措施,作物高产育种,高效的水管理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发展高水效农业发展的迫切性、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遥感在我国农作物长势监测、种植面积测算和产量估算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近来MODIS在农作物遥感估产方面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遥感估产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认为3S技术一体化、高光谱遥感、定量遥感是今后遥感估产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