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17年2月河南省卢氏县出现的寒潮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500h Pa图上,沿乌山低槽后部的偏北气流不断引导新地岛附近的冷空气南下,在巴湖和天山北部经过2次堆积加强,然后快速东移至河西地区为西路冷空气;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沿贝湖附近的脊前偏北气流下滑,在蒙古高原堆积加强,经我国东北地区扩散南下,影响华北地区为东路冷空气;东路引起回流的冷空气,与西路冷空气产生叠加效应,促使锋区加强南压;东亚大槽建立,槽后冷平流引导地面强冷空气大力南下,寒潮爆发。强冷平流是造成强降温的主要原因,850h Pa冷平流出现的区域与强降温的区域基本一致。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西南急流将孟加拉湾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黄淮地区上空,以及低层回流冷性偏东气流和地形的抬升作用,加之水汽的大值区与700h Pa垂直速度大值区较好的配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及物理量诊断资料,本文对2016年呼伦贝尔市发生的两次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雪过程均受高空冷涡稳定控制,又受地面气旋顶部倒槽影响,低层水汽输送和辐合明显,两次过程均存在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这都利用大雪、暴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FNL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3月11日至12日发生在福建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降水前后高空各层和地面天气形势的变化,明确了此次降水过程天气系统环流的配置情况,进而对降水过程期间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宾宾 《河南科技》2021,(5):141-143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9年6月5日出现在漯河市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发生前期,500 hPa形势场上,高空槽主要呈阶梯状分布,促使冷空气随槽后较强偏北气流急剧南下,冷平流进入我国中东部区域;与此同时,700 hPa和850 hPa的中低空区域,西...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与卫星探测资料及产品对青海东部地区2013年8月21日、2018年8月2—4日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外云图上两次降水过程的降水集中时段的云顶亮温(TBB)梯度大值区与强降水中心基本一致;水汽云图上两次降水过程的水汽均是来自副高外围SW-NE向水汽输送带,降水出现时段水汽图像上有明显...  相似文献   

6.
每年暴雨突发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十分巨大,而对暴雨方面预报的准确率始终不能提高,存在很多次暴雨漏报。本文是其中一次暴雨漏报的分析,希望从中找出特点,吸取经验,从而更进一步掌握暴雨出现的可能性。通过对2013年5月18日的预报图重新分析及实况图比对,发现两层湿度都达到70左右,这是能提供暴雨形成的充足水汽。而并非一定要达到90以上,达到90区域的甚至出现了大暴雨,这说明近年天气越来越恶劣。从形势场上看,可能有大的系统靠近,虽然没有影响到,但大系统前的小波动仍然会造成大的灾害性天气,这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19日至1月23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生的一次极端低温天气进行分析。此次极寒天气持续时间长,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偏北,在副高连同阻塞高压的共同作用下,2016年气温异常偏暖,暖空气控制了北极,极涡南下维持,造成本次降温及低温过程。通过对比多模式预报结果,对以后发生类似的天气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格点再分析资料等,采取诊断分析方法,对2018年7月22日至23日青海东部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数值预报进行检验,探索此类天气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副高东退、"北槽南涡"形势下的暴雨过程,第十号台风"安比"在副高南侧活动,副高外围偏东、偏南气流旺盛,水汽输送加强,多个系统的综合影响使得青海东部产生大范围强降水。此次对大雨、暴雨落区预报出现误差,主要是由于多个数值模式产品对副高势力预报偏弱、大量级降水落区预报偏北,影响预报员对强降水落区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格点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气象雷达对2016年4月16日长沙机场发生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雷达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天气过程发生于500 hPa浅槽和低层切变线的高低层有利配置下,低层的强辐合触发了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的暖湿不稳定能量主要通过低层西南急流的输送,受前期多阴雨的影响,太阳辐射提供的能量偏少,强盛的西南暖湿急流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强烈的辐合上升,高层强的辐散,有利于抽吸作用,再加上高层辐散强度高于低层辐合强度,都使垂直上升运动得到了发展和加强,引起水汽、热量和动量的垂直输送;这次飑线回波除了具有线状分布、移速较快等特点外,反射率最大值和径向速度最大值长时间相伴,这也是识别飑线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两次大陆高压控制下的高温过程天气形势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这两次高温过程的异同点,预报40℃以上高温天气。分析表明,大陆高压控制下高温天气的共同点是河南省500hPa为槽后脊前偏北气流控制,700hPa有暖平流与其配合,850hPa有暖中心,不同处为500hPa的西北气流的强度和850hPa的湿度与温度,提出40度以上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资料、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产品以及日本传真图等,诊断分析2017年2月20-21日三门峡市大风、寒潮、暴雪等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得出三门峡市冬春交季强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有利天气形势,以及在雷达反射率因子等产品上的指示特征。结果表明,700h Pa上偏南急流和850h Pa上偏东急流天气形势配置,是三门峡市这次产生暴雪的关键;春季在贝湖附近有1048h Pa以上的冷高压中心,是三门峡市出现寒潮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大风、寒潮、暴雪等强灾害性天气过程,欧洲数值预报可靠;日本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在这次暴雪天气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等,对2016年7月3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副高边缘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前期的高温高湿、显著的不稳定层结、充足的水汽条件以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导致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NCEP逐6h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形成原因等方面,针对1994年1月4日至5日呼伦贝尔地区低温极寒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高脊发展,导致极涡地区冷空气南下爆发,强盛的冷平流和地面辐射降温是造成极寒天气的主要原因,对今后发生类似极寒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6h分析资料、三门峡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14年8月30日区域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低空急流建立和维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和位势不稳定条件。2西伯利亚冷高压分裂南下的小股冷空气与东北高压扩散的东路冷空气在豫西合并,是导致强降水出现的地面最直接的影响因子。3与夏季常见暴雨、特别是强对流相比,此次过程中垂直速度较弱,但是由于较长的持续时间,使得累计降水量达到暴雨。4高低空气压场的合理配置加强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对流的发展和持续提供了动力条件。5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与强降水有很好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辐散区对降水的开始、结束的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6雷达回波的强度场和速度场,结合乡镇雨量的实况,对预警信息时效的提前是非常有指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杜云东  杨奇 《河南科技》2020,(8):144-146
随着新一代气象雷达的建设与使用,雷达脉冲电磁波辐射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某一城市固定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做测试试验,对特定地点进行电磁波辐射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和脉冲电磁波功率密度的瞬时峰值均在《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电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方红娟 《河南科技》2015,(1):137-139
利用三门峡国家基本观测站1971-2013年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探测环境变化对测站气象要素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探测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三门峡站气温升高、风速变小、风向趋于单一、日照时数减少,对云能天观测有严重影响,观测场渐渐形成了特殊的局地小气候条件,观测记录仅能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并不能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观测资料失去了"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