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R410A空调用风冷式冷凝器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换热量成本比为优化目标,分析了换热器结构参数变化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基于稳态分布参数模型的换热器仿真计算.通过比较,得出冷凝器换热量和传热系数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变化的情况,给出了冷凝器在一定运行条件下的单变量和多变量优化结果.研究表明,换热成本比随翅片厚度、翅片间距和管内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非均匀风速分布对翅片管换热器的性能影响显著.采用EVAP-COND软件,针对R22和R410A两种制冷剂,在空气进口状态、流量、换热器的几何结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4种典型的不均匀风速分布形式及风速不均匀度对热泵空调中冷凝和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三种不同流路布置的换热器性能,结果表明:蒸发器性能受不均匀风速分布的影响比冷凝器更显著,且风速不均匀度越大,换热器的性能越差;通过优化换热器的流路布置可以明显提高换热器的性能.提出一种全交错型流路设计,显著降低了风速分布变化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对R410A空调用风冷式冷凝器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换热量成本比为优化目标,分析了换热器结构参数变化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基于稳态分布参数模型的换热器仿真计算.通过比较,得出冷凝器换热量和传热系数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变化的情况,给出了冷凝器在一定运行条件下的优化措施和相关数据,对使用新工质的冷凝器性能优化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R410A为工质的空调换热器性能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建立分布参数模型,研究了以R410A为工质的空调换热器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换热性能.与实际R410A房间空调换热器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评估了8种R410A蒸发和冷凝关联式,并对R410A在7.0 mm管径强化管内的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制冷剂质流通量条件下,R410A采用7.0 mm强化管后比R22采用9.52 mm强化管的蒸发换热量和冷凝换热量分别提高9.32%~16.32%和8.05%~15.63%,而换热器盘管设计长度可减小2%~15.86%.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换热器螺旋管的冷凝传热性能,对R22制冷剂使用VOF模型在螺旋直径为300mm、螺距为19.52mm、管道直径为9.52mm的换热器螺旋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换热器螺旋管的流场分布特性,研究了流体流速和饱和温度对螺旋管内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螺旋管内换热性能的影响,对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流体流速时冷凝换热系数的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11%,在不同饱和温度时冷凝换热系数的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8%,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和结果是合理的。该研究为螺旋管换热器的设计优化以及空调热水器一体机的节能损耗给予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型通道冷凝器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相区选用合理的预测关联式,两相区采用均相模型,对微型通道形成的平行流式冷凝器进行了性能模拟,对制冷工质R134a进行设计工况下的稳态模拟,得出了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结果.分析了微通道换热特性与经典关联式模拟结果的差异,及迎面风速、外侧翅片布置、管道尺寸、外侧空气温度变化、冷凝器进口状态对换热器设计的影响;并比较了与常规尺度翅片管换热器的区别.可为设计及分析微型换热器的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不同工质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分别采用R22、R410A和R290作为工质的性能,建立了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均相流动模型、压缩机和膨胀阀的集中参数模型以及系统工质充注量模型,编制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模拟程序.比较发现,理论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不同环境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工况下,对采用3种热泵工质的系统性能系数、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和系统制热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290系统的性能系数明显高于R22和R410A系统,R410A系统的集热效率和制热功率略高于R22和R290系统;环境参数对R290系统的影响程度大于R22和R410A系统;压缩机转速的变化对R410A系统影响显著,而水箱水温的变化对R290系统影响较明显;R290和R410A系统的最佳工质充注量分别约为R22系统的46%和95%.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新型全铝无接触热阻换热器.该换热器采用了一体化成型技术,从而彻底消除了波纹翅片与方形冷媒通道管之间的间隙和接触热阻.建立了新型换热器波纹翅片的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对其在蒸发器和冷凝器工况条件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为后续设计和生产试验样件提供了理论依据.搭建了标准的风洞实验台,利用空气焓值法对使用新型换热器和管片式换热器的家用空调机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安装有全铝换热器的空调机在高低风量的工况下制冷量和能效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9.
流路布置对热泵空调中冷凝和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研究了顺交叉、逆交叉和NU型三种流路布置对R22热泵空调中冷凝和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作为蒸发器时,NU型的换热量最大,比逆交叉和顺交叉的换热量分别增加了1.5%和3.25%;作为冷凝器时,顺交叉的换热量最大,分别比逆交叉和NU型的换热量增加了7.4%和1.28%;依据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量之和比较,NU型的最大,顺交叉的次之,逆交叉的最小.因此,NU型是使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效率较高的流路布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蒸发式板片冷凝器的实验平台,测试该新型冷凝器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的物性参数和状态参数,计算出板片的热流密度、整个制冷系统COP和能效比等主要换热性能参数和机组运行性能参数,从而得出此新型冷凝器的换热特性.为设计理想的蒸发式板片冷凝器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R22与R417A在水平光滑管和2种不同几何参数的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分析比较了2种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性能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R417A的换热性能与R22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降低程度因质量流速、干度及换热管参数的不同而异,质量流速越小,R417A换热性能的降低越严重;在x<0.6的较低干度区内,光滑管中R417A的换热系数比R22约降低了20%~40%,内螺纹管中的降低幅度更大,几乎达到50%~60%,在x>0.6的较高干度区内,不同换热管中R417A换热系数的降低幅度较为相近;光滑管中R417A换热系数的降低幅度受干度影响较大,且随干度的增加而增大,内螺纹管中的降低幅度受干度影响较小;强化管对换热的强化效果越好,R417A换热系数的降低幅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混合工质水源热泵的传热传质以及各参数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水源热泵的稳态模型,通过对工质R22和R22/R142b进行定工况的稳态模拟,得出了其循环性能随工况变化的规律,证明混合工质的节能理论,显示出混合工质在工质替代方面的优越性,为替代工质的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一种先进的强化换热元件──齿型螺旋翅片管束进行了传热及通风阻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用直接法进行.得出受洁净气流冲刷时该管束传热特性关联式和通风阻力特性关联式,并将该种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的性能与相同结构的整体型螺旋翅片管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作为R22的理想替代物,R410A在空调中的性能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管径尺寸下R410A的特性,分析了蒸发器传热系数与制冷剂流量、风量的关系,并和R22做了比较.研究表明,如果对蒸发器进行优化设计,R410A的性能可以达到与R22近似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Delaunay方法生成三角形网格 ,用控制容积积分法生成离散方程 ,采用点迭代方法对 4种不同波纹数、6种不同内外径比的纵向内翅片管通道内的层流充分发展段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计算 .计算表明 ,存在临界的Rin值 ,使得流动阻力最大、换热最强 ,从而对层流强化换热管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低肋管沸腾传势机理着手,综合分析了低肋管几何参数对沸腾传热的影响,导出了影响低肋管最优结构的有着准则;进行了低肋管沸腾传热试验,试验工质为蒸馏水和R-113;试验在当地大气压下进行。综合试验数据,建立了低肋管几何参数优化设计准则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热泵型空调机组室外机换热面积通常大于室内机换热面积的特点,对室外机换热面积变化对其换热量及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别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测试了室外机沿制冷剂管路管壁温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室外机传热和制冷剂流动计算模型,并对以R22为工质的一机组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内的相变过程均为非定温过程,但温度变化较小,且供热时作为蒸发器的室外机的压降大于制冷时作为冷凝器的室外机的压降。当室外机换热面积远大于室内机换热面积时,室外机换热量和机组性能系数均随换热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远较换热面积减少的比例小得多。且在制热工况下的影响远小于制冷工况。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管,并对氟利昂制冷工质R22在该管外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对4根不同管型的蒸发强化管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管型参数对管外换热系数的影响.得出结论:4根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1^#管和3^#管的总传热系数在实验流速范围内相差不大;4^#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的变化曲线最为平坦;2^#管是4根管子中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最大的一根管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机械压缩热泵两种工质(R22、R134a)的操作性能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比较,探讨了影响热泵循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使用R134a作制冷剂时,其质量流量和能量消耗都较R22低,而操作性能和循环效率都较R22高.这对降低热泵的能量消耗,提高热泵的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