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井提升钢丝绳损伤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电磁检测原理和计算机定量处理技术,研究了矿井提升钢丝绳的损伤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实时、在线、定量检测钢丝绳的损伤,从而为实施《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确保提升钢丝绳的安全、经济运转,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磁电式钢丝绳缺陷检测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方法,讨论了集成Hall元件在漏磁检测中的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采用整体随动定心结构、多元件独立通道检测的缺陷检测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磁电式钢丝绳缺陷检测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磁检测原理和计算机定量处理技术,研究了矿井提升钢丝绳的损伤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实时,在线,定量检测钢丝绳的损伤,从而为实施《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确保提升钢丝绳的安全,经济运转,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脉冲远场涡流检测方法结合了脉冲检测频率丰富以及远场方法适于铁磁性管道检测的优势,因此文中采用脉冲远场技术对管道轴向裂纹进行了检测。首先分析了脉冲远场涡流的检测原理,通过提取感应电压信号的负峰值和过零时间作为特征量可以分析管道的检测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4种不同结构的传感器模型,比较了4种模型过渡区的远近、对轴向裂纹检测灵敏度的高低以及对不同壁厚管道检测的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其它模型相比,连通激励磁路的传感器模型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钢丝绳缺陷检测励磁结构尺寸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钢丝绳缺陷类型的性质设计出钢丝绳无损检测励磁结构模型,根据磁化强度对局部缺陷型(LF)和截面积损失型(LMA)缺陷信号的影响选择钢丝绳需要磁化的磁化强度,并以钢丝绳能否磁化到一定的磁化强度作为励磁结构设计合理性的一个依据;根据励磁结构磁化回路等效模型,通过励磁结构尺寸参数设计及理论计算,分析励磁结构尺寸变化对励磁的影响,得出励磁结构的理论计算尺寸,利用得出的励磁结构尺寸进行ANSYS有限元仿真,理论计算尺寸仿真结果与钢丝绳应磁化的磁化强度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调节关键尺寸参数可以使钢丝绳达到需要的磁化强度,并以最后的尺寸作为励磁结构尺寸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钢丝绳直径变小和断丝等主要损伤形式 ,通过对钢丝绳折减使用进行了理论分析 ,提出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起重机用钢丝绳出现损伤的几种现象进行总结、分析,从物理、力学等多方面分析了钢丝绳产生损伤的原因,对日常生产的主要影响,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网络初建无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共道干扰模型下的初级初始化算法.算法为每一个网络节点建立其邻居节点列表。确立簇头和从节点间的从属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TDMA的MAC层协议,进一步为每一节点分配对应于TDMA不同时隙的不同颜色.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涡流应力检测中正确选择传感器的类型,对6种典型的平面涡流传感器(圆形、椭圆形、矩形、阿基米德螺线、矩形螺线和蜿蜒式)的应力检测特性进行了仿真对比.以铝板为试件,用试件电导率的变化来模拟应力变化;以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为分析对象,从不同激励频率与提离对应力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和传感器对应力方向的敏感性两个方面对各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激励频率和传感器与试件间距的变化,6种传感器的灵敏度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只有单个激励单元的传感器中,矩形传感器的感应电压、灵敏度和对应力方向的敏感性均最好;在具有多个激励单元的传感器中,蜿蜒式传感器的总体性能最好,圆形和阿基米德螺线型传感器对应力的方向不敏感.对矩形和蜿蜒式两种传感器的应力方向敏感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生难以认识和掌握传感器机理、设计和使用问题,该文将Multisim虚拟仿真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相融合,并以项目为载体,设计了温度、压力和气体3种类型的虚拟仿真传感器,给学生提供了接触传感器的机会,实现从敏感元件、电路设计和使用全方位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传感器技术相关知识。实践表明,研发虚拟仿真传感器,能够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还提升了教师育人能力,提高了理论课程实用价值,也为普及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脉冲远场涡流检测原理的基础上,采用U型罩结构模拟管道,成功的将脉冲远场涡流技术应用到了非磁性金属平板的检测中;仿真设计了空心、聚磁、连通磁路3种传感器模型,比较了不同模型过渡区的远近、对缺陷检测的灵敏度及对不同厚度平板的检测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带连通磁路的传感器模型不仅可以将激励与检测线圈之间的距离从20 mm缩短至10 mm,还可以提高对缺陷检测的灵敏度,同时,带连通磁路的传感器模型对厚度为11 mm以上的平板具有更强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一般的光波导,空芯金属包覆波导中超高阶导模的有效折射率可处于0相似文献   

14.
基于磁路分析法研究桥梁拉索磁通检测与定量评估时缺陷长度对磁通信号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研究磁通信号特征并验证理论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缺陷长度效应对缺陷形态、截面损失率、索径、检测设备尺寸等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磁通信号波动值与金属面积损失率成正比,且可能受缺陷长度干扰;钢丝的磁化强度沿拉索径向近似按线性衰减;桥梁拉索中的缺陷长度效应比其他绳索或棒材中更显著,当缺陷比磁头间净距短时忽视该效应将低估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激光金属沉积(LMD)增材制造过程中易产生微裂纹等冶金缺陷,严重影响制件疲劳力学性能的问题,提出了LMD增材制造冶金缺陷在线红外扫描检测的方法。为验证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LMD钛合金试件人工裂纹缺陷热场仿真分析与红外测温扫描检测实验研究。通过缺陷热场仿真分析揭示了红外测温特征峰峰高与裂纹宽度、深度的关系规律。人工裂纹检测实验表明,红外测温仪探头扫过各人工裂纹上方时,测温波形会出现明显增高的特征峰。通过仿真拟合关系式计算的裂纹宽度-温升幅度曲线与实验数据曲线的比较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远场涡流检测技术不受集肤效应的限制,其相对于传统涡流检测技术而言,能够对金属构件的更深层缺陷进行检测,首先介绍了平板远场涡流的一些研究现状,分析了平板远场涡流的检测原理和传感器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圆柱和矩形结构的2种传感器模型,分析了2种模型在平板构件中所感应磁场的分布规律,并对比了其对不同板厚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矩形激励线圈能在平板中感应出定向传播的磁场,可以利用矩形结构的远场涡流传感器对较厚平板构件中缺陷的深度和长度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单种电磁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对象较为单一,而且缺陷的定量评估精度和检测的可靠性不高,采用集成化无损检测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脉冲激励频谱成分丰富的优势,将脉冲激励方式引入电磁无损检测领域,深入研究脉冲激励下多种电磁无损检测方法的集成化问题,通过突破多种电磁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集成、一体化传感器设计等关键技术,从而在解决传统正弦激励的电磁无损检测技术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高集成化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领域和理论水平。预期研究成果将进一步推进集成化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进程,对于提高大型装备无损检测的效率及缺陷定量评估的精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依次电聚合硫堇(PTh)膜、电沉积普鲁士蓝包金纳米粒子(PB@Au)、电沉积纳米金粒子(Au NPs),利用Au NPs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进而固定双链DNA(dsDNA),制备一种电流型DNA传感器(GCE/PTh/PB@Au/Au NPs/dsDNA).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EIS)和循环伏安法(CV)对dsDNA修饰电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杂交指示剂,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Pb2+对DNA的损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所制备的GCE/PTh/PB@Au/Au NPs/dsDNA可以高灵敏地测定铅金属离子对dsDNA损伤的程度,在2545℃温度范围内,Pb2+对DNA的损伤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Pb2+浓度越大对DNA的损伤越严重,即使微量的Pb2+对DNA也有明显的损伤.所制备的传感器灵敏准确,可用于其他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以及基因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韩磊  门守强 《科技信息》2014,(3):104-105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金属无损检测技术仿真软件COMSOL当中的AC/DC模块进行介绍,目的在于介绍软件的仿真方法,即利用软件对恒定磁场条件下金属物件的无损检测进行仿真,并取得了一定的图像结果。从仿真图像可知,被检测物件无缺陷条件下,内部的磁场分布在外界磁场的方向上呈现一个规则均匀分布;当检测物体具有一定缺陷时,其内部的磁场分布会随内部缺陷发生从新分布,并且可以证明,金属物件内部的磁场与其内部的结构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UG中的规律曲线建立6×19西鲁钢丝绳、1×6单股钢丝绳三维模型,针对西鲁股第2层和第3层钢丝位置关系进行三次多项式曲线拟合,建立了二者捻角变化的三次曲线关系,保证钢丝绳捻制后同一个旋转周期螺旋捻距的大小相同;同时建立了第3层钢丝螺旋半径与第2层钢丝螺旋半径之比随第2层钢丝捻角变化的三次拟合关系,确保钢丝捻制后两层丝刚好能接触.利用Workbench对1×6单股钢丝绳进行有限元分析,钢丝绳一段固定,对另一端每根丝加载荷.对比了中心丝与侧丝接触应力,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误差在3%,验证了模型和网格的有效性.单股有限元最大应力出现在侧丝与侧丝加载变型后相接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