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非法律规范,它的发展应适应人的需要;在价值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合乎人发展需要的“适然”道德应当是以“底线道德”为标准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道德。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2.
白长华 《科技信息》2013,(1):234-234
道德和法律有着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道德比法律规范产生得早,法律仅存在于有阶级的社会中,而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表现形式不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法律则通过具体的、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得多;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等非强制形式发挥作用,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对人们行为的要求程度不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要求比法律规范高。  相似文献   

3.
由于技术、经济、法律、教育、民俗、道德等社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在我国由于“三违”所造成的事故比例较大,规范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一直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研究重要课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员工的思想活跃,安全行为更需要加以规范和约柬。本文将从影响安全生产的要素、影响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企业在营销中往往置社会道德于不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行为很容易反映到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从而对人的道德意识产生影响.对社会道德水平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的营销合不舍道德要求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养成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规范市场营销,保持社会道德水平不滑坡.必须从制度、法律、监督等方面对企业的营销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必将给我国经济生活乃至于整个社会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然而,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并非只是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它同时还是一个伴随社会政治、法律、道德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变革与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从多种学科、多种视角去研究市场经济.经济伦理,就是一个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的伦理学问题.从当前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秩序,这既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问题,也突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伦理规范特别是经济伦理规范的问题.正由于此,本文试图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伦理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不敢求正确、全面,只求能抛砖引玉.一、研究经济伦理的必要性经济伦理是关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以及经济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称.我们知道,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多种多样的,经济行为是其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对于经济行为,人们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经济学家可以讨论它的效率问题,法学家可以分析它是否符合了法律规范,同样,伦理学家也可以研究其中的伦理问题,即分析在某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的一种方式,是沟通学术研究与社会的媒介。学术研究道德是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包括处理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学术研究道德在学术期刊上表现为它所刊载的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著作权的尊重性、社会价值。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道德建设中具有学术研究道德的体现者、宣传者和评价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能否用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分离来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这么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性具有两重性即利己性和利他性。当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是经济人,具有利己性;当人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是道德人,具有利他性。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活动领域不同,是各自分离的。认为经济人的利己心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经济人的利己行为不能干预,尤其不能用道德人的利他性来干预经济人,如果干预过多,则会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我们认为,经济人的利己性与道德人的利他性都应该属于人的社会性,社会性中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不能割裂二者的联系,更不能借口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片面夸大经济人的利己行为,忽视或否认伦理道德规范经济人行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 培养良好的道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就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后来他又把它归纳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也表述了对公民社会公德的要求,即我们常说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道德产生于人们的社会生活,道德的作用在于协调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符合共同利益的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性质和方向的集中体现,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师德作为社会道德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受社会基本道德所规范,而且又具有它自身鲜明的时代先进性和强有力的社会影响作用。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  相似文献   

10.
1 科学的道德 道德是一个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自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道德的具体产生,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政策导向和社会舆论等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规则、传统而发生作用。 科学的道德,就是调整科学家之间,以及科学家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的诞生有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道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组成。道德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四种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对道德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不同。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道德,道德具有怎样的结构,环境因素和个体特点对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道德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有何种联系。  相似文献   

12.
诚信反映社会存在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在:诚信活动的存在与诚信概念的产生呈现出不同步性;诚信主要构筑了一个从个人到人际交往再到政治统治不同层面上的道德行为调节体系;在阶级社会条件下,一些人对诚信的遵守趋向和另一些人的诚信缺失趋向同时存在;只有在社会主义“三大文明”高度协同发展、社会道德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诚信缺失现象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3.
康德哲学以实践本质为特征,以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为主要内容构筑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验的自我作为理性的存在,在一切伦理行为中构成绝对命令的依据,使道德成为可能。因此,道德哲学在整个哲学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全部哲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康德道德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寻做人之道,揭示规范“人的行为”的道德“法令”,构筑“至善”的道德人格,这些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启迪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4.
康德哲学以实践本质为特征,以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为主要内容构筑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验的自我作为理性的存在,在一切伦理行为中构成绝对命令的依据,使道德成为可能。因此,道德哲学在整个哲学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全部哲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康德道德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寻做人之道,揭示规范“人的行为”的道德“法令”,构筑“至善”的道德人格,这些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启迪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的道德观,主要涉及劳动法所蕴含的道德理念、道德在劳动法中的正确定位以及法律与道德正态关系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劳动法应当以"劳动尊严"、"劳资共赢"理念作为其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为了合理把握劳动法的道德定位,劳动法的道德取向应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人权(劳动权)为伦理基础,劳动法的道德规范应以劳动者为基本主体和主要视角,劳动法的道德标准应以略高于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标准作为其确立尺度。为了建立起劳动法与道德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正态关系,当前应当着重把握和处理好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区隔、转化和融合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 ,社会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道德的进步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道德本身的困惑。构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经济伦理三者统一的新道德体系 ,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公平对个体道德养成的激励--公平理论的道德践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主体一向以无私性为人们所称许,然而,在个人正当利益日益受到尊重的今天,主体的道德奉献客观上应该得到公平的回报,各主体之间道德回报与道德奉献的相对平衡将使道德主体产生公平感,并形成激励力量,激励其进一步的道德践行。为激励个体的道德养成,又不失道德的本性,社会应建立公平的道德回报机制,并通过树立榜样引导个体选择社会比较的适当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价值评价的角度.将品德定义为:个人所持有的能引起社会道德价值评价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然后按照这个定义,将品德概念进行多层次的逻辑划分,提出了建立在社会本位基础上的五项理想道德人格标准(自律、自强、无私、仁爱、义勇)并展示了这五项美德标准的20项具体特征.本文的论述基本上是一个演绎推理过程,其目的有二:一是对品德的层次给予一个全面清晰的划分;二是试图为公众的德性修养寻找一个较为完备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经济和道德的一般理论,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探究。即经济主体或道德行为在进行道德行为时,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并对这一成本进行权衡和收益分析。在社会中,道德行为付出道德成本或代价,却给社会带来正的道德收益,对那些败德行为,则通过制度建设和安排,对其败德行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惩处,以弘扬道德正气。  相似文献   

20.
集体主义是一种适应现实同时又高于现实的价值观,它向人类展示出一种美好的、高尚的、可实现的道德生活,满足人类对自我道德人格完善的向往。如果没有这种对现实的超越,人的生活就变得空虚、迷茫、无意义,社会进步也就缺乏根本动力且没有目标。可见,集体主义对人们的道德引领作用之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