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剑峰 《科技潮》2005,(5):18-20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保证。人类对于能源利用源于传统的生物质,逐渐发展到木炭等能量密度较高的成型燃料,最后进入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化石能源时代。20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年来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年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调整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2005年2月28日我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从而为建立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本刊曾于2005年第2期刊登了题为《风力发电:应对能源挑战》的文章,对我国如何利用风力发电作了详尽的阐述。本期将就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作具体、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此我很高兴地对2005北京国际 可再生能源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这 次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 万的能源领域相关群体,这次盛会,为 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所通过的可再生 能源协议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我 对中国政府举办本次活动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3.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 宾朋汇聚一堂,举行2005北京国际可 再生能源大会,共同探讨全球可再生 能源发展的大计。这是继去年波恩会 议之后,国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又一 次盛会,对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国际 合作、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 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 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 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 值此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北京 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 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加强全球合作,妥善应对能源和 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 各国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 同责任。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0年~2005年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2.6%.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比2002年增加40%.油价上涨带动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扬.预计未来能源供需形势偏紧、价格波动的局面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5月8日在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表示,2010年年底我国有望实现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达到10%的  相似文献   

7.
构建荒漠地区大规模综合能源基地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笔者在2007年第8期《科技导报》上曾撰文"关于21世纪上半叶我国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发展战略"提出,"鉴于化石能源开始耗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日趋严重,自21世纪开始,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过渡的进程已经起步","与全世界一样,化石能源份额减小,可再生能源增大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进入2016年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建立新的科研机构、出台新的政策等措施来促进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发达国家更是希望结合自身科技优势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国内发展。收集了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内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及政策举措,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我们,来自78个国家的部长和政府 代表,在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 上共聚一堂,重申我们将履行曾在世界 峰会、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联合国 2005年千年回顾峰会上所做出的承诺, 并且如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中所号召的 那样,我们将迅速地、大幅地提高可再 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华东科技》2010,(7):40-41
能源,是全世界都关心的话题。能源对一座城市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如果没有很好的能源战略,将阻碍城市发展。在城市能源的战略规划中,要注重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意能源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为提升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2007年年底,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会见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总干事阿丹·阿明。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型合作,特别是二十国集团(G20)能源系列会议可再生能源议题合作有关事宜深入交换了意见。2.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会见了国际能源论坛(IEF)秘书长基罗加。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国际能源论坛合作有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3届泛长三角能源科技论坛及2006江苏国际新能源展览会于2006年11月16日在江苏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通告指出,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决定在2005-2007年期间,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专项资金将主要用来鼓励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供热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和氢能利用这五个领域内的高技术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分布广泛,永续、洁净而且几乎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发展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和就业机会,而且是维持技术优势、抢先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深圳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节能产业实力强,市场优势突出,发展可再生能源独具优势,可以从法律、管理、融资、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出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启示持续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是世界整体趋势,这是战略问题。当前,各国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列为21世纪能源发展的基本选择。世界能源委…  相似文献   

16.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4,(9):8-9
<正>2024年世界未来能源峰会聚焦能源转型4月16日,为期三天的2024年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开幕。峰会由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主办,旨在探讨全球能源转型,推动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共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阿联酋独立气候变化加速器首席执行官阿勒纳哈扬在发言中说,要实现全球控温目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混合融资”模式被认为是提供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财务资源的重要机制。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拉卡梅拉在发言时表示,需要探讨能源转型的优先事项和加速进展的步骤,以便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提升到至少11太瓦。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开发程度,降低成本和加强国际合作,是合理利用资源,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全球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首届国际可再生能源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代表 中国政府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战略规划”中承诺:布署 全国可再生能源战略,主要包括:确定国家发展目标;构建执 行计划;制定适当的制度安排;制定融资计划。 预期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容量达到60GW, 占全国总电力装机容量的10%。其中小水电(50GW),风力发 电(4GW),生物质发电(6GW),太阳能发电(450M)。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曾培炎副总理,尊敬的张 国宝副主任,尊敬的迪玛斯先生, 阁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三年前,在约翰内斯堡的可持续 发展世界峰会上,有谁想到今天我们 会相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5北京国 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呢? 2002年以来,在加速可再生能源 建设方面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可再 生能源正在全球大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可再生能源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技术、资金、市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制定发展规划、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公平分配能源、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产业化的进程、建立科研和服务体系、开展国际合作等将是21世纪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