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也是研究有机化学和天然产物的主要课题之一.应用现代物理测定方法可以用极少量的样品,快速地、准确地得到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以及分子中原子的排布方式等确切的数据和线索,为有机化学天然产物的理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工业生产等提供依据.因此,现代物理测定方法已成为  相似文献   

2.
有机化学硕士点:有机化学是安徽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设有安徽省“皖江学者”讲习教授岗位1个。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目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项。五年来,获省部级奖14项,发表学术论文282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该学科在以下4个研究方向招收12名硕士研究生:(1)有机合成化学(2)金属有机化学(3)物理有机化学(4)应用有机化学应用数学硕士点:应用数学是我院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台湾大学刘广定教授是台湾大学的一位著名化学教授,在有机化学方面很有成就,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他的关于有机制备和溶离反应机理的研究于1988年获得了在台湾地区荣誉最高的理科学术奖.他1938年生于北京,1960年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1968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1970-1974年任台湾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74年起任教授.1980-1981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化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1981-1984年借聘国科会自然科学发展处处长.1993-1996年借聘中央大学化学研究所所长和该校化学系主任.他是中国化学会、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狠抓了综合改革,在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本科有机化学结业考试成绩统计,取得优良成绩的人数一般在50%以上,毕业生选做有机化学方面的论文人数居全系之首,并写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其中有数篇论文发表在专业学科刊物上.报考涉及有机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比例达60%以上,考生的各种成绩又以有机化学分数考得最高,其及格率亦最高.有机化学课被我校评为一类课程,荣获校1991~1992年教学评估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欧阳艳,女,汉族,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院长,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先后承担了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化学与社会等十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主持和参与教学改革项目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主持校级重点学科有机化学和自治区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20世纪物理有机化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作了简短回顾,对物理有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台湾大学刘广定教授是台湾大学的一位著名化学教授,在有机化学方面很有成就,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他的关于有机制备和溶离反应机理的研究于1988年获得了在台湾地区荣誉最高的理科学术奖.他1938年生于北京,1960年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1968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1970-1974年任台湾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74年起任教授.1980-1981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化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1981-1984年借聘国科会自然科学发展处处长.1993-1996年借聘中央大学化学研究所所长和该校化学系主任.他是中国化学会、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炼金术史及化学史学…  相似文献   

8.
毕明 《科技咨询导报》2007,(11):184-184
生物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与物理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产物。它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仿效生化过程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或专一性)。  相似文献   

9.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生物技术、医药、农药和材料化学等各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实验课程。设计一个面向大学本科生的综合性有机化学实验—冬青油的提取与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合多篇文献选择了一条较为适宜学生实验的连续步骤。新实验在培养学生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由兰州大学刘中立教授主持,南开大学程津培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蒋锡夔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佟振合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有成院士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拟生物体系的物理有机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成果,最近荣获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项目利用物理有机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与生命体系相关的化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内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有机化学中推进共振论的应用,并为方便教者和学者有效地使用共振论,特将基础有机化学中有关共振论的应用整理成文。共振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现将阐明有机化合物中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问题,扼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荣  梁文平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1):1229-1232
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固体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室朱道本院士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介观物理与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甘子钊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C60团簇及高碳原子簇的化学和物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项目紧紧把握住前沿科学的研究、发展方向,深人研究了该领域的一些基本科学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理论及新方法,在许多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体现了交叉学科研究的优势,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金刚烷化学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具有特殊结构的金刚烷化合物的化学是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有机化学的观点介绍金刚烷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反应和它的应用,供从事有机化学、石油化学和药物化学工作者引用。文章收集了主要文献147篇。  相似文献   

14.
自1954年Wilkinson等人首次合成了Cp_3Ln化合物以来,人们对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近十多年来,稀土金属有机化学迅猛发展,包括化合物的合成、结构特征、反应性能及在有机合成和聚合反应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使稀土有机化学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近年来已有几篇综述,本文就近几年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部分合成及结构的进展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凝聚态物质的切变波共振吸收谱仪的工作原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制成能工作于10-2~103cm-1波数范围内的切变波共振吸收谱仪,填补了现有谱学在10-2~102cm-1波数范围的空白.首次观测到水在100~300cm-1波数范围的2个共振吸收峰.它可在凝聚态物理、溶液研究、胶体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生命过程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NH_3及其甲基衍生物碱性的强弱问题在有机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教学中均会提到.由于偶然的巧合,气态碱性强弱顺序与传统的甲基的正诱导效应(+I)给出的结果一致,因而多用甲基的诱导作用来解释.但是,当把甲基的诱导作用来解释水溶液中的碱性强弱顺序时,无法自圆其说.数十年来,许多实验和理论化学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作为探讨化学学科规律的理论化学理应涉及此问题,然而以往的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教科书中却很少提及.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在综述已有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谈一谈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7.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2年度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获得了惟一的一等奖。为了这个一等奖,科技界整整盼望了4年。因为等待得太久,人们在兴奋之余也不免有一丝疑问:这个一等奖的水平是否过硬?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献计量学原理,运用引文分析的方法,对1994~1996年《物理学报》中863篇论文的引文做了分析研究.结果为:《物理学报》的篇均引文量高于国内其他科技期刊,但低于《SCI》收录论文的平均引文量;物理学研究者常用的参考文献是期刊,尤其是英文期刊;运用著者分析法,对863篇论文的作者所在系统和地区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从事物理学研究的骨干力量集中在中科院和8所重点高校,并且北京、上海、合肥、3个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物理学研究的中心和基地.  相似文献   

19.
以绿色化学为导向,修订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材,设计微量化、绿色化有机合成实验并改进基本操作训练和分离纯化技术,使它们适合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技术的要求.将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和绿色化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绿色化和综合化教学.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不断更新,推动有机化学实验技术的改进,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实验规范,满足了本课程承担的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现代绿色有机化学意识和科研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太赫兹(Terahertz, THz)波通常是指频率在100 GHz–10 THz,相应波长在3 mm–30μm范围内,介于毫米波与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 THz技术在物理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天文学、信息科学以及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特别组织"太赫兹物理与应用专题",邀请了国内外活跃在THz物理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撰写了10篇相关论文,其中3篇为综述类论文,反映了国内外关于THz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其他7篇为研究论文,涵盖了THz物理、材料、辐射源、探测以及成像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