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文频率计算中统计参数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资源生成的方法,在指定总体为Γ分布的情况下,模拟多个水文系列,用优选搜索法,计算系列长度为20、50和100时的统计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条件下,统计参数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即表现出它们的不确定性程度。实际工作中,所掌握的仅是较短期的水文系列,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系列的代表性分析和结果的合理性检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准确的降水预报对好溪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好溪流域典型降水场次,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开展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敏感性分析,优选适用于好溪流域的物理过程参数化组合方案,提高好溪流域降水预报精度。研究结果表明:云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参数化过程的方案选择及组合对降水预报影响显著,然而没有某一种组合方案的模拟效果对于所有场次的降水都是最佳的;综合考虑所有的典型降水场次,当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选择Lin(Purdue Lin)方案、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选择KF(Kain-Fritsch)方案时,降水预报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水文缆道是水文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设计计算一直停留在估算水平,文中引入了有限元分析法这一计算方法,试图通过电算手段来达到缆道安全设计校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根据降雨和流域内水利工程的现状应用情况进行降雨径流与洪水过程预报研究,同时对息县、鲁台子、蚌埠、蚌埠以下淮北以及淮南流域进行参数率定.预报模型在2003年淮河大洪水预报中进行了检验,取得了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5.
将BP神经网络与K-最近邻(KNN)算法耦合起来,建立BK(BP-KNN)模型,该模型以前期模拟流量和相应影响要素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出口断面流量作为网络输出,对产汇流过程进行模拟;采用K-最近邻算法,基于历史样本的模拟误差和相应影响要素对网络输出进行修正,实现了非实时校正模式下的连续模拟。根据BK模型的计算流程将其参数分为3个层次,各层次分别使用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参数优选,提高了模拟精度、优化效率和网络泛化能力。分别将新安江模型的产流、产流分水源计算模块与BK模型相耦合,建立 XBK (Xinanjiang runoff production-BK) 和 XSBK (Xinanjiang runoff production and separation-BK)模型,在呈村等3个不同类型的流域应用新安江模型、BK模型、XBK模型和XSBK模型进行模拟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模拟精度更高,较好地解决了神经网络模型在水文模拟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广泛应用于水文工作中,该方法应用于水文资料整编综合合理性检查,对发现测验及资料整编中的问题,进而分析和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高水文资料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运用该方法建立水量平衡方程,在水文资料整编中进行水量资料合理性检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对开展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有指导和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室内土壤物理实验研究结果和理论推导,提出参数B同流域土壤含水量建立关系的入渗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够反映可变初始土壤含水量对入渗的影响,而且能够进行饱和与非饱和入渗的连续过程计算。当用于以开始积水时间t_p,为判别标志的产流计算模型中,采用小流域、径流实验场的水文资料和室内土柱入渗的实验资料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科学进行过程控制的方法,它利用统计工具对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来保证过程稳定性并且改进过程质量和能力.统计过程控制在工业和商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在软件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主要讨论统计过程控制在软件过程度量中的应用,及统计过程控制在过程量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了1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多模式集合在统计降尺度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模式(GCMs)由于分辨率过低,进行区域气候的模拟和预测的能力很差;而统计降尺度可以通过建立气候模式的输出信息和区域气候要素之间的统计关系来弥补GCMs的不足。在对比动力降尺度和统计降尺度之后首先对统计降尺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强调了产生模拟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来源,据此讨论集合思想在统计降尺度的应用的必要性。并重点追踪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多模式集合统计降尺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求解时间-面积曲线和应用线性水库调节建立Clark单位线,对陇西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汇流过程进行演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的线性或非线性集总方法在进行流域汇水演算时具有结构简单、参数少、模型容易实现等优点,但未能考虑空间异质性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构成模型计算误差的主要来源,同时也造成模型中水文学概念模糊以及过程机制的不尽合理.克服上述缺点的途径之一是将传统方法与现代地学先进技术手段(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反思传统规划方法,指出在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下的可持续人居建设中,传统理论方法的贡献是有限的。提出并阐述了以小流域人居环境为基本单元和突破口,分步骤实现流域 -区域 -地域人居环境三层次发展的新构想,以及小流域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祖厉河流域日降雨-径流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西黄土高原祖厉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集成SCS模型和Clark方法,就区域尺度日降水-径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SCS模型参数空间化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坡度和前期水文条件等实现,Clark单位线的计算基于最大汇流时间和流域滞时两个关键参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SCS模型能够实现黄土高原净雨的分布式模拟,产流总量误差为2.61%;净雨经Clark方法调蓄后,模拟的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精度在0.80以上(Nash系数和复相关系数).较好的模拟精度表明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于黄土高原区域尺度日降雨-径流过程的分布式模拟是可行的.研究可为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尺度水文循环时空动态量化工作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泥沙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概化的坡沟系统模型,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侵蚀产沙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的产流产沙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产流量随放水量的增大呈明显的指数函数变化趋势,且增长率有增大趋势;产沙量随冲刷流量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趋势,增长率却逐渐减小;冲刷流量相同时,产沙速率随冲刷历时呈现出波动式的双峰增长趋势;在实验流量和时间范围内,坡沟系统的累积产沙量随累积径流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下,为进一步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梁子山小流域为例,运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系统,结合供给侧改革理论,引进公司来共同管理维护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新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传统治理模式始终局限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上,缺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困局与需求的认真考察,规划设计的资源未得到高效循环利用,而新模式能紧密结合当地实情,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快当地经济转型发展,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利用TM遥感影像和地表热量平衡模型估算静宁县魏沟流域的蒸散发量,并结合地面实测资料进行检验,分析了该流域蒸散发的分布规律,研究了蒸散发量与土地利用、地表参数和地形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当日蒸散发量为1.13~8.86 mm,平均4.94mm,分布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能力有一定差别,其中水体和林地的日蒸散发量最大;蒸散发量与INDV和高程等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纸坊沟流域选择固定样线,调查分析了鸟类的种类和多样性.纸坊沟流域有鸟类42种,具有留鸟占大多数、古北种多、主要以与农田及居民点相联系的鸟类为主等特点,简述了其数量的四季动态.自然封育恢复区和人工治理恢复区的鸟类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基本相近,且明显高于非治理区.鸟类的物种相似性系数,自然封育恢复区和人工治理恢复区间最高,这两者分别与非治理区的较低,说明纸坊沟流域治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进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途径.方法 运用协调单元方法 ,探讨了破碎地貌条件下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化趋势,提出了以"黄土塬"作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以陕北洛川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城镇体系适宜发展空间.结果 建构了以"黄土塬"为单元的"大分散、大聚集"城镇体系协调发展模式.以"黄土塬"作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单元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途径;在一个协调单元中,塬面平坦开阔,适宜城镇体系的发展,相反,沟壑小流域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宜作为生态脆弱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大分散、大聚集"模式较"大分散、小聚集"和"大集中、大聚集"模式而言,更有利于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结论 协调好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地形地貌的关系,是实现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文过程对降雨、土壤、植被、地形等参数的空间变化十分敏感且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的特点,应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模拟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的次降雨事件水文响应过程.该模型耦合了垂直方向的水流运动(土壤水、河道-地下水水量交换)与水平方向的水流运动(坡面流、河道汇流、地下水流)过程.在产流模块中分别采用了经验的SCS曲线数方法和具有物理机制的Green-Ampt方法.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降雨事件的水文响应过程,Green-Ampt方法的模拟结果优于SCS曲线数方法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9.
首次通过物理模拟手段对黄土地层中的突涌破坏现象进行了研究,深刻揭示了突涌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指出突涌变形破坏特征主要取决于黄土试样的均质性、初始密度、初始含水量、水压及边界条件及其变化变化。试验结果同时表明,黄土试样的均质性、初始密度、初始含水量、水压及边界条件对初始流网形态起着控制性作用,这不仅是突涌变形破坏特征有所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决定突涌变形破坏后续侵蚀特征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从多个角度全面揭示了突涌的发生机理,其结论为黄土潜蚀机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方法 选用数据源为1990,2002年landsat-7ETM影像,辅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植被分布图、自然地理基础资料和野外样点调查资料,研究对比不同时期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状况.计算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结果 1990-2002年10余年内,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的是园地,其次是交通用地和耕地,年变化率分别为20.48%,1.94%,-1.57%,再次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变化率最小仅0.13%.结论 1990-2002年期间,研究区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难利用地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林地和草地等.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种植沙棘等水土保持林地的造林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