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洪桥  王斌 《科技资讯》2023,(12):59-62
地铁列车在当代城市交通中占据重要地位,制动系统则能够对地铁列车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制动系统之中易出现的故障包括制动抱死、防滑失效、制动重故障等多个方面,为了保障运行安全,有必要针对其中的制动系统进行优化,提升制动效果,先要明确其中的故障原因,再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该文主要针对地铁列车制动系统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带式输送机启动与制动的过程,通过对启制动过程中的受力进行分析,并且对关键数据进行简要计算,得出合理的启制动过程,做出对带式输送机各部件启制动过程的合理保护,以得到理想的启动与制动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行车安全水平,缓解中国长下坡路段车路协同矛盾,研究了基于货车制动毂温升的纵坡组合安全设计方法.选取六轴铰接列车为主导车型,采用理论分析法构建了制动毂温升模型,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模型准确性.收集了试验路段多年事故数据,基于对货车事故率与制动毂温升的相关性分析,选取温度达到200℃时下坡距离、坡底温度和温升速率作为纵坡组合安全性分析指标,对连续下坡纵坡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制动毂温升层面考虑,连续下坡应从缓坡设置、坡度差控制和坡长组合三方面进行安全设计与优化,并辅以主、被动防护和交通管控措施;合理设置缓坡有利于缓解制动毂温升,但缓坡降温效果有限,坡度无限趋缓既无益于降低制动毂温度,也增加了路线长度,宜根据临界坡度指标合理控制缓坡取值;相邻坡段坡度差不宜过大,尽量以坡差较小的纵坡组合进行展线,宜根据平均纵坡以及最大坡度差回归方程控制坡差;同时应采用长缓坡和短陡坡的坡长组合形式.由此可最大限度避免连续下坡的货车制动毂超过200℃,提升货车下坡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盘式制动器铜基摩擦片与制动盘的摩擦制动特性,分析了盘式制动器制动原理。通过对铜基摩擦片的摩擦特性进行实验,探讨了不同制动速度以及制动压力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动压力为30 N时,摩擦系数随时间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稳定后的平均值为0.46;磨损率随制动压力增加而增加,随制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此外,制动压力为30 N、制动速度为80 mm/min时,达到实验中的最佳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DTL80/20/132X型大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要求和工作原理,剖析了大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应采取的措施.通过采用深槽托辊组解决了大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物料的下滑问题;通过选用KZP自冷盘式制动装置(机电液可控制动系统)控制制动减速度在0.1~0.3m/s2合理范围内,无滚料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地铁1号线制动电阻的设计过程为例,介绍了地铁车辆电制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制动电阻参数选定的方法,同时对制动电阻在车辆上的安装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电动汽车在制动时既能充分回收制动能量,又能兼顾制动稳定性,针对四轮轮毂电动机驱动电动汽车,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识别的复合制动与ABS集成控制策略.以单轮制动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Lagrange插值法估算当前路面的峰值附着系数和最优滑移率;通过比较目标制动强度与峰值附着系数,将制动工况分为常规制动和防抱死制动;针对常规制动向防抱死制动过渡的工况,通过一种在ABS触发前合理减少再生制动的方法,避免直接撤销再生制动带来的ABS频繁退出和启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路面识别算法识别准确度较高;复合制动与ABS集成控制策略能够合理地分配再生制动力与液压制动力,实现车轮的防抱死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车辆制动器摩擦温度场的基础上 ,研究了蠕墨铸铁在铁道车辆制动系统的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在车辆制动器服役条件下 ,摩擦速度与接触压力的提高 ,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 ,而磨损率显著增加 ;在所研究的不同石墨形态的铸铁中 ,蠕墨铸铁不但具有低而稳定的磨损率 ,而且具有高而稳定的制动性能 ,是制造车辆制动器部件的合理选材。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定合理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使其在保证制动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回收制动能量. 通过对汽车制动动力学和相关法规的分析,结合电机的输出特性,建立了电机模型,提出了一种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的控制策略,并在Advisor软件上进行了仿真分析. 与常用的比例制动控制策略相比,该控制策略能充分利用电机的制动转矩,大幅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制动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种用于气压制动系统的检测试验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证汽车制动稳定性,减小或消除前后制动器制动的时间差,合理布置气制动系统的制动管路和优选制动系统的相关部件及总成非常重要.为此,研制了由微机控制的气制动系统检测台架试验台;该试验台由压力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气压源等组成,可以模拟测试汽车的气制动系统的制动及解除制动的反应时间;应用该试验台对某大型客车气制动系统进行了实测,证明系统实用可靠,与路试相比可节约大量的试验经费和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11.
初步建立了中卡三轴(6×2)载货汽车的制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参照相关法规及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其制动系统的主要参数及制动器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上对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制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的分配,整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是合理的,可为其他中卡车型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讨论了两个观点:1)解决运能与运量间矛盾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行车密度.分析表明: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将列车追踪间隔由10min 减至8min 是适宜的,如果再进一步缩短列车追踪间隔,则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2)在某双线区段,如果各类列车的制动距离差别很大时,为了提高行车密度,须采用四显示自动闭塞制度,否则,采用三显示自动闭塞制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情景分析法,搭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网仿真模型,对发车间隔、上下行发车时间差、载客量、行车密度、路况地理状态等因素对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及牵引变电站牵引能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较低的工况仿真,分析了站点列车制动电阻开启次数、低电压出现次数与该站点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以及电能质量间的作用关系.以上海地铁线路运营时段的发车间隔为例,运用仿真方法,探讨了地面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城市轨道交通发车间隔的取值控制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组合式气动干式摩擦离合制动器是机械压力机的核心功能部件,其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机械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和制动效果。通过对组合式气动干式离合制动器制动要素的分析研究,提出提高制动能力的措施,并对日常保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煤矿长距离、大运量、上运或下运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需要选择高效的制动装置.本文分析了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原理、制动力矩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盘式制动器工作效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车辆制动系统中制动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制动系统的性能优劣.为了配合新型磁流变制动器的研制,研发了专用测量分析磁流变制动器性能的试验台.试验台整体分为测量模块和施加负载模块,其中测量模块是在虚拟软件LabVIEW平台上开发,它包括转速转矩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以及虚拟仪器.最后,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该试验台能够完成对磁流变制动器的综合性能测试分析,验证了试验台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外辅助制动装置性能的显著差异问题,基于整车性能理论研究了发动机辅助制动扭矩、车轮辅助制动扭矩和车轮辅助制动驱动力等缓速器重要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以一重型牵引车为实例对发动机缓速器辅助制动性能进行计算及试验验证,为后续车型开发的前期匹配和后期验证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设计了一种以驾驶员制动、车速、电池荷电状态(SOC)和电池组温度为输入参数,以再生制动力为输出的Sugeno型模糊算法控制器。通过改进ADVISOR中VEH_SMCAR车模型的原有制动力分配规则,电池SOC、电池电流和电机转矩得到提高。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控制算法和制动力分配规则合理可行,在保证车辆良好制动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电池在一个CYC_UDDS循环工况下的耗电量,提高能量利用率,有效延长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该研究为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铁道车辆制动系统防滑控制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铁道车辆单轮对运动学模型、轮轨蠕滑力模型、制动过程的制动力开环与闭环控制模型,分析了单轮对制动工况下的防滑控制仿真方法.针对电空直通制动系统防滑单元,基于DSHplus软件建立了气路仿真模型与防滑控制策略仿真模型,通过与Matlab联合仿真,分析了电空直通制动系统防滑单元的气路特性与控制参数的选择,研制了制动防滑单元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可用于模拟轮对制动过程的滑行工况,可用于防滑单元的集成设计与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