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多元化、多极化的世界,要寻求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应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和平发展”的和谐发展观则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平遥古城,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以平遥古城为例,系统总结了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了这对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认为遗产保护和遗产开发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旅游开发始终应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在正确认识遗产资源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前提下,以旅游开发为手段,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使保护工作从消极保护转化到积极保护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3.
李刚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5):13-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渊源关系,既有合作的基础,也有竞争的态势。旅游开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动力;而旅游开发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恰当使用和过度使用又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和文化意义受到扭曲甚至毁损。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是两者协调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作为我国第一批古村落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具有美妙的乡村田园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从区位条件、村落设计、民居建筑、牌坊祠堂、水口园林、乡土文化等角度,分析西递、宏村旅游资源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总体定位和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对新农村建设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承德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承德乡村旅游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体制是政府直接管理、事业单位管理两种模式并存。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在管理上成效显著,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则存在很多弊端,采用此模式的庐山风景区正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向政府直接管理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董革冰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51-54
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公约,剖析了我国在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保护工作的一些建设性意见。最后分析世界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探讨沈阳市应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世界遗产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8.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维系人类创造力、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纽带。如何建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实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目标,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2007年4月21-22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平遥古城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山东曲阜为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城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已有了一定的影响,但一些失控和不切合主题的旅游开发与管理造成遗产资源的破坏现象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平遥和曲阜两个典型的古城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的比较,分析平遥古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多样性与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广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6-33
在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中,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文化环境面临同样的威胁,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国际社会的重视,催生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这些公约力图使各国在法律的机制下共同_携手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将可持续性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要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机制、立法目标及实现途径等方面有所突破,激发全社会尊重文化多样性,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闰泉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7):74-78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日前在我国苏州召开,这是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第一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越来越关注自然的、物质文化和无形文化遗产,它们是整个人类共有的财富,是人类生存环境、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丰富内涵,也是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红宇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277-280
四川省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且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四川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有不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处于濒危的状态.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巴蜀文化的精髓,在发展四川的特色旅游的同时,对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来保护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以及在现实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致使历史文化旅遗产源遭受着各种形式的破坏。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文化旅游资源应该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文化遗产登录制度,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城市遗产,是实现历史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英国、日本及韩国的登录制度为例,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解析了3个国家登录制度的导入背景、登录建筑选定方式与标准、保护管理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提出了中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合理更新方面,应构建全覆盖的保护体系、政府主导和多元主体参与并重的统筹管理平台及基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对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文在挖掘景德镇当前陶瓷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应该如何开展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最后提出若干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爬虫技术获取官方宣传文本和游客网络游记文本,对官方和游客的偏好及偏好差异进行了分析。基于对偏好的差异分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对官方宣传文本游客网络游记中的遗产点共现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官方根据游客旅游偏好调整宣传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但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旅游业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如何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客观审视旅游活动与遗产保护的关系,研究旅游活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就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保护和抢救畲族文化遗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梅州凤坪村畲族文化遗产中的有形和无形的特色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畲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采取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措施,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