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同时运用综合指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乌鲁木齐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大体呈现2个阶段的变化趋势,2004~2013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均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城市化仍滞后于人口城市化;2013~2016年,人口城市化呈波动趋势,土地城市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阶段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乌鲁木齐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平稳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经历不协调发展、磨合发展、转型发展、中度协调发展和高度协调发展的转变趋势;城市发展类型经历了土地城市化滞后型、同步型和人口城市化滞后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而发展.先是“有市无城”、“日中为市”,人口早集晚散;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有市也有城墙的城市才逐渐形成,但规模都不太大,城中虽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但人口仍然是早集晚散;一直到了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时代,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才大发展起来,出现“城市膨胀”,城墙的保卫作用丧失以及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逆城市化”发展过程.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人类社会将向更高级阶段发展,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城乡差别逐步消灭,城市化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人口自由流动,集散自如.  相似文献   

3.
清代江苏城市人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城市人口的等级模式与山东城市人口等级模式有较大的差异 ,这表明 ,建立统一的全国城市人口等级模式的设想是错误的。清代后期江苏城市人口数量没有大的变化 ,但人口总量却较清代中期有所减少 ,由此导致城市化水平略有提高。这说明 ,清代江苏的城市化水平 ,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由城市人口的多少来决定 ,而是由区域总人口的数量来决定。施坚雅有关 19世纪中国城市人口的研究 ,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口规模、人民生活、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口城市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地级以上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是决定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偏低,城市间差距明显;人口城市化质量较高的城市在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不足;我国人口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和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异明显。因此,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7~2013年城镇人口数据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将协调度模型运用到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分析中.在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协调度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状态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协调状态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从协调度C的变化特征看,其值均在1.3以上,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总体协调状态较好;从协调状态组成看,处于协调状态的年份占到研究时段的50%;从协调状态的时间变化看,协调状态在相对不协调与协调之间波动,但总体呈现协调趋势.  相似文献   

6.
城市集体土地与农民保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葵  刘胜军  孙克  秦伟  房兴柱 《科技信息》2011,(33):I0036-I0038
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城市集体土地和城市农民人口的特殊现象。本文通过对农村人口生活保障现状和土地对于农民生活的特殊保障意义的概括总结,探讨在现行法律法规条件下,集体土地应怎样纳入城市建设区域,才能继续为农民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以使此类土地和农民顺利实现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减少这种特殊的城市化形式可能引发的经济与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从人居环境看中国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百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全球有半数人口居住在城镇和城市,预计30年后这个比例将达到2/3。  相似文献   

8.
邓艳  柏益尧  左玉辉 《河南科学》2008,26(2):244-248
环境预警以尽早识别环境演变中可能出现的危机为目的,在我国特殊的人口背景下,正确认识人口发展趋势对于合理进行环境预警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年龄生育率的人口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总量、结构与城市化)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大起大落"是最为显著的特征.根据预警原则,认为剧烈的人口变化将可能对环境演变产生两大方面不利影响:第一,过快的城市化以及盲目的城市建设将直接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现象;第二,人口剧变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将导致环境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最后对预防上述环境问题的产生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京人口城市化的模式选择及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本文从南京人口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阶段出发,提出了南京人口城市化的指导思想,集中论述了南京人口城市化的模式选择,对相关发展目标和主要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并着重研究了加快推进南京人口主要涉及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人口城市化存在着城镇设置的条件与标准过于单一、城市发展模式缺乏渐进性、城市化的质量较低、城镇职能体系不够协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分析了1995—2010年吉林省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城市化水平关系,从人口、产业结构和就业共3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平市综合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1)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15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值偏低;(2)四平市城市化人口主要为市内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这是四平市呈现“虚城市化”的主要原因;(3)四平地区工业发展的较好大环境和资源基础对综合城市化水平贡献较大,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4)四平市就业结构为“一、三、二”模式,就业结构较落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建设》2010,(1):12-13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的两大主线。2013年前后,中国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未来40至5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净增6亿。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发展带来少有机遇的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和管理、社会稳定与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论发展旅游业对全面推进城市化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实施城市化战略是我国“十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之一,而旅游产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综合性,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生,发展旅游业对扩大就业,改变人口城乡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城市,美化环境具有现实意义,对提高城市社会意识,转变,扩散城市思维方式,社会观念,生活方式,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推进城市化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发展理念里程碑式的重大转变和人口的全面发展,"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协调发展的状况成为了衡量发展质量的核心。本研究从系统解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入手,构建由人口系统因子、人口-经济因子、人口-社会因子以及人口-环境因子共4个方面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针对重庆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要素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中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2)人口发展状况的优劣与城镇化水平高度相关;3)重庆市工业企业的"环保搬迁"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显著。本文深化了人口发展内涵的理论认识,并为重庆市人口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估,促进相关部门的科学考核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农业向非农业转化,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城市空间扩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化,小农意识向现代文明意识转化的长期过程。它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又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正确途径,是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为此,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义十分重要。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规划是先导,制度创新是关键。要正确认识规划的作用。目前上上下下对规划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规划前所未有地成为…  相似文献   

16.
《工程与建设》2008,22(2):164
麦肯锡公司3月24日发布报告称,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于2025年达到9.26亿,到2030年将突破10亿。  相似文献   

17.
李闯 《菏泽学院学报》2008,30(2):108-110
在描述区域人口城市化发展趋势时,Logistic 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对Logistic模型进行修正,并以广西区人口城市化发展为例,对落后地区人口城市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人口数量上预测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提升我国城市化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人口城市化的内涵及意义入手,研究探讨我国人口城市化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措施,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人口城市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城市垃圾问题,从技术上创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则是城市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从水、土资源容量的角度预测西宁市城市人口规模,并与现状人口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表现突出,中心城区发展限制更为明显.围绕进一步提升西宁市协调发展能力,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扩张质量为根本;逐步选择地转移农村人口;创新用地模式;有效配置水资源;推行"精明增长"现代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