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结合经历了解决国有企业技术落后、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到成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突破口三个发展阶段,政策目标层次越来越高,政策手段日趋丰富.但在其强调服务经济建设功能的同时,却忽视了培养人才的功能.从效果上看,政策促进了科研与经济的结合,基本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却仍有待加强.展望未来,政府应为集约化、综合性、紧密型的产学研结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实施产学研合作是我国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前提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表明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现实操作层面,我国产学研合作在政策、环境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梳理归纳国外产学研合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柯伟 《河南科技》1996,(12):21-21
郑州市科委积极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试点工作柯伟为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纲要》和《柳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教兴郑的规划》,郑州市科委近日启动企业技术创新试点工作,以促进试点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并通过...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大学科学研究投入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德国洪堡时期建立的柏林大学始,大学的科学研究就被明确地提了出来,并列入大学的议事日程,还纳入国家的知识创新系统,受到了社会、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大学科研课题单独列项予以资助并由此便成为了现实二战后,发达国家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政府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大学的科学研究在科学技术进步上也充分展示了其魅力,大学科研投入的主体是政府,但企业也在积极参与,而且增加其投入的趋势也是显见的,基础研究是大学科研的强势,因此它也是其投入的重点,而且在整个国家的基础研究方面亦占有绝对份额和地位,政府是投入的主体,基础研究是投入的重点,是大学科学研究投入的两个最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续接《河南科技》2001年第3期第7页) 三、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措施 1、构建社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构建社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本身就是体制创新,同时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既是任务又是措施。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省委、省政府1999年12月发布的《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也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建…  相似文献   

6.
里程 《河南科技》1999,(12):9-9
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必须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战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我国科技与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两张皮”现象,从而使大部分科技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位置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确立。有关资料表明,1997年全国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21%,而我省则不到1%,但在日本的一些大企业,通常都达到5%以上。在国际上有一种普遍的看法,比重在3%以下的企业常常被认…  相似文献   

7.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计划体制框架下,以国家所有为主要特征的公有制的制度安排,形成了我国经济特有的性质。政资不分,政企不分,政府组织是经济体制中的主体要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和企业,从事工贸生产经营的单位,都只是政府组织的附属物而且。因此,我国为提高经济体制运作效率而进行的改革,走的是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路径:市场机制逐步替代政府组织的部分经济职能;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逐步替代政府组织的附属物地位;大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在把市场交易内部化的同时,进一步在中观层次上实现对部分政府组织的直接替代。由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许昌市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先导工程来抓,明确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以人才为关键,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的技术创新工作新思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坚持建立创新体系与完善创新机制并举,着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引导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技术开发机构。目前,全市企业办科研开发机构已达43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5家。二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投入体系。在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