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溴双酚A对鲫鱼血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幼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外暴露于四溴双酚A(TBBPA)后,血清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分别随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变化.在整个试验剂量范围内,GSH含量被显著抑制;GSH-Px在中低浓度下被显著诱导,高浓度时活性变化不大;SOD、CAT活性在高浓度暴露时显著升高.0.1 mg/L动态暴露中,GSH含量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抑制,SOD呈先抑制后诱导,GSH-Px在暴露初期和中期被诱导CAT活性则在暴露后期被显著诱导.试验表明在鱼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应激补偿机制来消除胁迫;GSH对TBBPA十分敏感,可以考虑作为水环境中TBBPA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田志环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2):78-80,112
将泥鳅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废旧干电池污染液中,于48 h、72 h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显示低浓度、短时间内SOD、CAT活性被诱导,随着废旧干电池污染液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酶活性被抑制.因此SOD、CAT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监测水生态系统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苯并(a)芘对蚯蚓细胞色素P450和抗氧化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苯并(a)芘(BaP)低剂量污染胁迫下对蚯蚓(Eiseniarfetida)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通过滤纸接触染毒法,按指数递增设计暴露质量浓度为10-6到10-2mg·mL-1,染毒时间48h,检测指标分别为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范围内,蚯蚓体内P450含量和SOD活性与苯并(a)芘污染胁迫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POD活性在BaP的最大暴露质量浓度下(10-2mg·mL-1)被显著诱导,而CAT活性对BaP暴露无明显的指示作用.这表明,BaP的代谢过程诱发了蚯蚓体内P450含量的增加,同时又抑制了SOD酶活性,从而使生物体对活性氧自由基的防御能力下降而更易受到毒害,这可能是BaP对生物体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青稞三叶期幼苗为材料,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20.0、40.0、80.0和120.0 mg/L Cs~+(Cs Cl)处理1、3、6和10 d后,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s~+胁迫下青稞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青稞幼苗在低质量浓度Cs~+的胁迫下,CAT和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达到峰值后,不断降低,整个曲线呈抛物线形;在高质量浓度Cs~+的胁迫下CAT和SOD活性呈线性下降,随染毒时间越长,CAT和SOD活性越低,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Cs~+对青稞幼苗具有较强的生理毒性,青稞CAT和SOD对Cs~+污染反应灵敏,可作为环境中Cs~+污染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TBBPA对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幼鳗体内谷胱甘肽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在本实验暴露剂量和时间范围内,GST活性高浓度组被显著诱导;GPx活性高浓度组首先在暴露第三天被显著诱导,其后暴露第七天降低至对照组水平,中浓度组则在暴露第七天被显著诱导;GR活性仅低浓度组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GSH含量仅中浓度组显著增加.这些相关指标的变化间接反映了生物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时表现出的应激效应,有可能作为水环境中TBBPA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对照组中除GPx活性外,其余三个指标均随时间的变化显著升高或降低.表明这些指标易受环境非污染因素扰动的影响,因此作为生物标记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三丁基锡对文蛤消化腺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观察浓度分别为0.1、11、0 ng/L的三丁基锡(TBT)分别对文蛤暴露2、8、20 d以及恢复7 d和20 d后对文蛤消化腺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TBT对CAT的作用为早期抑制而后没有影响,TBT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脂质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在暴露后均为显著诱导作用.在恢复实验20 d后,各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相当的水平.该研究结果为文蛤消化腺的SOD活性与MDA含量作为海洋环境有机锡污染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五氯酚钠(Sodium pentachlorophenol,PCP-Na)对环棱螺(Ballamya sp.)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五氯酚钠的4个浓度(0.00、0.02、0.04、0.10 mg L-1)在连续96h的毒性胁迫下,对环棱螺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组SOD和CAT在0~48h内酶活性总体先被抑制,48h之后均受诱导。0.02 mg L-1和0.04 mg L-1剂量组的GSH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0.10 mg L-1剂量组肝脏中GSH含量在0~24h内表现为极显著升高(P<0.01),24~72h内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72h之后GSH含量逐渐上升并最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剂量组MDA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果提示,上述生物标志物在五氯酚钠对环棱螺进行毒性暴露过程中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指示五氯酚钠对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低浓度镱暴露对鲫鱼肝脏多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选择重稀土元素镱(Yb)和幼体鲫鱼为材料,研究了稀土元素低浓度长期(40d)暴露对鲫鱼幼体(Carassius auratus)肝脏所产生的生理生化反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镱对鲫鱼肝脏内过氧化氢酶(CAT)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谷丙转氨酶(GP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在低浓度时表现为诱导作用,高浓度时抑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诱导。过氧化氢酶(CAT)对镱最为敏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水生生态系统中镱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0号柴油分散液(WAFs)及加入溢油分散剂后的0号柴油乳化液(dis-WAFs)对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的急性毒性作用;并研究了亚致死浓度下海胆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WAFs对马粪海胆幼胆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2,15.5,11.5和9.5 mg/L; dis-WAFs 对马粪海胆幼胆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7,9.1,7.4和5.1 mg/L.加入溢油分散剂后,使0号柴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的毒性效应变大.亚致死浓度下的dis-WAFs污染对消化腺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同一剂量组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 SOD,CAT和GST的活性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GST趋势尤其显著.受污染个体在污染解除之后, 其SOD,CAT和GST酶活性得到恢复.SOD,CAT和GST可以作为海洋环境石油烃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为生物损害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苯并[a]芘(B[a]P)是卷烟烟气中的重要有害成分,其在人体内产生的代谢物3-羟基苯并[a]芘(3-OHB[a]P),可作为B[a]P接触生物标志物用于区分不同暴露剂量人群(如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职业暴露和普通人群)及预测可能的作用机制。本文对B[a]P的危害性、3-OHB[a]P来源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从3-OHB[a]P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出发,对其在感受烟气和普通人群中进行生物监测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体外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实验分5组,每组8孔细胞(24孔细胞培养板):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高、中、低3个不同剂量组。其中损伤模型组过氧化氢浓度为200μmol·L^-1。芪参益气滴丸组在200μLmol·L^-1过氧化氢损伤的基础上,分别加入15、30、45μg·L^-1芪参益气滴丸。加入过氧化氢损伤的同时加入芪参益气滴丸,共同孵育12h后测定结果。利用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和心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损伤模型组细胞培养液中LDH,CPK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芪参益气滴丸组(P〈0.05);损伤模型组心肌细胞内SOD,CAT,GPx和GSH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芪参益气滴丸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明显减轻体外培养条件下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添加到土壤中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莴笋(Lactuca sativa)、茄子(Solanum melongena)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以及土壤矿质化氮的动态响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单位面积香樟叶年凋落量作为凋落叶的基本添加量,设不添加凋落叶的对照(CK)和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即A1(25 g/盆)、A2(50 g/盆)、A3(100 g/盆),每处理重复5次,处理3种作物共计60盆。处理后,定期对植株生长指标(株高、地径)和抗性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作物所生长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香樟凋落叶分解对3种作物的地径、株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随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并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的效应; 香樟凋落叶分解初期(20~40 d),各水平处理均显著地促进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凋落叶分解到80 d时,各处理CAT、POD、SOD活性的差异明显缩小; 加入不同量的香樟凋落叶在一定时间(30~50 d)内大幅降低了土壤矿化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不同作物对香樟凋落叶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莴笋最为敏感,其次是小白菜,茄子的耐受性最强,相对更适宜在香樟林间或林缘种植。【结论】香樟凋落叶分解可能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并对作物造成活性氧伤害,最终限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武文丽  杨明柳  吴斌  廖思明  吴志强  阎冰 《广西科学》2014,21(2):153-157,163
【目的】研究样品露空运输过程对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野外采集的红树蚬经8℃、26℃和35℃露空处理8h,随后在26℃海水中暂养恢复3h、6h、12h和24h,测定红树蚬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以及铁还原力(FRAP)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8℃和35℃露空处理,SOD、CAT、AChE、GST、FRAP和MDA均显著升高。26℃露空处理,SOD、AChE和MDA显著升高,GST显著降低,CAT和FRAP有所降低但不显著。经过暂养,红树蚬各项指标均能恢复到初始水平,但24h内波动较大。【结论】露空对红树蚬的生物标志物有显著影响。26℃露空8h后,经3~6h暂养,红树蚬生物标志物与初始水平最接近。  相似文献   

14.
吴玉琼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6):93-95,98
观察TBT(1、10、100 ng.L-1)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肾脏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于暴露后7、25、50 d和恢复实验的7、20 d采样进行理化分析.结果显示褐菖鲉暴露于TBT之后,肾脏MDA含量显著升高,之后MDA水平恢复到与对照组相同的水平;GST活性基本上无明显变化;TBT的暴露导致GPx活性产生诱导升高;对GSH含量影响的除7d时1 ng.L-1组显著减少,在暴露期间基本上没有变化.结果说明,褐菖鲉肾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对环境水平的TBT暴露是敏感的,而肾脏存在着有效的机制抵御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锰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饲料中不同含量的Mn对虾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在低氧胁迫下Mn对抗氧化酶的激活效果.结果表明,在投喂Mn的质量分数为150 ?g/g的饲料后,日本沼虾的超氧阴离子(O2·-)值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升高.Mn对虾体内SOD,CAT和GPX的激活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饲料中Mn的缺乏或过量都使它们的活性受到影响.在低氧胁迫下,饲料中适量的Mn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虾体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检测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组胺(Histamine)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以及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研究迷迭香酸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连续给小鼠灌胃7 d,迷迭香酸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后足肿胀,并且显著降低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丙二醛、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显著提高血清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说明迷迭香酸能够通过抑制炎症部位炎症因子的合成或释放而起到抗炎作用,为迷迭香酸更好地应用于营养食品、保健药品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珍珠岩作基质固体培养4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材料,设置:0.25mol/LKH2PO4全磷(对照)、0mol/LKH2PO4(缺磷)2种处理,于第5,7,9,11d考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变化.缺磷时不同自交系相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相同自交系的不同抗氧化酶在缺磷胁迫下的变化趋势也有差异.结论:不能仅用1种膜保护酶在胁迫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材料是耐缺磷胁迫型还是缺磷敏感型.应综合考虑这5种保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镉水平(0、7和28 mg/kg)土壤中单独或联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蚯蚓对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的生物量、镉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镉抑制了马缨丹的生长,降低了地上部磷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AMF能较好地侵染马缨丹根系,接种AMF提高了马缨丹地上部的干重、磷浓度、镉含量和吸收量以及SOD活性,降低了CAT活性和MDA含量. 添加蚯蚓增加了马缨丹地上部镉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CAT、POD和SOD活性,提高了MDA含量.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接种AMF和蚯蚓的主效应比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马缨丹镉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更重要. 相关性分析显示抗氧化酶活性与地上部镉和磷含量显著相关,这表明接种AMF和蚯蚓可能是通过对马缨丹吸收镉和磷的作用来影响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壳聚糖对苹果幼苗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富士"苹果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低分子质量的壳聚糖(Chitosan,CTS)对提高苹果幼苗抗旱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0、50、100、150、200 mg/L)苹果幼苗的抗旱性效果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壳聚糖浓度为100 mg/L时苹果苗抗旱性达到最佳,与干旱对照(CK2)相比,质膜透性和MDA分别下降29.89%和75.56%(p<0.05),S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79.31%、63.88%和73.85%(p<0.05),壳聚糖浓度再增大其作用效果不再提高。由此可知,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适宜浓度的壳聚糖可提高苹果幼苗的抗旱性机制可能是能够清除活性氧、保护质膜稳定性、维持或提高SOD和CAT保护酶活性、促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