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积斌  姜宁 《科技信息》2014,(11):90-91
自2001年,美国单方面退出美俄《反导条约》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加紧对反导系统进行试验。可以说构建完善的反导系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又一重要标志。通过西方国家反导系统的建设经验来看,一个较为全面的反导系统不仅要具备强大的侦察手段和陆基反导导弹,还需要与之匹配的海上拦截平台。本文将通过研究现役弹道导弹的分类、拦截方法,以及我国海军现有装备的基本性能,分析我国海上反弹道导弹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欧洲安全大厦"不切实际姜毅:俄罗斯关切的几个问题,包括北约东扩、欧洲反导系统建设,没有一个能在特朗普任内得到解决。美俄、欧俄之间的战略性、结构性矛盾仍将继续存在。所以,美欧俄安全关系的前景依然渺茫。冷战后俄与西方矛盾的焦点是,如何建立国际、特别是欧洲安全新格  相似文献   

3.
<正>“以战略应对战略”张洁:这些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虽然复杂多变、动荡不安,但总体保持和平稳定,为区域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依托。面对当前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整体环境,中国需要以战略应对战略,坚持和发挥既有周边外交政策经验,优化完善周边战略,对冲美“印太战略”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10,(8):22-23
早就有人提出,在中国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核包围圈。尤其是去年5月朝鲜进行核试验之后,中国的战略安全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考验。 周边核安全态势严峻“中国周边总体的核态势是,美俄的核能力虽然最强,但对我们进行核威胁、核打击的可能性与过去相比已经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5.
<正>俄罗斯方向李勇慧:对中国的周边外交而言,俄罗斯既是全球伙伴,也是重要友邻。在乌克兰危机升级为地区冲突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美欧与俄关系全面破裂的背景下,预计俄罗斯将会不断加大对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关注和投入,中国需要更多地从周边安全与稳定的视角处理对俄关系,进一步思考欧亚地区秩序构建和战略目标的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乌克兰危机期间,在美国等西方天基卫星情报与通信支援下,乌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使俄罗斯一方蒙受巨大损失,其天基态势感知领域的能力短板被暴露。俄对此进行反击,多次宣称将把西方的太空设施作为“合法打击目标”,由此也让具备太空拦截能力的俄“S-550”高机动反导防天系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3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将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当天普京在接受采访时说,俄将从4月3日开始培训运载核武器飞机的机组成员,在7月1日前建成存放战术核武器的特种仓库。俄这一决定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战术核武器—一个模糊的概念按照作战使用目的,核武器可以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两类。战略核武器是指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的核武器,一般由威力较高的核弹和射程或航程较远的运载工具以及投掷发射系统和通信指挥系统组成。美俄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即属此类。战略核武器的范围由美苏(俄)战略核军控条约界定,相对明确。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俄美关系迅速升温,尤其是反恐合作格外引人注目。两年多来,俄美关系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曲折性。俄美在国际战略目标、具体的国家利益、反恐的态度和政策、国民的心态等方面较大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关系很难向纵深发展。合作与争斗共存、妥协与相持同在、缓和与紧张交替,仍将是俄美关系较长时期内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时事点评     
APEC 首脑会晤,中国得分;经济反恐成焦点,世界瞩目。出台新法案,日众院再为自卫队松绑;巧借东风,日本又行扩军之实。美地面部队出动,无功无果;炭疽热恐慌肆虐,有惊有险。痛下决心,俄关闭海外军事基地;反恐为重,美俄反导谈判取得进展。冤冤相报,以色列旅游部长遭暗杀;以牙还牙,以军重占巴控区。  相似文献   

10.
杨桂艳 《科技资讯》2013,(13):231-231
哈杜绥东产业帝的建立是消除区域内恶性竞争,应对周边区域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加速地方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是推动对俄、对韩、对日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扳的现实选择,对把牡丹江市建设成为与省内哈大齐并驾齐驱的经贸核心城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2,(11):12
"北约反导系统不寻求也不具备削弱俄罗斯战略威慑的能力。北约本着互信互惠和透明的精神,将积极地寻求与俄罗斯开展合作。"俄罗斯与北约曾在2010年里斯本峰会上同意就欧洲反导系统进行合作,然而美国拒绝提供反导系统不针对俄罗斯核威慑力量的法律保障,谈判陷入僵局。本次峰会上,拉斯姆  相似文献   

12.
1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莫斯科签署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条约规定,美俄双方在2003年1月1日前,将三种战略核武器的弹头总数各自削减到3000-3500枚。条约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条约生效后的7年内,将各自的战略核弹头削减到3800-4250枚,第二阶段达到条约规定的最终限额。  相似文献   

13.
"9·11"后,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政府调整国家安全战略;俄美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中美关系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底,普京总统密集召集了由俄罗斯武装力量、军工企业高官参加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突出强调了在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加强军队建设、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在12月12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列举了俄在军事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并表示俄方完全有能力应对这些威胁并保证国家安全。然而,如果认真观察当下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趋势和美国军事力量的实质性提升,可以发现俄美之间的战略力量对比正在加速失衡。  相似文献   

15.
<正>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国际社会大为震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迅疾表示,美国“准备随时与俄罗斯讨论限制战略武器的问题,无论世界上或我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美俄围绕核问题接连斗法,俄暂停履约是其中一环近年来,美顽固坚持冷战思维、奉行大国竞争战略,先后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导致美俄间一系列军控协议相继失效,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7月,美俄在瑞士日内瓦重启双边战略稳定对话,讨论未来战略稳定和核军控问题。这是拜登政府上台以后美俄举行的首轮双边战略稳定对话,也是两国在今年2月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举行的首次战略对话。在当前美俄关系仍陷于紧张、双边核军控结构关键支柱濒于崩溃、双方围绕新技术武器开发和部署的军备竞赛加剧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乌克兰危机的不断升级、美欧与俄关系的全面破裂、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翻新出台,以及一些国家内部政局的变动,一场二战后空前猛烈的欧亚变局轰然展开。中国作为亚洲国家,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在周边地区,直接承受着这场变局的种种后果,也直接影响着这场变局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周边安全战略和亚洲外交布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大国关系是其中重要方面。疫情期间,中美关系在恶化,中俄合作更紧密,美俄之间也进行了微妙互动。现在看来,美俄是在疫情中受创最重的两个大国,中国则呈现率先复苏的势头,这也意味着疫情之后中美俄三角关系将发生新的调整,而且已引起国际战略学界的讨论兴趣。本期"封面话题",本刊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合  相似文献   

19.
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之后,国际核态势和冷战时期相比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采取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使得美苏之间没有发生大战,于是核威慑战略成为核国家的普遍战略。现在美国核战略从防御型转为进攻型,国际安全是更加有保障了,还是不如以前确定了?如果核国家采取防御性的相互威慑和进攻性核战略其结果都一样的话,则说明核国家不需要核战略,因为拥有核武器这一事实就足以稳定国际和平。但如果结果不一样的话,那么进攻性核战略从理论上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冷战时当美苏采取相互核威慑政策时,中等核国家的有限报复战略是有效的,但现在美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已不存在,中小核国家原有的核战略是否还有效?如果已经无效,这些国家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也就是说全球的核态势是否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从中国来讲,中国是否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核战略?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又有哪些战略可供选择?今天请几位专家来,就是想请大家就这些问题谈谈看法,以引起各方的关注。美国现在拥有绝对超强的实力,所有的核国家都不想与之对抗,于是在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核国家都采取了低调政策。不过这些核国家暗中仍会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的核政策。这些国家虽没有与美国在核力量上一争高低的想法,但却会想方设法加强自己的核武库。除了巴基斯坦外,所有中小核国家都会在加强核武器进攻能力的同时研制反导系统。这意味着使用小型核武器的可能性在增长。———阎学通  相似文献   

20.
<正>1月1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俄日关系时指出,日美同盟对俄日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他说,美国在其战略文件中将俄罗斯与中国称作对手,而日美是同盟关系,美军就有权在日领土上用兵,如果美国的中短程导弹计划部署在日本,就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正如拉夫罗夫所言,俄罗斯独立30年来,美日同盟的强化以及机制不断加强的美国“印太战略”,使俄日构建相互关系受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