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主体将其原有知识经验与新获得的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改造,以构建起自己新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又可分为: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  相似文献   

2.
通过论述“原生论”“工具论”和“建构论”三种模式下族群性与文化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人类学视域下的族群建构与文化认同,认为群体认同实践整合过程突显行动者的能动行为抉择,指涉理性选择基础之上认同行为的动态、流变特征,从一般的情况来看,文化认同与族群建构之间呈现多样性的因果互构。  相似文献   

3.
胡媛媛 《科技信息》2008,(15):213-213
社会建构论的观点,为理解和研究教育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建构论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意义。并针对社会建构论的不足,提出了教育技术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不仅为翻译在历史认知和文化建构中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参照,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新历史主义对翻译研究的渗透和参与。在翻译本体论方面,认为翻译是对历史文本无限阐释的实现途径;在策略论方面,提出厚重翻译是新历史主义厚描理念在翻译领域的策略实践;在批评论方面,指出翻译批评的历史维度和多重视野映射出新历史主义批评观的影响;在翻译史论方面,强调翻译史研究旨在发掘社会能量在翻译文本和社会历史之间的双向流通。  相似文献   

5.
探究大学责任的问题,是关乎大学合法性存在的根本问题.林文庆执掌厦门大学校长期间,从文化传承、人格教育及社会感化等方面提出了对于大学责任观的独到见解,并且竭力付诸于实践之中.积极地探究林文庆大学责任观的理论见解与实践操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界对于大学职能问题的反思,而且还利于当代大学责任问题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在对昌吉州西圣观音寺实地调研基础上,观察并论述了佛教团体内部在文化功能上所做的适应性转型,认为寺院文化作为社会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建构现代化城市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尝试和实践为佛教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结合、对社会文化的适应找到了连接点,也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而以佛教寺院为特征和立足点的进一步的文化建设,其方法和路径则需要更加努力地探寻和建构,以期为社会文化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有着独特的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意义建构的结果而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学习的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的知识.在建构主义启发下,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教学内容,从预设到生成;教学模式,从封闭到开放;教学情景,从独白到对话.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和文学批评理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引起了学界的激烈论争.批评界一些学者认为解构是一种否定性的、并且只消解不建构的哲学.事实上,德里达的书写论、中心观、意义观处处表明:解构是针对语言符号、词语、书写的传统价值定位所进行的一场全面质疑,反映的是一种真正的哲学精神,其实质是一种肯定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知识论中,探讨经验知识,给予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刘易斯是第一位论述当代知识论意义上给予论的学者。"直观无概念则盲"是刘易斯给予论的逻辑起点,也为其实用主义的实在论服务。从"直观无概念则盲"导出给予是消极被动的,而概念是主动、自发的;给予仅给我们使用概念时提供对象,给予与概念的互动建构了知识的对象。因此,给予具有认知地位且发挥基础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来,随着学界对身体研究的关注,有关女性身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一个男性“话语霸权”的社会里,女性的身体是如何被规训和塑造的?文章先从中西方哲学、文学、神话等文化观念基本来源的角度分析了在男权社会文化中建构起的女性身体,继而分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疾病的话语建构和男权“凝视”下女性眼中的自我与女性当代文化适应中的焦虑与风险,得出了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场域中对女性身体的深刻规训和塑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郭文娟 《科技信息》2007,(23):232-233
本文从建构主义基本思想出发,重新认识数学本质和数学教学,认为无论是数学创建和数学学习都是个人建构与社会建构相统一的过程,数学、个人、社会三者在教学中的关系应当是双向性的,分析了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和教学观,探索了建构主义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是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进化新理论,它给了语言学全新的研究视角。语言模因是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更好的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复制性与传播性将为人类语言宝库带来更为丰富的内容。从语言模因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认知及探索,主要探讨语言模因的概念、特性以及针对语言模因现象最终形成的相关观念,即注意观、记忆观、经验观和传播观,最后指出语言模因现象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展下去的巨大动力,人类应该克服成为模因机器的困惑,真正成为模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建构与发展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本人认为,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是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核心理念,凸显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目标理念,回归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是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实践活动中的诸多矛盾关系的反映而已。本文即从此视角出发,对文化本质进行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思考,认为文化具有主观目的性、客观实在性、社会历史性等特征,是诸种实践关系的思想结晶与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5.
在日益关注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心理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事实上,对和谐心理、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在中西文化历史上由来已久.该文首先通过追溯中西方文化关于和谐渊源的论述,进而阐述中西方文化关于和谐观的内涵: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西方文化关于建构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包括身心和谐的建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际和谐的建构思想以及社会和谐的建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 ,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 ,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 ,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现象 ,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彝族古代社会分为两种对立的贫富观,唯心主义的"贫富命定"论和唯物辩证的"贫富可变"论,诠释了社会主义贫富观;认为当前彝区扶贫工作及社会建设应摒弃"贫富命定"的贫富观,继承"贫富可变"的贫富观,以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贫富观为指导,作为扶贫攻坚的价值取向选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早期的客观唯心主义逐渐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从早期的自由主义法学观逐渐走向了实践的自由观,并预言社会最终阶段将是一个个人能力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自由王国。其所建构的共产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前景的美好未来中,法律最终消亡,自由得到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价值性、境域性、建构性,反对在知识领域中的本质主义和中心主义。知识观是教材编写理念的基础,后现代知识观为活动化语文教材的建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活动化语文教材于教学活动的需求中进行建构,促进了教育主体的回归,促进学习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教育者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20.
孟子在德性论体系中,研究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本质,提出了去利怀义的义利观,制民之产的恒产论和劳力与劳心的社会分工理论,把社会经济生活统一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的运行之中,论证了经济活动的经济价值和道德价值统一性,在人伦秩序中建构了其经济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