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考虑除尘装备壳体加劲钢板墙板-H型钢立柱结构体系中初始缺陷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初始几何缺陷和焊接缺陷对立柱承受轴向压力时失稳模态和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为不利的初始几何缺陷形态是立柱截面的初始弯扭变形,较为不利的发生最大初始几何变形的位置在靠近柱顶的高轴力区。焊接残余变形对壳体立柱轴压稳定性影响很小,焊接残余应力对壳体立柱稳定性有微小的有利影响。构建壳体立柱轴压稳定性数值计算模型时,可以引入施加定向干扰的完善结构极值点模态缺陷,以充分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影响;无需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影响。  相似文献   

2.
镁合金弹壳是具有变厚度变曲率特征的组合回转体,根据其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镁合金弹壳超声自动检测方案,设计了相应的超声自动检测系统.对六自由度超声自动检测台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实现了超声扫描运动路径与探头位姿的精确控制.以壳体内缺陷散射模型和多元高斯声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壳体缺陷超声测量模型,并绘制了壳体缺陷定量表征曲线.利用六自由度超声自动检测台对镁合金弹壳试块进行超声扫描实验,实现了对壳体人工缺陷的检出与定量,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筒体缺陷区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多层包扎式筒体的环焊缝存有的焊接缺陷,及环焊缝两侧的筒节层板松动的问题,应用壳体理论应力分析方法计算出壳体各部位的真应力以及变形等;以电子计算机算出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推断出于焊接缺陷处会萌生裂纹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压壳体结构及使用性能的进一步分析,针对高压壳体原加工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低、对各工序操作者综合技能要求高、生产效率差等缺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塑性流动理论,利用 Hutchinson 的塑性初始后屈曲方法,研究了无缺陷圆柱壳在均匀外压作用下的弹塑性后屈曲性态.壳体材料为任意幂次强化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直径厚度比 D/t<40的一类壳体,必须要考虑塑性变形,而且由此表现出来的后屈曲性态和弹性情况完全不同,它存在有压力极限值,对几何缺陷的敏感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壳体类零件作为驱动桥各散装零部件的重要支撑体,是驱动桥的基本骨架,其作用不言而喻。在驱动桥中,壳体类零件主要包括桥壳壳体、主减速器壳体(托架)、差速器壳体、轮边减速器壳体(行星架与轮毂)四类典型壳体。任何壳体类零件出现微小故障或壳体细微变形均可导致零件间相对位置精度及齿轮间的啮合关系发生改变,从而降低驱动桥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寿命,影响整机的使用性能和作业能力,因此及时预防和排除各类常见的早期故障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主要介绍这四类壳体的常见故障的表现与基本诊断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腔内部填沙圆柱壳体(硬模型)模拟含内部装填物的水下实体结构,对圆柱壳体在水中受球形三硝基甲苯(TNT)炸药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过程及其冲击破坏进行研究.对不同装药量、爆炸距离和爆炸方位下的内部填沙圆柱壳体目标与空壳目标(软模型)进行了爆炸冲击试验,并将内部填沙圆柱壳体与空壳圆柱壳体在相同爆炸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同爆炸条件下,填沙圆柱壳体比空壳圆柱壳体抗爆能力强,填沙圆柱壳体模型的冲击破坏主要集中于仪器舱段,装药舱段很难破坏,空壳圆柱壳体的冲击破坏主要发生在较薄的主舱段,表现为壳体表面轴向撕裂.  相似文献   

8.
孔缝结构是电磁脉冲进入壳体内部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带有不同形状孔缝的壳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方法,对壳体内部电场和磁场脉冲的幅值-时间参数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不同形状孔缝结构对壳体电磁脉冲屏蔽性能的影响,可为金属壳体的电磁脉冲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金凤 《科技信息》2011,(7):I0085-I0085,I0065
薄壁壳体是某产品的主体结构,壳体加工中控制变形成为关键技术。本文从毛坯的选择、基准的选择、主要加工工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控制了薄壁壳体的变形。  相似文献   

10.
电池包壳体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起到支撑和保护电池包的作用,其整体结构的强度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安全行驶。对电动汽车电池包壳体进行了静态、动态及模态分析。静态分析表明,电池包壳体的应力较小,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电池包壳体箱底厚度设计过于保守。动态分析是在汽车极限工况下获得电池包壳体的应力和位移的分布,结果表明最大位移位于箱底。针对不同振动源下电池包壳体的振动响应特性进行态分析,结果表明针对不同路面和工况电池包壳体的前6阶模态主要表现为电池包壳体上箱盖的局部振动,频率在安全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对电池包壳体进行了结构优化,在电池包壳体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优化后的电池包壳体重量减少了25.54%,达到了轻量化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1.
霍海云  贾谢娟 《科技信息》2011,(23):I0118-I0118,I0113
压力容器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个密封的壳体。壳体内部大多情况下都有内件,有的内件与壳体一样也承受一定压力,此时这些内件与壳体就都属于受压元件,在制造过程中都要按要求认真对待。常见的压力容器多为圆筒形壳体,其基本结构主要由筒体,封头,接管和法兰,密封元件,内件,容器支座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低频桨-轴-壳体水下结构耦合振动声辐射机理,利用三维水弹性力学理论和三维水弹性声学分析软件,从螺旋桨、推进轴系以及壳体结构传递特性出发,分析了各结构低频段模态频率与桨-轴-壳体耦合结构响应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由此提出了桨-轴-壳体结构纵向和横向耦合振动声辐射峰值对应的优势模态。研究表明:螺旋桨桨叶对桨-轴系统的振动影响比较大,尤其是螺旋桨的全桨叶同向伞型弯曲振动对桨-轴-壳体的纵向振动声辐射贡献明显;桨-轴-壳体耦合系统的纵向声辐射声源级曲线峰值主要对应于壳体一阶纵向振动、桨-轴系统一阶纵向振动、壳体二阶纵向振动和螺旋桨全桨叶同向伞型弯曲振动,横向振动声辐射声源级曲线峰值主要对应于壳体弯曲振动及桨-轴系统弯曲振动;低频段螺旋桨纵向单位力引起的声辐射明显大于横向力作用下的声辐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圆柱壳Donnell方程和前屈曲一致理论,研究了侧压作用下含缺陷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的屈曲问题,计及前屈曲效应和材料物性温度相关性的影响,结合伽辽金原理,给出了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的临界屈曲条件。数值结果考虑了缺陷、组分参数、温度和壳体尺寸对屈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Kármán-Donnell壳体方程,研究了具有涡形几何缺陷的圆柱壳在轴力和外压共同作用下的后屈曲问题;将双重尺度摄动法和Fourier展开相结合,导得了圆柱壳相应的初始后屈曲系数以及极值载荷与缺陷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文中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了一系列曲线图谱,描述了一些因素对缺陷敏感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加筋真空容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塑料加筋容器在真空状态下的稳定性·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分支屈曲模型,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这种组合壳体的临界载荷·分别计算了圆柱壳和椭圆封头的屈曲,并将总体屈曲载荷作为结构承载能力的理论值·利用平衡路径上两点间的割线,求解非线性路径的分支点·为了检查壳体稳定性的缺陷敏感度以及理论结果与真实的承载能力间的差别,做了两种壁厚容器的真空试验·理论与实验比较表明加筋真空容器稳定性对几何缺陷敏感·根据实验结果,建议了一个对于临界载荷理论值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小型壳体的型腔在数控机床上的加工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这一企业需求,主要介绍了用Visual Basic 6.0调用SolidWorks为其提供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功能进行针对小型壳体零件的二次开发。在对壳体零件模型库的自动建模原理和关键技术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的采用自动设计与人机交互设计相结合的壳体零件快速设计原型系统。利用特征参数,实现了在SolidWorks界面下自动建立小型壳体模型系统的技术,并且以菱形型腔壳体为例,对开发技术的关键部分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17.
SiC_p/A356铝合金复合材料触变挤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TM模拟SiCp/A356铝合金复合材料电子封装壳体的成形过程,应用等温压缩实验数据分析材料模型触变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并对可能产生的成形缺陷进行预测.研究发现,一模四件的模型更适合半固态触变成形,缺陷可能出现在最后成形的成形件侧棱两角.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壳体复合材料在加工、存储过程中可能出现脱黏等缺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干耦合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探头的声匹配理论,针对复合材料表面无法使用耦合剂及由此产生的超声波能量损失过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超声变幅杆实现声匹配及能量集中功能的方法;基于探头的电匹配理论,针对探头与超声波发射/接收装置之间能量转化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探头的匹配电路。对预制有三个不同直径缺陷的复合材料壳体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检测实验,并将匹配后探头和未匹配探头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对复合材料的缺陷进行识别,经过电匹配后的探头可将检测灵敏度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小型壳体的型腔在数控机床上的加工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这一企业需求,主要介绍了用Visual Basic6.0调用SolidWorks为其提供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功能进行针对小型壳体零件的二次开发。在对壳体零件模型库的自动建模原理和关键技术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的采用自动设计与人机交互设计相结合的壳体零件快速设计原型系统。利用特征参数,实现了在SolidWorks界面下自动建立小型壳体模型系统的技术,并且以菱形型腔壳体为例,对开发技术的关键部分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国产铸钢中添加微量元素及相关工艺的改进,细化了铸钢件的晶粒,在改良材料的基础上研发全新的铸钢材质,并使铸造缺陷大大降低,对铸钢的组织形态进行金相观察以及对其各项机械性能进行测试.经过多次试验,材料的机械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用新材料加工的壳体其强度指标提高了15%以上,综合力学性能指标接近(不小于5%)或达到进口铸钢件的性能指标.并对摇臂壳体的铸造,牵引壳体、电控箱体的焊接,摇臂壳组件、内齿圈、定位座孔的机械加工,齿轮类零件的热处理等工艺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