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愈老是我国世界语界的老前辈,我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学习了世界语,因此我同他在三十年代初就相识了。此后,直到他逝世为止的半个多世纪内,我同他在工作上的联系、友谊上的交往一直不断。可是,只有在南洋这一段时期,我才同他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在朝夕相处中直接受到他的教诲和熏陶。因此,这一段生活,在我几十年的生涯中,也是很值得怀念  相似文献   

2.
<正> 藏族著名学者、原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才旦夏茸教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前,即1985年6月下旬,先生在我国藏传佛教六大著名寺院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图书馆查阅完资料并准备即将返校的前夕,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于当月三十日上午逝世,走完了他七十五年的人生历程。先生走得非常匆忙和安祥。他是在将落实政策时组织为他刚刚补发的一万元工资捐献给学校作为奖学金,以鼓励各民族同学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之际,离我们而去的;他是在查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冯宾符,始于在白绫上为他写挽联。那是1979年3月某日,他逝世已经$"年,外交部为他补开追悼会。其时,《世界知识》经“文革”停刊后刚恢复出版,我也刚从别的行业转来。因为被认为字写得好,便有写挽联的受命。记得追悼他的挽联密密匝匝,以致此后我每闻冯宾符的名字,浮现在眼前的便是白绫黑字。黑白分明,成了我对他的最强烈的想像。随着我对他的了解越来越多,特别是拜读了这本文集,原先的想像逐渐成了他留给我的最真实的印象。他的人品、才思、文风,是那样干净、清爽,纤尘不染。他对是非、善恶、真伪,讲求分析、明辨,决不…  相似文献   

4.
学坚教授,乃我跨系的老同事、老领导、老朋友.从昌潍师专到潍坊学院;从相识到相交,计算起来,已经几十年了.几十年中,时或相聚,间亦往来,相交如水,相敬如宾.总而言之,他在我心目中,尽管我比他大个10来岁,但他的学问、修养、为人、做事等等,都让我钦之佩之.他给我的感觉和印象,既是一位不苟言笑,谦谦君子的老朋友;又是一位学者型的老领导.在他全身的细胞中,蕴藏着一种十分可贵的尊重知识、学问、人才的血液.因为他有这种十分可贵的品德,所以我很敬慕他,喜欢他.  相似文献   

5.
也频之死     
十号下午,那个送信的看守人来了,他送了一封信给我。我很镇静地接待他,我问也频现在哪里?他说去南京了,我问他带了铺盖没有,他有些狼狈。我说:“请你告诉我真情实况,我老早已经知道了。”他赶忙说。也频走时,他并未值班,他看出了我的神情,他慌忙道:“你歇歇吧!”他不等我给钱就朝外跑,我跟着追他,也追不到了。我回到房后,打开了也频最后给我的一封信。——这封信在后来我被捕时遗  相似文献   

6.
<正>刘老名建白,湖南长沙籍,一九二二年生人,现年九十又三,在单位里年事最高。人称刘老,又呼大伯,都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我到这个单位工作时,刘老已经退休。1993年3月的一天,因转吿他的一位好友逝世的通知来到他的家。居室窗明几净,空气清新。案头堆放着许多书籍,刘老说这些书都是他经常要看的,堆在一起取阅方便。墙上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在美国曾经出现了一位与总统、球量、影星一样出名的科普工作者。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名列榜首。前总统里根和当时的总统布什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82年将2709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尽管他已经离开我们5年了,但他的影响在全世界却越来越大,在中国他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他就是卡尔·萨根。2001年12月20日,中国科普界举办卡尔·萨根逝世5周年纪念活动,卡尔·萨根的儿子多利恩·萨根专程从美国飞到北京。多利恩·萨根生于1956年11月4日,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美国科学作家协会总干事长、《复兴》杂志主编。这是他第一次到中国,从在机场迎接他开始,记者多次采访了他,谈的最多的是他的父亲卡尔·萨根。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影响下,从“教育救国”逐步走上人民民主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在他逝世时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说:“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为探求中国教育发展的新路,为建立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教育事业,含辛茹苦,  相似文献   

9.
正符浩是一位典型的脱下军装穿起礼服的外交部开山元老。他打过日本侵略军,战功赫赫,血与火的洗礼后他又开始了长达50年的外交生涯。2016年6月17日14时,符浩大使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6月23日我随外交部老干部笔会的同志前往北京医院遗体告别室,向符浩大使遗体三鞠躬,表达我的崇敬和送别之情。我的哀思绵长。1978年10月,礼宾司副司长和我前往东京为邓小平副总理访日打前  相似文献   

10.
正要不要再打一会电话呢?可是……爷爷,您自言自语什么呢?我联系上了一位老战友,跟他已经几十年没见面了,想常常打电话聊天。可长途话费太贵了,我舍不得啊!  相似文献   

11.
从教成败篇     
<正>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年了,教过的学生为数不少,一些教学往事历历在目,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赞美4年前,我当职业中专计算机班的班主任兼英语教师。学生们都活泼好动,但个别男生调皮过了头。特别是一个叫曹文的男生,不管上哪门课,他都在下面说话,而且一说话就影响前前后后一大片。每一个老师都没少训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我批改他的英语作业,英语单词写得飞沙走石,难以辨认。难道这孩子就这样混三年吗?难道他挨训惯了,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了吗?难道他毫无优点吗?我拼命想发掘他的闪光点,忽然想起他长得不错,酷似一个影视明星:陆毅!对,是像陆毅!年轻光洁的面庞白里透红,一双大眼水汪汪的,像极了陆毅作"飘影"的广告照。我于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批语:字不如人齐整。  相似文献   

12.
正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一代代书法人的闪光名片。陈忠就是一个人品、修养、学识、才情兼备的书法家,他讲究书法以"宜人"为要旨,从而在书家林立的当代书坛中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空。勤奋为根我与陈忠相识十余年,那时20岁出头的他请我指点作品。当时他无论笔法还是功力尚很稚嫩。于是我耐心地给他做了一些引导,并给他看了一些我的作品,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没想到几天后,他就写出了几千字的  相似文献   

13.
樊锥逝世的时间和他是否曾在1903年留学生新年团拜大会上发表反对排满演说,是樊锥研究中两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经笔者考证,樊锥逝世的时间为1908年春.樊锥并未在1903年留学生新年团拜会上发表反对排满演说.  相似文献   

14.
胡志明从20年代初在法国结识周恩来、李富春等同志之日起,到1969年9月逝世时止,同中国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这种情谊几十年来一直牵动着中、越两国人民的心。这里记载的虽只是其中的一些片断,但却是出自当事人的口述或他们的手笔,使人感到格外亲切、珍贵。每次接触这些材料,都引起我许多温馨的回忆,久久萦回脑际。“他就是阮爱国嘛!”胡志明在我国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曾经两度来中国,两次都见到了故友周恩来。最后一次是1939年在重庆,周恩来曾向人介绍胡志明是他“留学法国时的朋友”。之后,胡志明在云南、广西等地为培训越南革命干部、组织革命力量而奔波,于1941年初离开中国回到越南领导民族解放斗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同志于2011年2月26日因病逝世。噩耗传来,令人悲痛不已。朱光亚同志毕业干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50年,他回国参加工作。1952年4月,他参加抗美援朝,去开城板门店,为朝鲜停战谈判做出了贡献。在开城的八个月,我和他一起工作,朝夕相处。如今,近60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6.
我与洛哈尼先生结识是1980年的事。那时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与南亚学者学术讨论会”上,他是唯一的尼泊尔代表,是一位经济学家。前不久,我赴尼泊尔访问,自然就想起了他,他已经就任财政大臣之职。我正犹豫前去拜访会不会打扰他时,他却亲自在电话里说,只要我想见他,他就有时间。于是,我冒昧地造访了两次,聆听这位著名学者描述尼泊尔经济概况,真是得益匪浅,不胜荣幸。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人生过程中,从十几岁开始我就一直在定目标,可以说每一个目标我都是超前完成的。我今天定了一个康宝莱的十年目标,那么在十年之内我就一定要完成这个目标,这也是我今后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的列车呼啸驰过已经70年了。时代变了。然而,人们对十月革命的伟大领袖列宁的崇敬和怀念,年代越久越浓烈。当我们来到莫斯科郊区的列宁故居时,就为这种崇敬和怀念的情感所包围。追忆,把我们带到列宁的身旁。这是一幢19世纪初的两层楼建筑,外表优雅,十月革命前是莫斯科市市长的财产。它坐落在莫斯科东南郊的高尔克村旁,离城40公里。1918年,列宁遇刺脱险后于9月25日傍晚来这里养伤,陪伴他的有他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和他的妹妹玛丽亚。伤愈后,他多次来这里休假。从1923年5月15日到1924年逝世,列宁在这里度过了他辉煌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院子很幽静,有一片优美的林间空地。楼旁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向森林,列宁当年就从这条小路去  相似文献   

19.
百年钱学森     
2008年10月31日,两弹元勋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一代科学巨星陨落了。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按照中国出生当年即算1岁的传统,应该说他活了99岁。又因中国做寿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故有“百年”之说。  相似文献   

20.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乡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