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大连西中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生态学特征,共布设了4个采样断面,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了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和多样性.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经济海藻44种,隶属于4门21属,其中绿藻门12种,褐藻门9种,蓝藻门1种,红藻门22种.经济藻类种类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藻类种类数呈现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点,各季节红藻门种类数最多,其次为褐藻门和绿藻门,蓝藻门最少.优势度分析表明,角叉菜为主要优势物种,随着季节变化,优势种组成有所不同.各采样断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体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表现为各断面的经济海藻种类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差异性;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低潮带分布的经济藻类种类最多,以红藻为主;其次为中潮带,以褐藻为主;高潮带分布的藻类最少,以绿藻为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秋、冬季,且各采样断面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诸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山东半岛东部海域主要以威海市北面和南面8个岛屿春、秋两季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组成、生物量、季节变化及主要环境因子。在两季度月得到海藻88种,秋季比春季种数多,北面4岛种类略多于南面4岛,群落构成都以红藻类为主。各岛平均生物量秋季高于春季,北面4岛高于南面4岛。就各岛生物量而言,北断面高于南断面。  相似文献   

3.
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大连星海湾的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底栖海藻75种,隶属于31科44属.其中红藻门36种,褐藻门20种,绿藻门19种.结果表明,星海湾海藻的种数、生物量、垂直分布、生殖及其盛衰情况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该海区的区系性质作了分析,确定该海区海藻区系性质为暖温带性.  相似文献   

4.
葫芦岛底栖海藻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葫芦岛底栖海藻的组成,区系性质、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经调查该海区隶属于红藻门、褐藻六睡绿藻门的底栖海藻共有103种,其中包括50种经济海藻,研究表明,葫芦岛镀栖海藻的温度性质以暖温带为主,带有一定的亚热带性,其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报道秦皇岛港区底栖海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生物量及优势种类等。通过4次定性采样指出:4月和6月的种类数高于8月和10月,群落组成都以红藻类为优势。平均生物理分布以金山咀最高,灯塔最低,各采样点的优势种是新煤码头均绿藻类的孔石莼,肠浒苔和尾孢藻;灯塔为红藻类的藻,藻及绿藻类的孔石莼和刺松藻,金山咀为孔石莼,刺松藻,萱藻和蜈蚣藻。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报道了天津塘沽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生物种类在水平格局上明显的成群分布.垂直格局中,甲壳类和织纹螺占据了表层空间;表层至15 cm范围栖息着双壳类、腕足类和巢沙蚕等;更深范围是四角蛤蜊为主的双壳类以及长吻沙蚕为主的多毛类.由此及群落结构变得单一的现状,从空间生态位的角度进行了生物修复的一些探讨,列举了青蛤、毛蚶、双齿围沙蚕等一些适宜移植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大型底栖动物标本26种,其中软体动物16种,节肢动物6种,脊索动物2种,腔肠动物与环节动物各1种.潮问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为279.22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493 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平均生物量及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范围分别在1.176~2.115、0.833~1.897和0.565~0.801,平均值分别为1.490±0.429、1.223±0.465和0.654±0.104.岱山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中度的污染或者干扰.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近海的自然条件及潮间带底栖澡类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生境和分布状况等问题作概要的报告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葫芦岛底栖海藻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葫芦岛底栖海藻的组成,区系性质、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经调查该海区隶属于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的底栖海藻共有103种,其中包括50种经济海藻.研究表明,葫芦岛底栖海藻的温度性质以暖温带性为主,带有一定的亚热带性,其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烟台海域基岩潮间带底栖红藻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调查的5月份烟台海域6基岩潮间带的红藻群落由21种红藻组成,养马岛的种类组成最为丰富(11种),金沟寨最为贫乏,仅有3种.潮间带红藻总生产量的排序为养马岛>月亮湾>芝罘岛>金沟寨>金沟寨砾石滩>龙须岛.烟台海域基岩潮间带红藻群落的优势种为仙菜和江蓠.红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依次为养马岛>芝罘岛>龙须岛>月亮湾>金沟寨>金沟寨砾石滩;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养马岛为最高,金沟寨砾石滩最低,依次为养马岛>月亮湾>龙须岛>金沟寨>芝罘岛>金沟寨砾石滩;物种分布的均匀度指数依次为月亮湾>龙须岛>养马岛>金沟寨>芝罘岛>金沟寨砾石滩.  相似文献   

11.
浙江底栖海藻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导了浙江沿海海藻122属273种,其中蓝藻门8属11种,红藻门73属163种、褐藻门25属50种和绿藻门16属49种。收录1936年至2005年有关文献75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七星岛底栖海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季节分布、经济种类等进行了描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日照市沿海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及其生长、分布状况作初步报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温州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温州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于2012年秋季在温州潮间带设6条断面进行调查,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及ABC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春、秋季历史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资源现状。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6目、31科、45种,以甲壳类与软体动物为主。(2)生物量与丰度普遍较低,滩涂区各断面以甲壳类占优势,岩礁区以软体动物占优势,且岩礁区生物量与丰度均远高于滩涂区。(3)长足长方蟹在滩涂区各断面均为优势种,疣荔枝螺在岩礁区各断面均为优势种。(4)T3(苍南)、T5(洞头)断面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群落结构受较轻干扰,稳定性较好;而T2(平阳)、T6(洞头)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受较严重干扰,稳定性较差。建议合理利用底栖动物资源,修复沿岸海洋生态,科学管理沿岸海域资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10月对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1种,隶属于4门、7纲、33科、41属。其中,软体动物19种,占37.26%;甲壳动物28种,占54.90%;多毛类3种,占5.88%;其他无脊椎动物只有海葵1种,占1.96%。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大小比较:九子沙滩(47.99g/m2)滑泥公园(32.23g/m2)海岙码头(7.78g/m2)兰山码头(5.34g/m2),而物种多样性(H')大小依次为滑泥公园(2.98)、九子沙滩(2.78)、海岙码头(1.55)、兰山码头(1.34)。研究认为秀山岛潮间带湿地越来越多用于旅游开发和临港工业建设可能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且临港工业建设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比用于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影响大,特别是物种数减少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对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种类的水平分布主要受海岸开敞度的影响;垂直分布主要受潮汐和浪击度的影响,不同潮区的种类数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季节变化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19年5月、8月和10月对白洋淀流域的淀区、2个上游水库和4条上游河流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不同季节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优势物种均为耐污种.淀区群落结构主要表现出受区域性影响较大,受季节性影响不大的特点,分析其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淀区南部生物量高于淀区北部,淀区中心生物多样性高于淀区边缘;2个水库生物量与丰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表现为春季和秋季高于夏季;府河、孝义河和拒马河表现为春季生物量最低,沙河春季生物量最高,在4条河流中春季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夏、秋季.总之,从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两方面来看,上游河流和水库主要表现为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而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浅水湖泊底栖藻类群落的初级生产力,用黑白瓶法对东湖沿岸带人工基质上底栖藻类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表明:东湖沿岸带底栖藻类群落春、秋季总初级生产力分别为碳生成量0.50和0.40 g/(m2·d),春季净初级生产力比秋季高;东湖底栖生物群落的P/R>1,属自养型群落.估算结果显示: 东湖底栖藻类群落初级生产总量小于浮游藻类的1 ‰ (0.058 %~0.07 5%).  相似文献   

20.
本阐述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的原理及其在底栖生态学中的应用。PRIMER是处理生态和环境多元数据的重要数值分析工具,本从实用的角度对其中包括的技术方法和相应的子程序如:等级聚类(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MDS)、主分量分析(PCA)、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生物-环境连接的逐步分析和相关检验(BIOENV/BVSTEP)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