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优伶的社会性别身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社会性别角色的“男尊女卑”中,中国优伶性别角色存在着特殊的两性结构性质:男性优伶的女性化和女性优伶在“公共领域”里的男性化。前者使男性优伶也沦为与女性优伶卑贱同格,“男女皆卑”;后者使女性优伶成为一种公共欲望对象,并和男性优伶一起是一种色情消费的社会对象,从而构成为“卑贱者”和“色情者”的“文化象征”,构成了一种历史的性别死结。  相似文献   

2.
福柯"知识考古"谱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运用话语理论对知识的生成和变化进行考古研究,揭示话语在社会变迁中的权力关系。根据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和"天人合一"及话语理论,探究清明节气、寒食节及其习俗演变为清明节的社会文化变迁,阐释了清明节话语嬗变的偶发性、变异、错误和断层。  相似文献   

3.
民俗旅游场景下少数民族民俗变迁动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史中关于民俗变迁动因的两种观点实际是同一观点的两种不同方式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在民俗旅游这个特定的场景下,民俗变迁的动因依然是社会变革这个外在的动因,只是具体体现为各级权力话语的策划和推动,而且这种特殊动因又是由权力话语发展经济的需要及民俗主体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的欠缺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霍春晓 《科技信息》2010,(34):I0177-I0177,I0179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工具语言",旨在透过话语的表面形式,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政治语言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用来交流政治信息的语言,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说服、控制,让公众接受自己的见解或主张,从而影响公众的意识形态。借助批评语篇分析这一重要语言工具,分析丘吉尔的就职演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政治语篇中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5.
男性化的史学与优伶性别的史学“前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史学中,由于选材、笔法、细节等元素都难以超越所在时代和史官个人的先验主体,从而使中国历史也成为一部男性化的历史,或者说是一部贯穿男性气质和意识的历史。中国史学对于男性、女性有着不同的性别前判断,也就影响到了对于优伶性别的态度。男女优伶性别因为整体女性化的社会性别身份,为史学所回避,正史记载甚少,即使有所记载,也基本上是男性优伶,而且,男性优伶在史学中呈现出一种政治化的素质。这似乎与男性优伶的女性化的社会性别身份"互相冲突",但是,它实质上是从相反的角度"通过相互合作而互相加强",来共同巩固和稳定社会性别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传媒生态中,两性的文化权力是不对称的,男权中心意识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广告作为文化的载体,一方面基于商业需求,必然要迎合传统的审美习惯,以大众熟悉的价值为前提来构建性别角色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广告也在改变着这种传统性别角色的规定性,赋予女性更为积极的内涵.女性形象是广告表现的核心元素,现代广告通过对女性形象美的展示,将逐步引导女性朝着社会话语权力中心靠近,一种互为审美主体和客体的新型性别关系正在形成.要正确地运用情色符号,必须探索广告创意表现的新思维、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史学中,男性优伶大多呈现出一种政治化气质,而女性优伶则是一种演艺化印象。其实,这是一种本质主义论述方法。在实际历史状态中,男性优伶仍然时刻遭遇着压迫其退回女性化社会性别性格的社会势力,女性优伶也并非表明与政治无涉。这种史学策略,流露出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包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意味。  相似文献   

8.
中国男性文士的权力渴求中,都包含着性的因素,而当被权力系统所边缘甚至驱逐的情形中,男性文士大多会产生一种替代性的性的要求,以应证自身一种虚幻的性权力,女性优伶由于独特社会存在状态,自然成为男性文士性权力的一个重要替代对象,从而构成两者之间的密切交往关系,而且,颇含一种文化意味,或聚宴品艺,或作词相赠,或传播诗赋,甚至产生爱情佳话,形成一种男性文士和女性优伶的精神互慰关系,共同抚平遭受挫折和压抑的内心伤痛。  相似文献   

9.
刘怡 《世界博览》2011,(13):83-83
美国对欧亚大陆的大战略实际上并不受体系结构的主导,而是受经典地理政治思想中蕴涵的权力政治逻辑支配。"地缘政治学"这个名词放在今天可算时髦,但就学科本身而言,探索地理与政治间相互关联的尝试可谓跌宕起伏:基于英美传统的"地理政治学"与基于欧陆传统的"地缘政治学"早在19世纪末即擦出火花,但在两次大战后却因其与权力政治及纳粹话语的关联而遭冷落。至于今日习称的地缘政治学,真正兴起不过三四十年,更像是旧"地理政治学"相时还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主要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目的在于通过文本让儿童获得自我认同,帮助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但文学中的童年世界一直被成人代言,叙事中的"儿童声音"也是成人代言下的产物。童年世界作为独立的"他者"被纳入成人的权力话语体系,成为被想象、被叙述的对象。因此,成人作者如何在文本创作的权力话语下展现儿童的声音和意识,直接决定了儿童文学的叙事方式。而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重要主题并没有给予关注。本文从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角度,结合实例深入分析了儿童文学叙事中儿童声音表达的三种方式,弥补了该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男性文士对待女性优伶,往往表现出一种分裂的双重人格特征。它包含着深刻而又玄妙的中国文化精神意义。由于男性文士身兼多种社会身份,使男性文士的每一种社会身份都是不纯真的,甚至穷则屈原,达则范进,构成了一个独特而又普遍的精神图谱。在处理与女性优伶的关系上,男性文士就不可能单纯从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出发,而必然涉及到社会身份的多重基体,乃至产生一种“摆弄”关系,一方面视之为情感和欲望的寄托对象,另一方面又持有戒备的理性情绪,既施之以诱惑,又缺乏真情的投入,男性文士对待女性优伶也就建构了一种表演性质的面具人格。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介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建构,表达了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种种期待,以及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想象和叙述。性别陈规下的女性类型主要有贤妻良母、职业女性和作为娱乐消费形象出现的女性,表现出性别不平等的角色定型现象。这种媒介所建构的女性单一形象对女性意识的提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度,加强对社会性别问题的反省,是消除电视媒介中的性别歧视、改变传统角色定型,推进两性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程帆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0):55-58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的产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要使我国体育尽快的市场化、产业化,就必须提高体育赛事的观赏性,这不仅是体育回归本源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体育比赛的观赏性,就必须从观众的需求出发,把体育比赛与现代媒体结合起来,注重对赛事的包装,对那些老化的体育项目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嫁接",使之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14.
陈染小说以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话语方式塑造了一系列女性主体形象,通过这类形象与异性、同性及自我的关系来呈现"孤独"这一母题。文章认为,陈染小说中所展示的女性主体与异性、同性的关系,其本质都是女性主体自恋情结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自恋情结最终的根源在于人类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孤独。  相似文献   

15.
"金融经济"不仅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领域,而且是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金融经济"的全球性扩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同时也增加了掌控金融资本优势的发达国家的话语权;并且,由于实物经济与符号经济的日渐分离,"金融经济"还使当代经济隐含着更大的风险,甚至还需要欠发达的民族国家为发达的民族国家"埋单"。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的腐败现象,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变态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腐败现象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制度、经济、个人等方面的原因,有必要运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强化打击力度等综合手段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政治话语界定的基础上,对其会话分析、批评语篇分析、概念隐喻分析三种分析视角进行了论述。三种方法的切入点不一,但都解构了语言中的权力和社会控制关系。作者建议在政治话语的分析过程中综合利用,多视角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