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温度下焙烧的NiO/γ-Al2O3体系的XRD研究表明,NiO在γ-Al2O3表面分散阈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低于550℃时,呈单层分散状态,而在较高温度时,有一定量的NiO进入体相,此时NiO/γ-Al2O3体系为NiO晶相,分散相和体相三相混合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O/γ-Al2O3,NiO/TiO2-Al2O3催化剂样品,用XRD,EXAFS等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分析.XRD相定量方法测得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65gNiO/100m2Al2O3,而NiO在TiO2-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81gNiO/100m2TiO2Al2O3。EXAFS分析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改变了NiO在载体表面上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压固定床微反-色谱联装置、X-射线衍射(XRD)以及程序升温还原等分析手段,考察了镍负载量对自热转化催化剂Ni/γ-Al2O3的活性和还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00℃下焙烧的模型催化剂Ni/γ-Al2O3,用XRD检测均未发现NiO(200)特征峰;而当镍含量达到8.1%时,XRD可检测到以尖晶石形式存在的镍。模型催化剂中NiAl2O4的还原性能低于NiO。催化剂中镍的负载量在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Ti-C-Ni系添加剂对(TiO2-Al-C)-(Ti-C-Ni)复合体系化学反应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热效应△H与Ti-C-Ni系在复合体系中所占质量比k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线性关系,其斜率仅由Ni在Ti-C-Ni系中所占质量比γ决定,而截距为一常数,等于TiO2-Al-C单位质量热效应。当γ<γ0=45.79%时,Ti-C-Ni可提高其绝热燃烧温度。当γ=0.1时,复合体系绝热燃烧温度基本上随添加量k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o-Ni/γ-Al2O3 甲烷化催化剂,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及抗硫性,考察了浸渍液的pH 值、焙烧温度及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及抗硫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先浸Mo 时,调(NH4 )6 Mo7 O24 溶液的pH= 3、浸Mo 后500 ℃焙烧;浸Ni时,调Ni(NO3 )2 溶液的pH= 8,浸Ni后430 ℃焙烧的催化剂性能最佳;500 ℃还原时,甲烷化活性最好,450 ℃还原时抗硫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BaO单独改性Ni/α—Al2O3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渍法改性α-Al2O3载体,并制成Ni/α-Al2O3催化剂。用动态热重法考察这些催化剂样品的还原性能和抗积炭性能,并用X-射线宽化法测定还原后的平均Ni晶粒度。结果表明,在由相似的氧化物改性的一系列样品中,BaO改性表现出除La2O3之外最好的还原性能和最好的Ni分散度;提高催化剂抗积炭性能的最佳加量约为4.7%,BaO改性有利于提高Ni/α-Al2O3的水热稳定性,使催化剂的比表面、镍分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CO氧化模式反应考察CuO/γ-Al2O3,CuO/CeO2/γ-Al2O3,CuO/α-Al2O3和CuO/CeO2/α-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运用TP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CeO2能提高Al2O3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抑制CuAl2O3尖晶石的形成,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氧化物陶瓷与Ag-Cu-Ti钎料的界面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氧化铝和氧化铬陶瓷真空钎焊时陶瓷与Ag-Cu-Ti钎料合金的界面反应,分析了加热温度(1073~1323K)和保温时间(0~3.6ks)对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均与Ag-Cu-Ti合金发生反应,反应层厚度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氧化铝陶瓷,低子1123K时,反应产物为Cu2Ti4O和AlTi;在1173K以上温度时反应产物则为Ti2O、TiO和CuTi2,此时,反应层是按Al2O3/Ti2O+Ti0/Ti2O+TiO+CuTi2/CuTi2/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对于氧化锆陶瓷,在整个试验温度范围,反应产物均为γ-AgTi3和δ-TiO,反应产物也是按ZrO2/δ-TiO/δ-TiO+γ-AgTi3/γ-AgTi3/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均相体系Ni(acac)2-Et2AlOEt(Al/Ni=2)催化丙烯二聚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推导出动力学方程也考察了 Al/Ni值对动力学规律的影响。发现存在一合适的 Al/Ni范围,在此范围内Al/Ni的变化不影响反应级数,而超出这一范围时反应情况变得复杂。还发现当 Al/Ni过大时,反应初速度不随Al/Ni的增大而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反应体系中活性组分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Al-Fe2O3及Al-CuO复合体,Fe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0%和5.50%.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由600℃升高到800℃和1000℃,Fe3O4按Fe3O4FeOFe顺序被还原,得到Al-Fe/Al2O3复合材料,其中Fe以Al13Fe4相及AlFe相形式存在.Al2O3粒度为2~4μm均匀分布在基体中.Al/CuO复合体在900℃处理后,形成Al-Cu/Al2O3复合材料.文中对显微结构形成、反应进行的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包镍Al2O3颗粒的获得及其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用自制的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在Al2O3颗粒表面获得了Ni涂层,并通过负压铸渗工艺获得了Al2O3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考察了其高温磨料磨损特性,结果表明:Ni涂层能显著改善Al2O3与耐热钢的湿润性,从而解决了Al2O3颗粒在耐热钢液中均匀分散的难题,所得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磨料磨损抗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Ni-Fe-P/Al2O3复合电沉积的工艺参数对沉积层中Al2O3硬质微粒复合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电沉积层中Al2O3微粒复合量随镀液中Al2O3含量、温度、阴极电流密度以及NaH2PO2含量的改变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实验工艺条件下,可获得Al2O3硬质微粒均匀弥散分布的复合电沉积层,其中Al2O3的最大复合量可达13.48%(体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应法,将NiCl2与TiCl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2-SiO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4-NiCl2/MgCl2-SiO2/Al(i-Bu)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14.
甲醇脱氢制备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浸渍法制备的Cu/SiO2、Cu-ZnO/SiO2、Cu-ZnO-ZrO2/SiO2,以及Cu/γ-Al2O3、Cu-ZnO/γ-Al2O3、Cu-ZnO-ZrO2/γ-A六种催化剂应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Al2O3为载体的催化选择性较差且易积炭失活;加有ZnO助催化剂的Cu-ZnO/SiO2性能优于末加助催化剂的Cu/SiO2;加有权助催化剂的Cu-Zn-ZrO2/Si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应法,将NiCl_2与TiCl_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_2-SOf_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_4-NiCl_2/MgCl_2-SiO_2/Al(i-Bu)_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法制备γ—Al_2O_3超细粉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铝溶胶-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酸-环己烷体系的微乳液反应为基础,制取超细γ-Al2O3粒子,最初获得的粒子为α-AlOOH,经400℃加热处理后可完全转化为γ-Al2O3,粒子的平均直径约为9nm,并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去除难降解有机废水COD用高效从相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超细γ-Al2O3为载体,制备去除有机废COD用高效超细γ-Al2O3/CuO催化剂,采用TEM和XRD对粒子形态进行表征,以水溶性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处理对象,采用不同载体制备催化剂,考察其催化效率,结果表明超细γ-Al2O3/CuO催化剂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选用Ni/Al2O3和PtSnK/Al2O3作为催化剂,分别研究了甲苯在低温(90~150℃)下的贮氢反应和甲基环己烷的释氢反应(考虑随车脱氢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甲苯的低温贮氢容易实现,贮氢量主要由甲基环己烷的释氢量决定。在常压、温度为300~400℃、重时空速(WHSV)为6h-1等条件下,纯甲基环己烷进料时,其贮氢量为2.8%~6.1%.当甲基环己烷随车脱氢为汽车提供氢燃料时,应特别强调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改性的PtSnK/Al2O3比PtSn/Al2O3(3861)的催化剂稳定性可提高8倍以上,但低温活性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由共沉淀法合成了Zn/Al摩尔比为1、2、3和6的Zn-Al水滑石.热重-差热结果显示其分解经两个过程,分别对应180和220℃的吸热峰.经400℃焙烧,生成Zn-Al复合氧化物,XRD测定仅显示ZnO物相(除Zn/Al比为6的样品),表明组成成分均一.微量吸附量热结果表明Zn-Al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性介于γ-Al2O3和ZnO之间,碱性(酸性)随着Zn(Al)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在+γ-Al2O3上负载KF或KF和NaOH的混合物制备的固体催化剂KF/γ-Al2O3和KF-NaOH/2-Al2O3,和于催化柠檬醛与丙酮缩合生成假紫罗兰酮的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使Ⅱ的最高得率分别达88.7%和9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