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海底悲歌     
8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一艘参加军事演习的俄海军“奥斯卡”级万吨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在巴伦支海,舰上118名官兵被困。在全球注目之下,经过一周多的营救工作,最后终于证实潜艇上官兵全体殉职。 尽管救援“库尔斯克”号官兵的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是,透过这次事件,再次感受到了人类在海洋面前的渺小,探索海洋的路还有好长好长。 沉没的堡垒 这次在巴伦支海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堪称一座水中的堡垒。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排水量为1.3万吨,装备有两个原子反应堆、24枚巡航导弹和…  相似文献   

2.
2000年8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了一则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消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一艘“奥斯卡”级核潜艇因机械故障沉没在巴伦支海,艇上118名官兵被困。 犹如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石子,瞬时,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巴伦支海,因为,这艘名为“库尔斯克”号的核潜艇是“奥斯卡”Ⅱ型艇,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最大的、威力最强的一级远航导弹核潜艇。 事出有因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8月13日在参加军事演习时沉没的,沉没的原因至本稿写就仍不明朗。主要有2种预测;俄罗斯副总理伊利亚·克利  相似文献   

3.
2000年8月21日,一个谁也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传向了全世界:救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的3名挪威潜水员于当天清晨7时45分成功地打开了“库尔斯克”号潜艇后部外舱,发现舱内早已进满了海水。这一消息无疑宣布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118名官兵无一幸免于难,给善良的盼望着能出现奇迹的全世界人民以当头一棒。 潜艇在海战过程中受损以及在日常航行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而造成潜艇遇难是不可避免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89年的90年间,国外潜艇就发生了495起非战斗海损事故,导致84艘潜艇沉没,其中核潜艇7艘。为此,各国海军在不断提高潜艇作战技术能力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潜艇救生技术,并使水下脱险成为每个潜艇艇员必须  相似文献   

4.
沉宝之谜     
在江西省都昌县老爷庙附近的鄱阳湖水域,历史上已沉没过上千艘的船只,被称为是“东方的百慕大”。人们在湖边建了老爷庙,就是为了祈求航船过湖时能够平安无事。抗日战争中,日军侵入江西,在南昌、景德镇等地掠夺了一批金银财宝、古董文物,集中到鄱阳湖分别装箱,于1945年4月16日用“神户丸”号轮船运回日本。不料这艘装满奇珍异宝的轮船却在老爷庙附近的水域沉没了,船上的200多人没有一人生还。运宝船的沉没震惊了东京,日本军部立即电令驻江西的海军部队寻找并打捞沉船。沉船的第二天,6名日军潜水员来到出事地点,但他们潜入湖底后…  相似文献   

5.
法礼并重,防患未然 "澳大利亚"一词,拉丁文terra australis,原意是"南方大陆",或南方的土地.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抵达澳大利亚的园林湾,当中有736名囚犯.8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个地方后来人口不断增长而成为现在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芝加哥穷劳工们期待的奢华一天,竟然演变为一场巨大灾难。无辜的遇难者,最终被历史遗忘。这是为什么?1915年7月24日早晨7点18分,美国旅游船伊斯特兰号上的船员加紧准备当天早晨的旅行,并且收回踏板步桥。这迫使一名迟到的游客从芝加哥河上的码头跳到伊斯特兰号的甲板上。虽然当时天气湿冷,拥挤在伊斯特兰号上的2573名游客和船员却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2,(8):31-31
最近有关月球的新发现还真不少,其中最令人感兴趣是月球与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间的联系。2D12年4月14日是泰坦尼克号游轮沉没100周年纪念日。2012年4月号的美国《天空与望远镜》杂志刊文说,美国“法医天文学家”、得州大学的唐纳·奥尔森提出一种新奇而又惊人的假想——月球可能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大洋底、1500人殒命的惨剧中起了推手作用。  相似文献   

8.
这是两个可以对比并值得思考的事———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刚刚制造出来时,它曾经被称为“永不沉没的海上堡垒”。但1912年4月首航时,就在大西洋上撞到了一座大冰山,它很快沉没于海底,2900多人仅有700多人生还。这一事件后来被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成电影,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为何这么一艘大轮船会成为航海史上的最大一次灾难?直到1991年,一支科学考察队开始到其沉没之处,通过对其设计和材料分析,并结合幸存者留下的情况进行探究,才找到致命原因。其致命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是,当时造船工程师根据一般…  相似文献   

9.
哈伍德在旗舰“阿贾克斯”号上指挥战斗。他命令两队英舰分别从两舷向“斯佩”攻击,叫“斯佩”分散火力,顾此失彼。当地时间6时17分,“斯佩”的280毫米大炮就吼叫了。 “斯佩”的炮火威力很大。英舰“埃克塞特”号最大,首当其冲挨了不少炮弹。不久,“埃克塞特”就变成  相似文献   

10.
元至顺二年(1331年),一艘装满各种瓷器的商船,在韩国海面突遇飓风,滔天的巨浪像山一般向这艘当时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船砸来,尽管船上上百名水手拼死搏斗,但是,自然界的残酷是当时的人力所难以抵御的.船终于沉没了.它在海底静静地沉默600多年,1983-1987年终于被韩国海事部门发现,先后进行了8次打捞,共打捞出各种完好的瓷器17000件.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是春天多发的灾害天气。当我们北半球迎来秋天的时候.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好迎来了他们的春天。由于地表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澳大利亚首都悉尼在2009年9月下旬迎来了一轮汹涌的沙尘暴。由于澳大利亚的土壤大多为红色,袭击悉尼的沙尘暴也呈现出可怕的红色。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美国人的“噩梦”来自其他星球,因为他们自信在地球上的军事力量已无人能敌:日本人的“噩梦”则来源于“沉没”,日本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为“日本丸”,“丸”指的是船,因此,“沉没”这个词最能触动日本人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  相似文献   

13.
今日悉尼     
悉尼(Sedney)是澳大利亚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位于南太平洋之滨,拥有350万人口,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2000年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悉尼举行,使它越来越被人瞩目和向往。 悉尼堪称一流的旅游胜地,它既是现代化的国际海港和对外贸易门户,又是南半球最富有生气的城市。在悉尼,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现代化设施比比皆是。悉尼市区占地670平方英里,与大伦敦面积相等,有南半球的“纽约”之称。在市区里,到处可见茂盛的树木和碧草  相似文献   

14.
悉尼唐人街     
悉尼的唐人街,面积虽然没有纽约、旧金山的唐人街大,但它精致、美观,极具中国特色。随着华人社会的发展壮大,它成了澳大利亚一个重要的旅游和购物区。悉尼唐人街位于悉尼市的南部。据说早期它只是“德信街”上的一个小角落,如今已涵盖悉尼市2条主要大街——德信街、海街,以及莎  相似文献   

15.
1912年秋,浩瀚的太平洋上,艳阳高照、波澜不惊,是难得的好天气。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邮轮“奥林匹克”号,正在固有航线上破浪前进。突然之间,比它小得多的“哈克”号巡洋舰开足马力,从后边赶过来,与“奥林匹克”号在相距100米左右的洋面上并肩疾驶。此时“哈克”号船长感觉不妙,有一股不可抗拒的、无形的力,驱动着它向“奥林匹克”号横冲过去,随着一声巨响,货船被撞出一个大洞。“哈克”号船长在法庭上抱怨,船是在一股神秘力量推动下肇事的,但是他拿不出证据。法庭仍判他犯有“玩忽职守罪”。理由很简单,谁能证明那看不见的、无形的力确实存在过呢?  相似文献   

16.
探月回顾     
《科学之友》2006,(5):47-47
1958年-1976年美国与前苏联一共发射了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1969年“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成果。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kg的月岩样品。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12日12时35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5分)。一块空间碎片逼近国际空间站,为以防万一。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三名宇航员曾转移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暂避。美国宇航局说,在空间站上的三名宇航员进入“联盟”号逃生舱躲避了大约11分钟。幸好,这只是虚惊一场。  相似文献   

18.
1992年,俄国3名海军上将联合撰写了《危险的史诗》一书,并由法国拉封出版社出版.书中透露了苏联几艘核潜艇遇难的情况及秘密处理过程.其中,最近的一次为“康索莫莱号”的沉没,发生在1989年4月,它不仅反映了苏联战舰的质量问题,也说明了船中自救能力不足.该潜艇现仍躺在巴伦支海1 500 m深的海底里,其核反应堆外壳随时有被海水浸蚀而破裂的危险,成为北欧的“海底切尔诺贝利”.  相似文献   

19.
辛元欧 《科学》2005,57(4):21-24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先后统率由百余艘远洋帆船、二万七千多名船员和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在茫茫的印度洋上“维绡挂席,际天而行”,“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沦溟十万余里”,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这是人类第一次大规模走向远洋的空前壮举。  相似文献   

20.
据悉尼媒体报道,一个由全球8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海洋研究小组于9月18日公布了一项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大堡礁海域,科学家们发现了上百种新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