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磨粉机快慢辊驱动装置广泛采用由三轮组成的双面同步带传动或步楔复合带传动。针对FMFQ810K型磨粉机三轮驱动系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了改进措施,对传动的关键尺寸进行了优化,克服了同步带大带轮一侧带齿剪断现象,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FMFQ型磨粉机的性能特点,通过与FMS型磨粉机和LAM、MDDK型磨粉机的比较,在磨辊布置、快慢辊间传动、喂料与离合轧联动控制、气动回路的设计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磨粉机磨辊驱动方案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型磨粉机的引进、消化吸收项目实施已有多年,到目前为止,对磨粉机磨辊驱动方案设计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较少。作者从1987年开始参加我国小麦制粉行业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项目,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主传动系统和两种磨辊驱动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计算,指出了各种主传动系统和两种磨辊驱动方案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为新型磨粉机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同步带传动中张紧轮安装位置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装有张紧同步带轮的两轮同步带传动装置,导出了同步带的总长度.为使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由于带轮偏心的影响而产生的弹性变形的变化量最小,给出了带长变化量的目标函数、优化方法及相应的约束条件,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为保证同步带传动的精度和安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伟 《科技信息》2013,(19):98-98,72
同步带传动是一种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及齿轮传动优点的新型的机械传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业设计中。本文通过对同步带材料,齿型的分析,提供了关于同步带选型的一些意见,并指出了计算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ZH型汽车圆弧齿同步带,利用CATIA软件建立汽车同步带和带轮的三维模型,通过HyperMesh软件对同步带进行网格划分,并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基于MFBD刚柔耦合技术建立了汽车同步带啮合传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同步带的带体和带齿上的应力进行了传动性能仿真分析,系统分析了转速和传动负载对同步带的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规律,为汽车同步带齿形设计、传动性能分析和带的橡胶及强力层等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数字化仿真分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工作辊驱动的四辊热轧板带轧机上,当出现后张力J0大于前张力乃的情形时,为使工作辊具有稳定的工作位置.保证轧制质量,工作辊必须满足附加稳定约束条件,张力差必须在规定的调整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张紧器对同步带传动噪声的影响规律,针对ZA型汽车同步带建立了三轮一带传动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首先分析了三轮一带传动系统在啮合冲击激励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并以动态响应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其次基于声学边界元理论直接边界元法建立了三轮一带传动系统的声学边界元仿真模型,得到同步带表面声压分布云图及场点辐射噪声。设计了三轮一带噪声试验台,并对三轮一带传动系统进行了噪声测试,比较辐射噪声的测试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非共振区,4个场点噪声变化规律一致,且随着啮合频率增加,噪声幅值增加;在共振区,共振噪声的噪声幅值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同;共振频率下的噪声源主要集中在带段中间,非共振频率下的噪声源集中在主、从动轮及张紧器位置附近。研究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得到张紧轮对同步带传动系统噪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的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同步齿型带的差动直线运动机构。该机构是在传统的同步带机构的主、从动轮之间加上一套由大小不同的两个同轴固联在一起的差动轮组成的差动传动机构。当主动轮转动时,由于大小差动带轮的直径不同,差动机构就不会停留在原处,而会以一定的规律移动。该文对此机构的传动机理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一套传动关系.同时,我们应用这些传动关系研制的一维线性驱动器验证了基本的传动原理,为该理论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梯形齿与双圆弧齿同步带传动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同步带齿与轮齿齿形参数在传动中产生的多边形效应基础上,建立了同步带传动精度计算模型,由此分析了紧迫长度、带与轮齿形参数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并对梯形齿、双圆弧齿同步带传动精度进行了计算和比较,为同步带在精密设备上的应用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辊式磨液压系统压力、磨辊与物料的接触面以及磨辊受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辊式磨辊压计算方法——平均曲面辊压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公式推导。通过实例计算,从辊压数值计算大小、磨机主要受力部件的应力应变情况和磨机功率三个角度,将平均曲面辊压方法与传统平均物料辊压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根据推导出的平均曲面辊压计算公式,分析了磨辊结构形式、物料最大粒度、料层厚度以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等设计参数对平均曲面辊压的影响,为辊式磨的设计参数选择以及结构强度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螺栓强度直接决定滚轮滚针轴承工作载荷。而注油孔结构设计参数是影响螺栓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以螺栓最大应力和变形为优化目标,提出了滚轮滚针轴承螺栓强度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滚轮滚针轴承参数化模型;然后,运用有限元方法,提出了滚轮滚针轴承整体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注油孔设计参数对螺栓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了以螺栓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滚轮滚针轴承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工程实际,获得了螺栓注油孔孔径的最优化设计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滚轮滚针轴承螺栓关键位置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均有所改善,验证了所建立的滚轮滚针轴承螺栓强度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纺织机械常用铁炮作为变速机构,要求铁炮皮带在滑动过程中能始终维持在垂直于铁炮轴线的方向上,以确保变速传动的准确性。例如在清棉机上是利用摇杆机构来控制上下铁炮皮带叉的左右滑动的,一般采用作图法进行设计安排,运动误差较大。本文介绍解析方法,能比较合理地确定有关参数尺寸,使运动误差可达最小值。计算方法和结果对类似机构的设计安排也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利用Pro/E对辊子压带式带式输送机进行建模,通过ADAMS对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分析。讨论了输送带刚度、阻尼系数、压辊分布、带速以及输送机对辊子压带式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增大输送带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可以有效地减小启动过程中输送带的波动幅度;带速的增加,输送机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大;输送带的最大张力值与输送量近似成线性关系;输送距离与输送机系统的振动特性关系显著;适当地加大压辊的间距,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虚拟样机技术对辊子压带式带式输送机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为高带速、长运距辊子压带式带式输送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high-speed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a detaching roller limits the velocity of a cotton comber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comber slivers. The article has proposed a controllable time-sharing unidirectional hybrid drive mechanism after analyzing detaching roller's current numerical control drive method.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detaching roller motion required according to cotton comber's velocity and process. The double-servo motors of the mechanism consists of differential gear trains. The mechanism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increased servo motor power,and failure of promptly responded to the positive inversion process of mechanism driven by servo motors. A velocity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detaching roller controllable drive mechanism will be generated by using superposition method and design of differential gear trains.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ill be verified using the test platform. This study has presented a reliable and practical high-speed drive mechanism and can be a reference to future studies on high-speed reciprocating motion drive.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元法,采用单锥度辊作为炉辊初始辊形,分别通过热应力计算和屈曲分析,连续退火炉加热段和快冷段内炉辊热变形及其对带钢瓢曲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段,炉辊热变形后,随着炉辊温差的增大,炉辊形状分别为双锥度辊、单锥度辊和“M”型辊,且炉辊总锥度随温差增大而减小:当炉辊温差在一定范围之内时,炉辊热变形对防止带钢瓢曲变形有利:在快冷段,炉辊热变形后,炉辊变为双锥度辊,随炉辊温差的增大,炉辊总锥度变大,且带钢更容易发生瓢曲变形.基于计算分析,从炉辊热变形角度考虑,对加热段和快冷段的炉辊的温差控制及炉辊选择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共轭孔型650开坯轧机的轧辊刻槽过深,严重影响轧辊强度,在实际生产中断辊事故频繁发生。文章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设计思路——浅槽孔型设计,分析论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实施条件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双列圆锥滚动轴承在列车走行部应用广泛,由于该类轴承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难以识别该类轴承的早期微弱故障.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双列圆锥滚动轴承早期微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提取信号的瞬时能量构造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无监督学习,生成故障诊断分类器,完成故障的分类识别.实验中对某型号双列圆锥滚动轴承的正常状态、内圈故障和外圈故障进行信号分析与故障识别.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双列圆锥滚动轴承的早期微弱故障,分类准确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