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思维过程。壮英方位词"上/下"在范围、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前/后"在时间、社会关系和事物排序,"里/外"在亲疏关系和心理情感等喻化思维中体现了类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方位隐喻能更好地实现抽象概念的表达。英语和汉语中的up/down(上/下)、left/right(左/右)两组方位词,在时间、地位、数量等方面形成的方位隐喻概念所蕴含的抽象文化意义体现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表意性使得文字与社会文化有紧密联系。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商朝的社会面貌。通过比较甲骨文里“子”“女”诸字,可以了解商朝尽管有部分女性地位尊贵,但男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隐喻性是语言本身的一个特征。人们每时每刘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长期的习惯性的使用逐渐使某些隐喻失去意向性,变成了死隐喻。人们往往对日常词语中隐含的死隐喻习而不察,而这些死隐喻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能够复活。对活跃隐喻和死隐喻的辨认和理解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语言运作原则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学习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词汇学角度对高校常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类,结合丰富的实例来介绍其特点,另外还探讨了英语词汇隐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民间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地民众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抽象概念。文章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宁波童谣中蕴含的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式,指出概念隐喻有助于解读宁波童谣中的社会文化信息,对于建构和实现宁波童谣的语义连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指示语可分为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人们常常把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投射到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认知抽象概念域中的一切,其中包括指示语。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英、法、汉语中的"UNDER/SOUS/下面"方位隐喻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本文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运用英、法、汉语语料,对基本隐喻概念衍导出有关空间走向的方住隐喻词语“UNDER/SOUS/下面”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中、西不同文化对该词语意义产生和拓展的理据。  相似文献   

11.
女性经济地位低下是弃妇现象存在的物质层面。弃妇诗是针对弃妇现象的文学创作。男性作家隐喻自身生存状态的弃妇意象表达了一种性化了的附庸意识,它潜在地隐喻了古代男性知识分子对皇权的人身依附。  相似文献   

12.
“和亲”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特有的政治现象,是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发展演变的分水岭。中国古代妇女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方向。“和亲”政策推行后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衰落,反映了农业社会夫权的高度膨胀与扩张。中国古代妇女在“和亲”政策前后社会地位发展轨迹说明,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衰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动因。她们在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也必须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指示语可分为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人们常常把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投射到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认知抽象概念域中的一切,其中包括指示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普遍的认知机制和特定文化对普追认知机制的处理结果所作的选择两方面来分析与"爱"有关的词汇和句子中广泛存在的隐喻现象,进一步证明汉语中存在着一个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从而有力地证明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束定方(2000)指出,范畴并非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它是通过我们的身体及心智对真实世界的特征进行能动处理的结果;在客观现实因素以外,更有生理、心理、文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作。其主要的艺术特征就是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事物,通过怪异的方式表达主观精神,用表面的荒诞揭示深刻的社会现实。在《变形记》里,深层与表层是涵义和象征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用隐喻使主观感觉外化,从而加深人们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李艳丽  王丽丽 《科技信息》2013,(13):224-224,228
本文从文化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首先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隐喻的文化重合和文化特有现象,接着研究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英语学习者只有将英语文化结合到英语语言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英语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金月 《科技信息》2007,(8):132-132
有一些表达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下分别作为时间、方位和篇章指示来使用,说明这些指示语类别之间有着某种概念上的联系,这也正符合人类的意象图式模式和隐喻认知模式。人们按照不同的认知模式来使用不同类别的指示语。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言中吃/eat的隐喻意义都利用了人体是容器这一概念隐喻,研究发现,吃/eat这一基本体验影响着主体对其他高级领域的认知和体验,这是两种语言体现的人的认知共性,其不同在于二者的数量、侧重、联觉和主体体验性等方面。“吃”和“eat”形成了不同隐喻链,体现了不同文化对吃的认知和价值赋予以及在这种不同之上所建立的不同隐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勇 《科技信息》2007,(32):171-172
方位隐喻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隐喻,它是人们参照空间方位概念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由"上/下"域(up/down)产生的隐喻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位隐喻,它以up/down的空间意义为核心拓展出一系列丰富的隐喻义。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方位隐喻中"上/下"域的隐喻拓展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应慧 《科技信息》2006,(4):126-127
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Halliday在<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一书中提及的.<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Hallidy,1985)为语法隐喻创建了理论框架,对语言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了归类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立场出发构建了语法隐喻的理论体系.本文试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来解释翻译中的一些现象,并重点探讨英译汉中概念隐喻的应用.在翻译过程中,不难发现源语语法隐喻在目标语中的实现形式是不同的,本文将分析解释英译汉过程中,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中的隐喻式翻译成汉语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