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军  李欣 《科技信息》2013,(18):206-207
人物传记电影通常以历史上某位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为题材,该类影片近年来为奥斯卡获奖的热门,如近三年来荣获奥斯卡大奖的《林肯》、《铁娘子》、《国王的演讲》等。选择这类题材,除了有历史的厚度,也考虑了观众所熟悉的程度。影片《林肯》与《铁娘子》深刻而让人回味,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有了更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两部电影进行比较和研究,旨在找出两者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切入影片《生命之树》和《焦土之城》,可以从比较视阈下分析出两部影片在不同的主题意义以及叙事方式上所共同展现的隐蔽的女性主题。无论是对生命的反思、个体的追问还是对于人伦的建构,两部影片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同样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3.
"空白"在中国古代的很多作品中都含蓄地传达着作品的思想,西方接受美学中伊瑟尔最早提出了"空白点"一词,实际上是指"空白"给文学作品带来的含蓄美。欧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将作品比作镜子,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现实社会,而作者则是灯,作者的创作、作者的灵魂将灯点亮,没有灯,镜子便不能反映。陈英雄通过写实般的镜头记录、质朴的台词处理、简单的情节架构、卑微的人物设置等质朴的"空白"表现之灯,含蓄地用《三轮车夫》这面"作品之镜"反映了越南生活的贫苦、黑暗等,完成了影片的"后殖民主义批判"。这面"空白"之灯同时为观众留下了足够的二度创造空间,读者的思想与影片充分交融,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三轮车夫》这面明镜便将该片的意旨反映到了观众的思想深处。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的作品为大众着速,意味历久弥新。对他的短篇小说《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已有多种评论;而从"心理分析"的角度重新解读,以"心理人格理论"审视小说中两位角色心理人格三重结构的运作机制,就发掘出深刻的心理人格修养启示;与当今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心理人格现实相结合,便极大地拓展了文学教学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参照大徐本《说文解字》以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对《说文.肉部》涵盖的140个字进行逐字考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意义对其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并分析了某些"肉部"字字义的转移以及"肉部"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汉字发展演变中"肉部"与"月部"的混淆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字本义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和华盛顿·欧文是两位可以进行对话的作家,他们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不少因素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对《贾奉雉》与《瑞普·凡·温克尔》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的相似情节:主人公逃离现实世界,而后回归现实世界,最终进入理想世界,揭示了两部小说共同关注的命题,即对严酷的现实社会的摒弃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禁闭》和《现实一种》都是寓言性的小说,注重从荒诞性的角度去开掘人的生存本相,对人性进行了无情的解剖。《禁闭》是萨特的代表作品之一,表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现实一种》是余华的短篇小说,它表现了人类生存的荒诞体验和孤独感。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分析他们在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成就,从而获得其时代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都有对于正义思想的描述,基于实践哲学指导下的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是从现实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的考察出发,对劳动异化现象的揭示,提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对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分配不公平问题,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福柯指出:“自白”作为言语方法在人类自我构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由哈尔.埃史比导演的两部影片《哈罗得和莫得》以及《回家》突出体现了福柯关于自白的理论。通过对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转变过程的分析比较,可以揭示出该人物的塑造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及两部影片所共同体现的导演意图。  相似文献   

10.
在批评家们渐失正义之心的当下,重申柏拉图的意义不言自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对"模仿"的专注探讨,以一种悖论式的"反智"立场,深度解构了写作中的"非正义"姿态。由此,我们有必要回应柏拉图的正义诉求,在批评界呼唤某种"批评正义"的建构。这里的正义,指代的是批评写作中理应持有的理性态度与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唯物历史观的同时,也科学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现实的个人"才是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并论述了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正确理解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仍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使女的故事》是当代"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性长篇小说之一。我们可以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中再现的一系列毒性话语,并指出这些毒性话语与被誉为"毒性话语开端"的《寂静的春天》及现实中的生态灾难、环境正义运动等有着紧密的呼应,它体现了阿特伍德深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3.
《少儿科技》2012,(3):16-16
在第62届柏林电影节上,《大闹天宫》3D版入围了为青年人和儿童放映电影的"The Generation"新世代单元,还受邀成为被誉为"孩子们的奥斯卡"的美国纽约国际儿童电影节闭幕影片。剧中不失京韵的电子配乐、深具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全书540部首有着自身宏观部序原则,同一部首内部,将意义相近的汉字按照"类聚"原则以先后为序排列。艸部字类聚排列大致体现了全书比较系统的排列原则,其严与宽与全书其它部内情况大体一致。艸部字类聚排列严整的一面,照应了全书的体例;其类聚排列散乱的一面,暗合了其它部首中的情况,并非偶然。"类聚"与"群分"思想互相关联,体现了全书的上下级两级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天塔》无论是从影片的命名,还是对世界空间的"认知绘图"、对国际生态格局的影像呈现上,无不隐喻了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局。在此基础上,影片还揭露了人类陷入这一困局的根源在于人类自我心灵的囚禁。从这个意义上讲,《通天塔》不啻是当今世界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的思想家们对正义做了很多探讨,但柏拉图认为,他们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对正义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几种较为流行的正义观进行了批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正义观。柏拉图指出,正义应是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内在统一,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即是对正义理念的体现,国家整体与公民个体各自的正义与否都势必影响对方的正义与否。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运用"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对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景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赵译《阿丽思漫游奇景记》在适应与选择两个方面都很出色,既对外部需求作出了适应与选择,也对自身内部需求作出了适应与选择,因而译本受到经久不衰的欢迎与好评。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北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李覯之思想非常宏富,而李觏其他方面成就往往为其思想成就所掩。《礼论》虽然只有一卷,却是李覯阅读经籍之后的参悟之文。李覯《礼论》中的核心思想是"礼","礼"之思想也是李覯经学、理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李覯所论之"礼"包括了"礼之本"、"礼之三支"、"礼之四别名"等几个方面。李覯"礼"之思想在现实社会仍有一定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慧 《科技信息》2010,(17):I0142-I0142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完整而科学的概括,是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三个方面的统一体,正确理解"现实的个人"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对比的方式分析《血迷宫》与《三枪拍案惊奇》两部影片的美学异同,通过中国影片《三枪》复制《血迷宫》的故事蓝本并取得票房成绩这一事实,着重批评其影像个案的后现代主义拍摄风格,以及对当下媒体的解构式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