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是在工作面采动过程中,通过监测煤层底板岩层内部一些参数值变化来分析、预测底板突水的可能性。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陶军 《科技信息》2010,(34):I0332-I0332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现状,阐明了底板突水机理理论的基本概念。总结和评述了其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底板突水理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我国煤炭进入深部开采导致底板突水日益严重的现象,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底板突水机理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了底板突水机理理论研究经过了相对隔水层、突水系数、“下三带”理论、原位张裂与零位破坏理论、板模型理论、强渗通道说、岩水应力关系说、关键层理论、“下四带”理论等发展历程。在阐述各种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础上,总结和评述了其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不足之处,指出我国在矿井底板水防治理论研究方面正经历着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强调了底板突水机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难题,将非线性理论应用到该领域将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底板突水是矿井水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对其进行评价是煤层开采前的必要步骤。以内蒙古某矿为研究对象,考虑传统的评价体系,选取了含水层、隔水层、采动和构造等因素,建立适合内蒙古某矿底板突水评价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主-客观权重,利用特征值权重法兼顾主观经验与数据客观信息,进而建立了主-客观模型,用于对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估。以内蒙某矿实际情况对底板评价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将其与单一评估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断层和脆塑性岩比是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而单一因素评估模型存在失真问题。因此,建议采用主-客观权重模型来对该矿底板突水进行评估,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和可靠性,可以为类似煤矿底板突水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310工作面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对下三带理论的数值分析,判定该工作面在开采的过程中存在突水的可能性,“下三带”理论的应用有效的控制了底板突水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煤矿的安全开采,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本文提出的理论对相关的地层进行有效的数据监测,为含水层下煤层开采突水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杜元洲  杜何辛 《科技信息》2010,(35):302-303
为了研究在回采工作面时,底板断层突水的危险性,对断层附近底板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突水极限压力小于实际水压时,在工作面回采至断层附近时,有可能发生突水事故;反之,则可安全回采。结合某矿水文地质条件,对大断层附近突水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煤层底板突水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从煤层底板突水形成的机理,认为在底板突水的形成中,存在快、慢两种过程。用塞子模型模拟突水岩块,建立了动力学方程,提出突水的物理判据,并对实例进行了检验,其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析煤层底板水文地质条件、突水因素,突水机理为切入点,介绍了应用GIS技术进行煤矿底板突水预测的方法和步骤,并以太原东山煤矿为例,建立了预测煤层底板突水的多因素突水模式,对突水危险性进行了预测分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煤层底板突水预报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肥城煤矿区以底板突水预报中,并且开发研制成突水预报人工神经网络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过程体现在它的训练学习中,它个有知识的自动获以功能,对突水预报问题可适性强,效果良好,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原理,依据地质及开采条件,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于突水的综合隶属函数图像,并利用贴近度与择近原则进行识别,从而对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作出预测。并对实例进行了模糊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城乡水务一体化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管理体制,水务一体化管理统计是国家水利统计的一项工作.作为水务行业管理的基础手段,水务统计可以全面反映全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状况,汇总基础数据,辅助领导决策.在遵循指标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了水务一体化管理统计指标体系.根据全国水务统计年报,制定水务统计指标评价标准.使用层次分析法将统计指标分为3层,逐层计算比较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选取河北省和重庆市作为典型进行水务管理统计指标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针对不同乘坐体验的车内舒适度以及站内舒适度指标体系模型,基于地铁列车乘客舒适性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人群密度、噪声、气压波动以及车内设施是影响地铁车内乘坐舒适性的显著因素,票价是影响站内乘客舒适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不同乘坐体验乘客的模型可知,体验倾向不舒适的乘客对运营服务水平有更高的需求,体验倾向舒适的乘客对车辆运行指标更为关注。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地铁列车舒适性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物元理论的深部开采底板突水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拓学理论和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利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底板突水各因素的权系数,选取了影响底板突水等级的12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特征,运用可拓学理论建立物元模型进行底板突水安全性评价,并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对山东华泰矿业有限公司深部315采区进行了底板突水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深部开采区域突水等级为IV级,涌水量偏高,约为800~1 100m3/h,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如何构建反映可重构制造系统本质特性的评估指标定量模型,以及某一重构方案相对其他方案优势和劣势都绝对明显情况下如何实现多方案优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MS关键特征偏好排序的重构方案评估方法.在综合考虑可重构机床组件调整、制造单元调整基础上,建立衡量RMS可缩放性、可转换性、可诊断性、模块化、可集成性和定制化等特征的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形成重构方案的评估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配评估指标权重.评估过程中,先从局部采用部分偏好排序评估方法分别对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估,然后从整体上通过完全偏好排序评估方法对重构方案的净优势进行评估,最终得出重构方案的综合评估结果.并以某研究所RMS车间为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并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神经网络高炉炉况预测与判断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神经网络传统专家系统有机地结合,建立了用于高炉炉况预测与判断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该系统命中率高,适应性强,且具有良好地自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作者结合实例,引入了评价学校师资队伍的若干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权重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学校师资队伍的评价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淮北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现已建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以淮北市为研究区域,根据2002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经济水平、资源状况和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含三层,第一层是目标层,分别是生态可持续指数、经济可持续指数和社会可持续指数;第二层是准则层;第三层是指标层,指标层共24个指标,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加权和法与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计算2002-2007年淮北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淮北市处于较低水平可持续发展状态,制约因子是3个子系统发展不均衡,特别是经济子系统发展滞后.煤炭工业是淮北市的支柱产业,对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有效促进淮北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是软件企业关心的问题,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方正集团的知识型员工特征和关键指标考核方法,建立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最后提出了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法和结果运用建议。在实际的软件企业考核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奖学金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战略之一,企业奖学金的设立有助于企业延揽人才,深化与高校的合作。目前高职院校的企业奖学金评比存在缺乏企业参与、评价指标不合理的问题。将企业纳入评选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构建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选体系的建构,把评选指标归结为3个准则10个因素,通过计算各级判断矩阵,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属性重要度概念,给出了一种基于粗集理论确定属性权重的方法及其具体操作步骤,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这种方法,决策者可以通过经验因子的选取来调整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所占的比例,使权重的确定和层次分析法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