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6Fe中子核反应光学模型势参数研究及其核数据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新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n+ ̄(56)Fe反应的光学模型势参数进行了全面仔细的调节,推荐出了一套较好的势参数。并利用包括带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理论计算复弹数据的光学模型程序,对入射中子能量在0.85~20MeV范围内的全截面、去弹截面及弹性散角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全截面与实验编评数据在1%范围内符合;弹性散射角分布在有实验数据的各能点与实验都能很好符合;去弹截面也能较好符合实验数据,比目前ENDF/BN库的评价数据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2.
基于^12C和^16O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利用α粒子折叠模型对较低能区的^16O+^12C弹性散射进行了研究计算。计算结果表明,α粒子折叠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低能区的^16O+^12C弹性散射角分布实验数据。折叠模型光学势的虚部对小射角区影响很小,但对大射角区的截面计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电子与氦原子相互作用的模型势进行了修正.用修正前后的模型势计算低能电子被氦原子散射使得S分波相移与实验结果一致,把同样的模型势(忽略交换势)应用到低能正电子被氦原子散射,得到了低能正电子的分波相移、弹性散射截面、动量转移截面.结果表明,用修正后的模型势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从而说明对模型势的修正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研究的能区,实验测量E_r的(n,γ)截面,以前主要有美国Poenitz,但未见到理论计算的工作.为了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发展和完善核反应理论.本工作采用了理论与实验相配合的办法,即用大液体闪烁探测器测量铒的(n,γ)截面,使用核反应光学模型和带有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统计理论计算E_r的各同位素的中子俘获截面.  相似文献   

5.
乏燃料中238U含量最多(高达95%),研究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物的分布特性对乏燃料的循环后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微观和唯象方法的裂变势模型理论,研究入射能量从0.9 MeV-60.0 MeV能区的中子诱发238U裂变反应的发射中子前碎片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在中能区,理论计算结果能很好地重现实验数据,甚至比国际著名的TALYS理论计算的结果要好;在低能区,理论计算结果也较为合理,并分析了与实验数据有所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无任意参数的正电子与原子的关联极化相互作用势,并用之对氩原子激发阀值(11.07eV)以下的低能正电子被Ar散射的截面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的分析及与实验的比较证明了所提极化势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原有的半经典交换势(SCE)基础上,考虑高阶修正后给出新的半经典交换势,并利用这种新的交换势计算了e-He弹性散射,发现在低能区的相移和微分截面都有明显改进,并与实验和其它理论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Ramsauser模型[1]是计算中子全截面的经验模型,根据Ramsauser模型计算27-Co-59,41-Nb-93,83-Bi-209,五个核的中子全截面.APMN[2]程序中的球型光学模型是理论模型,通过它再次计算27-Co-59的中子全截面,然后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并对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做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原子核散射理论中的光学势方法应用于电子─原子散射计算中,提出了不含任意参数的光学模型势,用自编的Fortran程序计算了e─He的散射总截面,获得了与实验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9°~130°散射角范围,测量了22MeV质子在12C,13C上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以及在13C 核1/2+(3.09MeV),3/2-(3.68MeV)和5/2+(3.85MeV)激发态上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对12C,13C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进行了微观光学势分析,计算结果能较好地描述实验数据.采用全微观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理论对非弹性散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小角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了13C的1/2+(3.09MeV)激发态存在中子晕结构.根据13C 核1/2+(3.09MeV)激发态的其它实验结果,对1/2+(3.09MeV)态的壳模型单体密度矩阵元(OBDME)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壳模型OBDME能较好地描述从电子散射实验得到的1/2+(3.09MeV)态的纵向和横向形状因子(form factor)以及547MeV质子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另外,作者在1/2+(3.09MeV)态的质子非弹性散射实验中观察到微分截面位于120°附近的一个宽峰,该峰可能与核的π场效应(pion field effect)有关.全微观DWBA计算结果大体上能给出3/2-(3.68MeV)和5/2+(3.85MeV)激发态实验数据的幅度大小,但对细节的描述还不能令人满意.作者的研究还表明了对13C核作仔细的大规模壳模型计算以及基于现代核子-核子力构造低能区密度依赖的完整的有效相互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已获得的中能区反质子与核的中心势的光学势基础上,把光学势扩大到包含自旋轨道耦合势.在反质子能量为179.8,294.8和508MeV各情况下,分别计算和分析与~(12)C靶核的微分截面(dσ)/(dΩ),极化度P(θ)和自旋转动函数Q(θ).在与极化度的实验比较中,得到中能区普遍形式的反质子光学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计算和分析0.01~20MeV的能量范围内n 127 129 135 I反应截面。方法 首先应用微观光学势参数自动调节程序得到一组中子光学势参数,在此基础上对能量在0.01~20MeV的中子入射n 127 129 135 I的反应截面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计算与分析基于光学模型、核反应多步过程的半经典理论、激子模型、扭曲波恩近似等核反应理论模型。结果 反应道截面的计算结果与JENDL-3库的计算结果曲线形状及实验数据均符合得很好。结论 理论模型是成功的,并能成为核安全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能量从20至180MeV区域反质子与原子核的散射现象.从多次散射的理论框架,获得反质子的光学势,这一光学势能很好地描述从轻核至重核在整个能区的弹性散射实验.同时从Glauber多次散射理论,也获得与弹性散射实验相一致的结果.对于非弹性散射,DWIA的计算结果也与实验一致.这些表明在低能区反质子与原子核的散射是多次散射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B的10—14MeV中子弹性散射的一组最新实验数据进行了光学模型分析,由此获得了一套较好的中子光学势参数,并应用它计算了15—20MeV的中子弹性散射截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Hauser-Feshbach统计理论系统地计算了中子非弹性散射和各带电粒子道的截面,得到了与现有实验资料基本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用模型势方法 ,采用STO波函数 ,计算了正电子与Kr,Xe ,Rn的相互作用势 ,进而用分波法系统计算了低能正电子与氪、氙、氡原子弹性散射角在 2 0°~ 16 0°的微分截面 ,结果与现有的理论计算及实验数值吻合 ,并总结了低能正电子与稀有气体原子散射角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用相对论Brueckner-Hartree-Fock(RBHF)方法从微观现实的二体相互作用热出发求解相对论Brueckner-Bethe-Goldstone(RBBG)方程导出相对论微观光学势。用这种相对论微观学位研究了入射能量范围从160到800MeV质子与^16O,^40Ca,^90Zr,^208Pb散射的微分截面和自旋观测量并与相对论唯象学光学势计算进行了比较。并对RBHF方法,Walecka模型分截面和自旋观测量与相对论唯象光学势计算进行了比较。并对RBHF方法,Walecka模型和相对论唯象光学位模型作了比较,同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相对文化核多体方法对有限核结构及天体物理研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低能核子间相互作用的可分势可以只考虑S分波出发,利用分析实验资料得到相移与由可分势参数计算得到的相移拟合,确定出相应的可分势参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折叠光学模型理论,把核子的光学势通过折叠积分,构造出了氘核的光学势.以d+24Mg反应为例,比较了核子光学势取唯象普适光学势和基于有效Skyrme力参数Ska得到的微观核子光学势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用普适核子光学势和基于有效Skyrme力得到的微观核子光学势所构造出的氘核光学势所计算的理论值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系统研究了各种碰撞能量时中性Ne原子基态2p6 1S0及亚稳态2p53s3P2到2p53l(l=s,p,d)精细能级的电子碰撞激发过程,并分析了电子关联效应对靶态能级、辐射跃迁几率及其电子碰撞激发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关联效应对低能区的碰撞激发截面的影响尤其显著,靶态计算中考虑更多来自高激发态的电子关联后,会导致低能区的碰撞激发截面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与实验测量结果的偏差.对于2p53s和2p53p激发态,本文在关联模型B下的计算结果与以往的实验和理论符合的比较好.但是,对于2p53d激发态,不同理论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需要实验和理论研究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光学模型系统分析了~(6,7)Li的快中子散射资料,入射能量分别为4.83—15MeV(对~6Li)和7—15MeV(对~7Li),分析的资料包括总截面、弹性积分截面和角分布,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所用的光学势为包含了面吸收和自旋轨道耦合项的Woods-Saxon型势。我们取实部(氵弥)散参数和面吸收深度为入射能量的线性函数,其它势参数均取为是能量无关的且对~6Li和~7Li还取为是一样的。发现实部(氵弥)散参数随入射能量增加而缓慢地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