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了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然而作为一名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又改写了传统定义下的成长小说,赋予其新的主题,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汤亭亭<女勇士>中异与传统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来自边缘的声音——《看不见的人》的音乐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二十世纪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凭借对黑人音乐的爱好与精通,试验性地将布鲁斯、爵士乐的精髓渗透到作品中。无论是小说的结构、还是其叙事语言都体现出明显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3.
《即将成人》是理查德·赖特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也是一部关于美国黑人青少年的成长小说。运用成长小说理论,通过分析主人公戴维·桑德斯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探讨成长主题在《即将成人》中的主要体现,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4.
成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一代一代文学家热衷于成长主题,相关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该文通过研究美国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探究美国成长小说的特点,同时兼顾文学研究的社会主旨——关注青少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成长问题一直是文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各个时期都产生出大量描写青少年成长心路历程的名家和名作,由此形成了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模式--成长小说.<数星星>是众多的成长小说中的一篇,作品中的小主人公在恐怖的战争环境中走向成熟.安玛丽本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战争让她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姑娘,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赖特和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当代两位最著名的黑人作家。大量运用象征,是他们创作的一个共同点。本文主要通过对赖特《土生子》和埃里森《看不见的人》这两部小说里象征艺术的对比分析,指出两位作家创作的密切联系的确是难以否认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7.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乔伊斯创作的第一部现代主义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在文学类型上属于成长小说,全书的高潮充分展现在主人公斯蒂芬突破自我的"精神顿悟"之中。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文学伦理学理论,透过主人公的成长困境及伦理选择,重新解读其艰难成长过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该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位女士的画像》作为一部美国成长小说,通过主人公伊莎贝尔从天真、受骗到觉醒、成熟的几个成长过程,展现了欧美大陆文化的博弈以及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的众生相.文章试图从伊莎贝尔的成长历程和文化冲突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9.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它以自传体方式描述了一位生长在美国的西语裔小女孩埃斯佩朗莎是如何成长为一位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女性的过程。书中多次以死亡为话题展开讨论,对死亡的思考贯穿全文。本文运用解构理论消解了本文中死亡与成长的对立关系,小说作者也正是通过女孩埃斯佩朗莎对几次死亡话题的思考,来记录其成长为独立女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青少年成长小说这一特殊体裁来研究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的《绿山墙的安妮》,揭示出该作品在内容和结构上对传统成长小说的继承和发展,并分析主人公成长的阶段和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成长问题一直是文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各个时期都产生出大量描写青少年成长心路历程的名家和名作,由此形成了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模式——成长小说。《数星星》是众多的成长小说中的一篇,作品中的小主人公在恐怖的战争环境中走向成熟。安玛丽本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战争让她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姑娘,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主流文学始终占据美国文学的统治地位,二战后,美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革使美国文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少数族裔成长小说家,包括黑人、亚裔以及犹太裔作家。他们的代表作以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族裔青少年的成长及文化身份认同,重新界定了美国族裔特色,在美国成长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位女士的画像》作为一部美国成长小说,通过主人公伊莎贝尔从天真、受骗到觉醒、成熟的几个成长过程,展现了欧美大陆文化的博弈以及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的众生相。文章试图从伊莎贝尔的成长历程和文化冲突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4.
《最后的歌》是当代美国著名畅销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作品。它是一部成长小说,讲述了少女罗妮在18岁的夏天在父亲的家乡的各种经历,反映出她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成长小说主人公的成长路径通常是他们经历成长的困惑,遭遇考验,陷入困境,然后顿悟获得认知。这种结构模式极大程度地展现出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最后的歌》对罗妮的成长叙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从考验到顿悟,在经历考验时,她遇到诱惑,感受了迷惘,顿悟后失去天真并认识了人生和自我。  相似文献   

15.
买琳燕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90-91,94
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以主人公伊莎贝尔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作为描述的中心"画像",同时又连带起一组旅欧美国人的"群画像".而主人公在旅欧过程中心理发展的演进,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野.因此,在成长小说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品味这部"伟大的小说"带给我们的永恒魅力,并从这个新的视角中发现它独特的文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石溪成长小说本着文学向“人学”回归的理念,着力反映少年“性”意识和“人”的意识的觉醒与高涨,体察成长的烦恼和痛苦,以浓重的悲剧色彩再现少年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廖欢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8):65-66,72
《纯真年代》和《华盛顿广场》分别是美国知名作家伊迪丝.华顿和亨利.詹姆斯的经典作品之一。虽出自不同的作家之手,但是两部作品在主题意义和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还是有些趋同之处的。本论文从两个理论中的某些要点解读此两部作品,一是借助互文性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来解读两部作品之间的相似性;二是借助美国成长小说分析两部作品中各自主人公面对爱情的心路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8.
从严格意义上讲,20世纪中期兴起的美国非洲裔文学思潮里,几乎没有专门的儿童文学作家。美国非洲裔作家们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在他们的小说里,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了美国黑人儿童成长所面临的问题,即面对残酷的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现实,美国非洲裔儿童的成长之路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9.
杜璇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98-104
仪式视角是深入理解埃里森的《六月庆典》必不可少的分析范畴。通过运用过渡仪式这一分析模式,来探讨小说中的仪式习俗和内涵,阐明埃里森对西方黑白二元对立神话、仪式的解构;对当时社会流行的、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来解决黑人问题所持的异议进行分析;对过渡仪式在小说中的文学演绎予以诠释,以期帮助读者展开对美国极端种族主义者的立场和美国理性文化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玄幻小说的诸多作品着力表现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成长主题的生成使玄幻小说与犬儒主义划清了界限;小说在成长历程中突出的个人素养和个人教育的两个要素,更进一步地体现出当代青年的人生态度;小说也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表露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