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利用甲基丙稀酸甲酯-甲基丙稀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制作聚合物光波导,对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原理、版图设计及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版图,并利用厚胶掩模和铝掩模两种工艺完成了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光波导的制作。实验结果证明,与厚胶掩模相比,铝掩模具有较好工艺重复性,同时也更能实现设计所要求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固定两写入光束为90°,以垂直于介质入射面方向为转轴转动晶体的方法记录多重光栅,多重体全息光栅由于其严格的波长角度选择性可应用于多波长解复用.对相同方向入射的多波长光的有效分离,此方法制作波分复用器简单易行,可复用通道数目多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一种基于F-P腔滤波器的波长可调谐光分插复用器(0ADM),它由四个光纤准直器、一个腔距可调的F-P腔和一个压电陶瓷微位移器(PzT)组成,F-P腔与PZT配合形成一个可调谐光滤波器.对光分插复用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该器件的串扰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计算,提出了减小串扰的改进方案.实验中得到的上/下载信道隔离度大于33dB,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这种新型OADM具有结构简单、可调谐范围大、隔离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WDM光网络.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利用离轴全息菲涅尔透镜制作全息型波分复用器的新方法.全息菲涅尔透镜具有会聚和色散两种功能,因此在光纤通信的波分复用元件中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此种元件的主要优点为节省辅助元器件,并且成本低.阐述了波分复用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其工作的中心波长为1550nm,信道间隔为2nm.通过理论分析证实制作的元件满足光纤通信系统的要求.给出了初步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并进一步讨论了应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MIMO-OFDM蜂窝系统中优选训练序列及信道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蜂窝系统中的信道估计进行了研究,推导了用于多小区多天线的最优训练序列条件,给出了一种实用优选训练序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迭代信道估计算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迭代信道估计算法可以有效抑制同信道干扰对估计精度的影响,使该估计器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在同信道干扰环境中性能更稳健,从而使接收机性能更靠近理想信道估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频率选择性衰落无线信道下的发送分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平坦衰落信道下空时分组码(STBC)发送分集技术,结合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提出适用于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STBC-OFDM发送分集方法.然后对STBC-OFDM系统在随机信道和恒参信道中的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和仿真结果表明,STBC-OFDM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频率选择性随机衰落技术.与OFDM系统比较,STBC-OFDM系统误码性能得到很大改善,系统的频带利用率通过采用多电平调制方式得到提高.STDC-OFDM方法适用于数据高速传输的宽带无线系统的下行链路.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非水溶性绿敏光致聚合物全息记录材料用作全息光栅型波分复用器进行了研究.该聚合物体系由单体、成膜物、引发剂、链转移剂及光敏剂等成分组成,它具有防潮、后处理简单、灵敏度较高和对514.5nm绿光敏感等特点.利用这种光致聚合物制作了适用于光栅型波分复用器的透射式全息光栅.根据研究,在理论上论证了该光致聚合物制作的全息光栅型波分复用器可以实现14~56个通道的复用和解复用,并认为该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光栅型波分复用器.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和信息传输与处理特征,提出了利用物理神经网络作为通信信道的观点.在分析了现有通信信道物理模型之后,具体讨论了作为通信信道的神经网络的可能拓朴结构、神经网络学习要点、允许传输信号的模式特征,研究了神经网络信道的传输延时、通信带宽及信噪比,分析了神经网络信道处理多媒体信号的计算潜力,并着重剖析了神经网络信道固有的保密通信特征.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神经网络信道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
无线通信信道的空间特性十分复杂,通信信道的精细仿真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和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了基于单反射椭圆模型的多径信道模型原理,根据随机变量函数的变换原理,推导了由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样本得到TOA、DOA样本的仿真原理.就仿真结果和理想理论进行了对比,效果良好,说明这一仿真原理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卫星移动通信作为地面移动通信的补充,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发展最迅速的通信技术之一.卫星移动通信具有卫星固定业务和移动通信双重特点,其电波传输距离远,经历的环境特殊,导致其信道特性远比地面系统复杂.因此,研究其信道特性是设计出高效实用的通信系统的关键环节.本对其信道特性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并对某些衰减因素的解决措施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标准单模光纤和光纤耦合器构造了单环形振荡滤波器和Mach-zehnder环形振荡滤波器,推导并分析了两种光纤环形振荡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单环形振荡滤波器腔内振荡模式线宽和精细度,Machzehnder环形振荡滤波器中模式分裂现象,以及腔内损耗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M-Z干涉方法研究光敏光行的光敏性,给出了一种光敏光纤的实验测量结果:△n=3.5*10^-4。  相似文献   

13.
徐娟  崔皓岩  王静馨 《科技信息》2009,(31):207-208
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波分复用器件,着重并绍了波分复用器件中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其制作方法、原理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鹏程  曹家年  张爱珍 《应用科技》2005,32(12):19-20,26
在以Mach-Zehnder(M-Z)干涉仪为中心部件的光纤光栅干涉解调系统中,干涉仪需要工作在两臂正交的状态下,因此,相位反馈控制环节的设计成为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给出了该反馈控制环节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此反馈环节的解调系统设计方案,同时给出了系统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扰动监测系统定位精度低的问题, 基于对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的研究, 设计了改进型双马赫- 曾德尔分布式光纤扰动监测系统。 利用双马赫-曾德尔光纤传感系统光程差定位原理, 通过互相关算法估算光 程差导致的时间差确定扰动点。 淹没于高频噪声的扰动信号经自主设计的信号预处理电路, 采用低通巴特沃 斯滤波器滤除 3. 3 kHz 以上高频噪声, 通过嵌入式采集与处理模块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平滑滤波, 提高了扰动信 号的相关性, 有效减小了定位误差。 通过多次重复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系统定位误差约为10 m, 可用于 扰动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风机、 电力系统等大型转机设备非正常运行导致危害等问题, 设计基于Mach-Zehnder干涉仪组成的光纤振动实时监测系统. 首先, 由两个3 dB耦合器构成干涉仪, 以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其次, 利用由Mach-Zehnder干涉仪组成的光纤振动传感器对转机实时振动数据进行采集, 并由信号处理单元分析采集到的振动信息; 最后, 用额定转速为2 680 r/min、 额定功率为2.8 kW的小型转机进行实验, 分别对比转机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振动信息. 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转机的运行状态监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马赫—曾德尔干涉原理,用两条单模保偏光纤构成的温度传感器,并设计了由一对光纤束和TP801单板机组成的干涉条纹光电自动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3种不同色散递减类型光纤构成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的先脉冲压缩特性.结果表明:考虑高阶效应时,各种色散渐减光纤构成的MZI的脉冲压缩比例较大,脉座能量也大,对数渐减光纤构成的MZI压缩脉冲质量最好;不考虑高阶效应时,也是对数渐减光纤构成的MZI的压缩脉冲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9.
Mach-Zehnder条形光波导开关传输光场的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有效折射率法和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实现对三维光波导结构计算的降维处理,运用二维有效折射率--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方法(EI-FD-BPM)计算Mach-Zehnder光波导开关的传输光场;通过比较不同的光波导结构,优化得到具有较高输出能量的条形光波导光开关及其最佳的结构设计参数(横截面尺寸,器件结构及其尺寸等).表明用...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method to monitor 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 using a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is introduced. The OSNR meter is composed of two 3dB couplers, one phase tuner and one power meter which are of low cost.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error of our novel method is less than 0.5dB and the dynamic range is from 10dB to 25dB. They also show that the method works well under different cases of bit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