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芮氏线周期是研究牙齿生长发育特征的一个关键变量.本文通过制作牙齿切片和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华南化石猩猩牙齿芮氏线周期,所研究的15枚牙齿芮氏线生长周期均为9d.将华南化石猩猩与现生灵长类、相关古猿以及早期人类的芮氏线周期进行比较,发现华南化石猩猩具有相对较长的芮氏线周期,位于现生猩猩、大猩猩和现代人的变异范围内,长于黑猩猩和其他现生灵长类的芮氏线周期;华南化石猩猩芮氏线周期与禄丰古猿、西瓦古猿的相当或相近,短于步氏巨猿,长于欧洲和非洲目前研究过的所有古猿及大多数早期人类,现有数据显示亚洲地区的大型古猿似乎较非洲和欧洲的中新世大型古猿的芮氏线周期要长些.分析讨论了灵长类芮氏线周期的类别差异及时代演化趋势.此外,对6种现生类人猿和5种化石人类的芮氏线周期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芮氏线周期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段艳芳 《自然杂志》2015,37(5):388-391
2008年5月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率领科考队将大量精力逐渐投入至山东莱阳古生物化石大规模考察和发掘工作中。这是继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由谭锡畴、杨钟健等老一辈地质古生物学家分别主持的两次莱阳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大发现后的第三次大发现。在近20年的科考生涯中,汪筱林主持了数十次重大野外科考和发掘工作,尤其是主持了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的科考和化石发掘,发现了包括两栖类、恐龙和翼龙等爬行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在内的大量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有力地推动了最近20多年来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辉煌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古生物学家对莱阳化石发掘如此重视呢?此次发掘又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呢?对于普遍存在的化石及其遗迹自然风化破坏问题,科考队又有哪些应对措施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于2015年8月来到莱阳恐龙化石发掘现场,了解莱阳古生物化石发掘和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3.
世界最大的多层化石森林 以喷泉闻名的美国黄石公园,有一片世界上最大的化石森林。那一棵棵石质树木,挺立在岩石上,如同一支接受检阅的部队。在100km^2范围内,成片的化石森林就有27群。更为奇怪的是,往下发掘,还有化石森林,挖了一层又见一层,迄今已发掘出12层,而且愈是下层,树种愈加古老。发掘中,一些枝叶和毯球果仍保持着原状,现已鉴别出100多个种类,其中有赤杉、槭、栗、橡树、无花果树等。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发现一块距今380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属于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南方古猿物种,这一新发现使过去关于南方古猿的进化假设蒙上一层疑云。湖畔南方古猿的头骨(左)及化石面部重建图海尔一赛拉西等人和塞勒等人报告了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块380万年前的湖畔南方古猿头骨(收集编号MRD-VP-1/1)。化石的表面重建部分叠加在头骨上,表示该物种颅骨区域先前仅有的已知部分,这些来自肯尼亚的420万年前的化石是上领骨(收集  相似文献   

5.
朋友,你大概知道,地球上的一代霸主绝灭于6400万年前。这得感谢地质学家们在地层发掘中找到了恐龙的化石,然后根据化石推算出了年代。同样,我们在宇宙学上的探索,其实可说是对宇宙的考古,并以其成果来查证宇宙的诞生及其最初的演进情景。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宇宙也藏有化石?它又在何处?  相似文献   

6.
广西武鸣新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银运 《科学通报》1973,18(3):130-130
自1935年三枚巨猿牙化石在香港中药铺中被检出以来,这种巨大的灵长类化石出产的地点和地质年代只是被估计为中国南部和可能是更新世。 1956年,在广西大新县黑洞首次在地层里发现了巨猿牙(三枚)。1957年,发现了柳城巨猿洞,进行了几年的发掘工作,先后获  相似文献   

7.
云南元谋盆地古猿的系统位置、时代及生存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谋盆地的古猿自发现以来在其系统位置与时代以及生存环境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 为此进行了新的野外考察和发掘工作. 根据对新出土的化石材料及考察中采集的相关资料所做的研究, 文中认为产于元谋盆地的古猿及所谓“上新世人科”化石属于禄丰古猿的一个种, 它与禄丰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及开远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keiyuanensis)为同一属的不同种, 它的有效学名为蝴蝶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 动物群的分析及古地磁的测定表明, 元谋盆地产古猿的地层在年代上早于禄丰石灰坝产禄丰古猿的地层而晚于小龙潭煤矿产开远古猿的地层, 为晚中新世. 蝴蝶古猿生活的环境总体属于亚热带山地森林景观, 有茂密的森林和局部过渡型灌丛, 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8.
广西布兵盆地么会洞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么会洞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 形态上与非洲南方古猿牙齿存在差别而与中国境内的直立人牙齿比较接近, 可暂定为直立人(Homo erectus). 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中存在巨猿、爪兽、小猪、裴氏猪和小种大熊猫等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的代表性成员, 明确显示么会洞人类化石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同时, 么会洞动物群的总体面貌与2 Ma的巫山龙骨坡动物群相似, 表明两者的年代相近. 目前, 亚洲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不如非洲的多, 而且在层位、年代和分类位置等方面仍有诸多争议. 此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探讨至今仍未有满意答案的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 现在, 么会洞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人类化石无疑有助于改善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9.
中新世古猿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  郑良  高峰 《科学通报》2002,47(7):492-500
近10年在非洲、欧洲及亚洲发现了一批与早期人类起源密切相关的中新世中晚期古猿化石,其中在东非新发现的具有直立行走功能的地猿始祖种家族祖先亚种及原始人图根种在年代上已达到或接近6MaBP。这些发现及研究提示,非洲作为早期人类起源及人猿最近的共同祖先的生存地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而迄今在欧亚地区,包括中国云南发现的中新世古 猿化石尚不能提供作为人猿共同祖先,或向后期人类演化的可靠证据。新的发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对涉及古猿向早期人类过渡、人猿共同祖先的分支时间、区分人 猿的标准、早期人类起源的环境等人类演化的传统观点进行重新考虑。对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古猿化石的研究及其性质的认识,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澄清的问题,其中也反映出目前国际学术界在中新世古猿研究领域共同面临的难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对化石特征辨识乃至古猿系统演化关系理解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宋世战 《科学通报》1988,33(18):1438-1438
“黄河古象”是1973年在甘肃省合水县境内发掘到的,属早更新世,距今约二百万年,在目前世界上已出土的剑齿象化石中,它是一具最完整的化石,现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我们用质子诱发γ-射线技术(PIGE)测  相似文献   

11.
黄世强 《科学》2000,(12):48-51
一、对人类起源有关问题的诠释 对人类的解剖特征(简称特征)和化石证据的研究表明:①人类具有陆、树、水三栖特征。②古猿是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演化原有的特征而逐渐获得人类特征的。由此衍生了人化古猿在只有陆、树二栖地貌内容的环境中不可能兼具水栖特征的结论。但人类学家又得出人化古猿必是经历了一个环境巨变过程的结论。这使古猿是在怎样的巨变环  相似文献   

12.
猩猩是濒危的大型类人猿, 目前仅生存于印尼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密林. 更新世时猩猩类动物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 研究了最近发现于广西崇左木榄山洞古人类遗址中的大型类人猿牙齿化石, 并与现代猩猩、亚化石猩猩及相关古猿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这批类人猿牙齿化石可归入猩猩类, 但区别于印尼猩猩, 表现在牙齿较大, 颊齿咬合面釉质皱纹较简单, 暂归入猩猩魏氏亚种Pongo pygmaeus weidenreichi. 与此同时, 分析讨论了华南及近邻越南地区猩猩类动物牙齿变异与分类的复杂性, 为探讨华南地区大型类人猿的分类及系统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一 《科学之友》2001,(5):10-11
从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1863年出版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提出人猿同祖论,打破了上帝造人的论调之后,陆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证实了由古猿一猿人一智人的全部人类进化历程。但关于古猿变人的起因,学术界仍然解释不一。古猿进化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进化过程一样,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最关键的因素是生食变熟食。距今约500万年前,地球表面有明显冷暖季节  相似文献   

14.
刘武 《科学通报》2020,65(18):1804-1808
正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和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尽管目前对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许多问题尚未阐明,经过一个多世纪几代人的探索与努力,古人类学界已经建立了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大致框架.根据迄今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证据,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大约700万年前,经历了撒海尔乍得人、原初人、地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古老型智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早期  相似文献   

15.
彩色化石     
化石世界也许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灰色。对海生贝类更接近的观察揭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过去的幻影。化石大多是缺乏色彩的。古代生物却可能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许多鸟儿和动物颜色那样鲜艳。但是化石记录业未显出颜色,因为这些生物的软组织在地质时间的进程中破坏了。有几种贝壳化石显示有颜色的踪迹,但无法说明这到底是活生物的本色还是由于铁的矿化作用之类的地质过程造成的。有关形成贝壳颜色的分子的新的生物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外专家在对陕西汉中天坑群进行的一次岩溶地下水调查中,发现了剑齿象化石。首次发现的剑齿象化石是20世纪80年代在汉中盆地出土的。化石堆积处位于洞穴末端块石堆积体下方,堆积体部分胶结,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条件。根据堆积体的形态,并无溶蚀搬运痕迹,推测为溶洞崩塌导致地  相似文献   

17.
恐龙化石     
世界上大部分的恐龙化石都是从地壳的岩层里发现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展示的这具禽龙骨骼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在煤层里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1878 年比利时一名叫克得特的煤炭工人在开凿煤层巷道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硬块东西,于是就把这些东西搬到地面上,经过专家的考证,它们是禽龙骨骼化石。科学家用了3 年的时间共从煤层巷道里挖出39 具禽龙骨骼的化石,把保 这只可爱的小恐龙 存比较完整的 11 具,陈 叫窃蛋龙(偷蛋龙),科学家们发 列在比利时的皇家 博 现它的巢中和周围有许多恐龙蛋,这么 物馆。上图…  相似文献   

18.
色彩斑斓的化石GordonCurry著邱天骄译大部分化石是无色的.远古的生物体也许正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许多鸟类和动物一样色彩斑斓,但化石上却没有记录它们的颜色,这是因为生物的软组织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遭到了破坏.一些化石的表面确实隐约可见某种色泽,但我们...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夏日,古生物学家休·亨佛里克森和她的同事们开始了恐龙化石的挖掘工作。这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发掘工程,亨佛里克森回想起当初发现这个古生物化石的情景:那是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旷野的一个大牧场的丘陵的悬崖侧壁上,她发现一种让她难以辨别的痕迹,她左观右测,反复查看,终不能辨认出那是什么。野外考察队返回前汽车出现了故障,只能把车送到修理站去维修。亨佛里克森乘机步行又来到悬崖处继续揣测。她下到侧壁基部,仰目审视,仔细推测,她似乎看出那是骨骼的轮廓,越看越像,凸露在她头顶的上方。她攀爬上去,凑近辨认,令她大吃一惊。那是3节脊…  相似文献   

20.
1980年,我国古人类学界出现了一起举世瞩目的大事件:从以盛产上新世古猿化石而闻名于世的禄丰盆地传来了佳音--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发现了腊玛古猿头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